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忠良 編輯/長歌
關于哮喘的 8個誤區
文/郭忠良 編輯/長歌

郭忠良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呼吸專業學組負責人,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分會間質性肺疾病學組成員,國家干細胞臨床項目首批獲批項目負責人。
擅長肺癌綜合診治,各型呼吸衰竭的搶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防治,胸部影像學判讀和各種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的診療。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1項、浦東新區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研究1項,浦東新區社發局課題1項。2015年獲得浦東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門診時間:每周三上、下午(南院)
哮喘是我國第二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可變的癥狀,如喘息、氣短、胸部緊迫感和(或)咳嗽,伴有可逆的氣流受限。哮喘的發病與生活環境、行為習慣和職業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只要我們改變行為習慣,避免過敏原或激發物的接觸,加強哮喘的自我管理,哮喘控制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關于哮喘的防治,許多人還存在不少誤區,這些誤區常常導致哮喘控制不佳,有時候甚至是致命的,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8個誤區。
一些患者認為哮喘發病是因為感染引起的,所有起病就要用抗生素。其實,哮喘發作是由多種因素誘發的,其中感染只占極少部分,即使在感染因素中也是病毒感染占大部分,而任何抗生素對病毒都是無效的。
重點:因此絕大多數患者即使在哮喘發作期間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只能起到抗細菌感染的作用,不能消除支氣管黏膜的變態反應性炎癥,不能解決哮喘的根本問題。當然部分患者如果合并黃膿痰,血檢提示白血病或者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提示存在細菌性炎癥,在醫生指導下可以應用抗生素。
一些患者非常重視哮喘發作期治療,但病情一旦好轉,就放松診治,忽視或不重視緩解期的治療,這樣往往會造成哮喘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導致氣道重構,甚至支氣管軟骨支架破壞,嚴重者可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從而喪失勞動能力。
重點:哮喘的反復發作很容易導致哮喘的不完全可逆,即氣道的重構,增加未來哮喘發作的風險和哮喘控制的難度。所以,一旦哮喘被控制,應逐漸降為維持治療,維持吸入治療至少3~6個月,然后請醫生根據情況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只有在血液指標和肺功能指標基本正常,有足夠的療程和醫師的建議下方可減藥。在減藥至最低劑量后的3~6個月仍然沒有發作,方能考慮停藥。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消除氣道非特異性炎癥藥物之一。很多患者一聽說激素就非常排斥,生怕不良反應或者激素依賴,即所謂“談激素色變”。殊不知,在沒有激素治療的前提下,哮喘往往處于高度敏感和易激惹狀態,很容易反復發作,病情只會越來越糟。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發作時用了激素效果很好,每次發作就要求激素治療,但好轉以后就自行停藥,沒能按規范逐漸減量,反而出現對激素的過分依賴。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激素抵抗,應用激素以后效果不明顯,這時候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重點:在急性發作時,短程的靜脈或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效果確切、可靠,基本上不會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當然長期的較大劑量全身用激素要盡可能避免。而維持治療用的藥物都是新一代的吸入類激素,只要按照醫生指導或者說明書使用,長期使用基本沒有全身不良反應。
對于反復使用靜脈或口服激素的患者,或者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有必要到大型正規醫院哮喘專科門診進一步診治,按照醫生建議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
確實有一些兒童哮喘過了青春期就不“發”了,但“兒童哮喘不需要治療,長大后會自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兒童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免疫系統發育有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如果此時不進行哮喘控制或干預,成人后治愈的機會就可能越來越小。
重點:哮喘患兒更應得到積極、合理的治療而不是消極等待,否則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現有的研究已經證明,兒童使用吸入型激素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對小兒生長發育基本沒有影響,家長應該打消顧慮。經過正規治療,即使部分兒童進入青春期仍未治愈,也會由于兒童期的積極治療而使病情大為好轉。
由于哮喘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復雜,其中遺傳因素、環境中的過敏原或激發物往往難以改變,加上相信古人所謂的“內不治喘,外不治癬”,因此很多患者或家屬認為哮喘是不能根治的,就產生了消極情緒,失去治愈信心,甚至產生絕望思想或只求治喘而不求治愈。


重點:事實上隨著哮喘理念的進步和新藥的開發,哮喘長期臨床控制已經能夠非常容易實現。當然,目前一勞永逸的根治還是很困難的,但哮喘從癥狀上來講是可以治愈的。通過正確有效的治療和科學管理,可以使患者的癥狀完全消失,像健康人一樣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患者常常有流涕、打噴嚏或者咳嗽癥狀,因此有些人擔心哮喘會傳染,所以對哮喘患者敬而遠之。另外,哮喘患者本身抵抗力相對較弱,容易合并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這時候如果不注意防護,可能會傳染給周邊的人,而這種情況往往會加深哮喘具有傳染性的印象。也有些人對傳染和遺傳分不清楚,把遺傳相關的哮喘誤認為是有傳染性的疾病。
重點:其實哮喘是種多因素引起的疾病,部分哮喘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但遺傳性的疾病是不會通過接觸傳染的。一些哮喘患者本身由于沒有規范使用控制類藥物,常常會有氣道、鼻腔黏膜的高反應性,出現咳嗽、流涕、打噴嚏等“感冒樣”癥狀,此時關鍵還是要到醫院鑒別一下,到底是病毒感染還是哮喘未控制。如果是病毒感染,建議注意休息,加強防護,以防治傳染給他人;而如果是哮喘控制不佳,則需要遵醫囑規范使用哮喘緩解和控制類藥物,相信很快就能把“感冒樣”癥狀控制住。
有的哮喘患者急于求成,到處尋找“根治”哮喘的“靈丹妙藥”,不僅花了許多冤枉錢,還耽誤了正規治療。有些患者喜歡道聽途說,或者被不良游醫及傳銷誤導,長期使用“三無”平喘藥物,這些藥物往往含有大量廉價的激素,短期可能會讓患者感覺效果特別好,殊不知長期服用可以出現嚴重的糖皮質激素合并癥,如骨質疏松、水牛背、肥胖、水鈉潴留等。不少患者等到出現了阻塞性肺氣腫或慢性肺心病等嚴重并發癥時才到大醫院找專家,此時治療效果比早期就進行診療的效果差很多。重點:近些年國內外的醫學專家和科
研人員在哮喘防治上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對于如何緩解哮喘癥狀,如何長期控制哮喘發作、如何預防和避免變應原等達成了很多共識。目前很多吸入類藥物,不但不良反應非常少,使用很方便,而且效果顯著,完全可能使哮喘達到臨床控制,因此哮喘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不能急于求成。最重要的是,哮喘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檢查和治療。
哮喘在未控制或預防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運動性哮喘。一些哮喘患者因為擔心哮喘發作而不敢參加體育鍛煉。其實,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機體抵抗力。大多數哮喘患者在沒有發病的時候都能承受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游泳、自行車、有氧健身操、散步、慢跑、排球、板球或者體操和摔跤等。
重點:當然,對于哮喘患者,運動前后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①在運動前,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②在運動完之后,讓機體慢慢地降溫,而不是快速。③在冬天時候,最好采用室內運動,但要注意室內的通風。④如果你有過敏癥的話,那么在花粉季節和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戶外的運動,或者外出時適當增加服用緩解哮喘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