文/屠志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編輯/丙乙
夏季常見兒童傳染病的防治
文/屠志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編輯/丙乙
暑假到了,正是小朋友們的開心季,也是很多家長的親子季,同時也是不少傳染病的高發期,所以在“開心暑假”的同時,也要做好一些疾病的防護。
夏天氣溫高,雨水充足,各類細菌、病毒生長。另外,病原攜帶者如蒼蠅、蚊子、蟑螂、老鼠等生物處于繁殖高峰期,它們攜帶的各種病原體易污染周圍環境,使人致病。加之人體在炎熱環境中出汗增多,睡眠及飲食減少,體能消耗加大,以致抵抗力下降,易被傳染性病原體入侵而致病。
1.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2.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是夏季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為傳染源,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飛沫、唾液進行傳播,接觸患者后2~3周發病。它是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征,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觸痛。7~10天消退。常見的并發癥為病毒腦炎、睪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目前,尚缺乏特效藥物,抗生素治療無效。但是一般預后良好。
3.皰疹性咽峽炎:大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咽峽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夏秋季為高發季節,1~7歲小兒容易感染。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兒可重復多次發生本病。
1.傷寒:由傷寒桿菌感染而出現的傳染病。患者及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通過污染飲水和食物而傳播,蒼蠅在本病的傳播上起媒介作用。潛伏期1~2周,起病緩,體溫上升,持續性高熱,相對緩脈,表情淡漠,無力,皮疹,肝脾腫大,需及時就醫。
2.霍亂:因攝入受到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傳染病,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以無痛性劇烈腹瀉水樣便伴嘔吐為主癥,每日10多次以上,嚴重脫水。需嚴格隔離,迅速補充水及電解質,糾正酸中毒,輔以抗菌治療及對癥處理。

3.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夏秋兩季患者最多。傳染源主要為患者和帶菌者,通過沾染了痢疾桿菌的食物、飲水等經口感染。起病急,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黏液膿血便,每日數次至十余次以上。需及時就診,進行有效的抗菌藥治療,治愈率高。
4.手足口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皮疹具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等“四不”特點,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
5.病毒性肝炎: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的損害。
1.流行性乙型腦炎:以蚊蟲為媒介傳播乙腦病毒而致病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臨床上起病急,全身不適,頭痛,高熱,惡心,嘔吐為噴射狀,驚厥抽搐。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遺癥。
2.瘧疾:經蚊蟲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輕癥預后良好,重癥惡性發作,需積極搶救。
3.登革熱: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起病急,高熱(39~40℃),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結膜出血,可出現特征性面、頸、胸部潮紅,稱“三紅征”。部分患者出現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無并發癥患者的病程約為10天。
4.鉤端螺旋體病: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鼠類和豬是兩大主要傳染源。該病起病急,早期有高熱,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表淺淋巴結腫大等鉤體毒血癥狀;中期可伴有心肺腎等靶器官損害表現。多數病例可恢復,少數病例出現后發熱、眼睛葡萄膜炎以及腦動脈閉塞性炎癥等多種與感染后的變態反應有關的后發癥。
1.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不隨地吐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好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
3.注意衣、食細節。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適當曬曬太陽,增強體質。
5.及時就醫。在發現身體不適,或有類似反應時要盡快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同時對患者的房間及時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