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兆鑫 編輯/長歌
老年性耳聾放任不管真的好嗎?
文/馬兆鑫 編輯/長歌


馬兆鑫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專家門診時間:
周二上午(東方醫院本部)周四下午(東方醫院南院)
看看廣場上越來越多的老年舞者就知道我國已步入老齡社會,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這么健康有活力。有資料表明,30%以上的老年人有聽力障礙、言語交流障礙,老年性耳聾已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
2017年全國“愛耳日”以“防聾治聾,精準服務”為主題,因此通過現代化的助聽設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當務之急。
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出現年齡與發展速度因人而異。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種有害因素(包括疾病、藥物、環境、精神創傷等)的影響有關。屬于聽覺衰老現象,符合新陳代謝規律,任何治療均無法改變這一規律和趨勢。
由于人際間的言語交流障礙,會使老年人更加孤獨,反應遲鈍,智力衰退。有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聾與腦萎縮、老年性癡呆呈正相關關系。隨著聽力下降、聽功能的廢用,甚至可能會加重腦萎縮,使老年癡呆提前到來。
老年性耳聾是一種退行性改變,延年益壽的所有措施都能減緩老年性聾的進程。老年人要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合理安排飲食,葷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等清淡食品,少酒戒煙;避免或減少噪聲刺激;慎用鏈霉素、利尿藥等耳毒性藥物;一旦發現明顯聽力減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盡早治療,防止耳聾的加重。
老年性耳聾會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下降,要改變這種現狀,佩戴各種助聽器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
助聽器是一種幫助聾人聽取聲音的擴音裝置,主要由微型拾音器、放大器、耳機、耳模和電源等組成,有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兩種。氣導助聽器,是把放大的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后傳入耳道,屬空氣傳導,使用較普遍。而骨導助聽器則是將放大的電信號轉換成機械能后,通過乳突或顱骨將振動傳至耳蝸來傳遞聲音,是借助骨性傳導的,當氣導助聽器不適用時可試用。
一般需要經過耳科醫生做詳細的聽力學檢查評估后,再由助聽器驗配師驗配。語言頻率(500~2000Hz)平均聽力損失35~80dB者均可使用助聽器;聽力損失在60dB左右時使用助聽器效果最好。
氣導助聽器外觀上有盒式、耳背式、耳道式和耳內式等,根據患者的要求和耳聾的情況選用。
目前的助聽器驗配以氣導助聽器為主。雙側耳聾者,若兩耳損失程度大體相同,最好雙耳都佩戴助聽器。雙耳聆聽對大腦言語識別形成整合作用,并可產生立體聲的效果,方便聲源定位。在噪音環境下聆聽,可降低信噪比,提升助聽效果。

外耳道狹窄或中耳炎患者不宜佩戴氣導助聽器,宜用骨導助聽器,為滿足不同耳聾患者的助聽器驗配,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耳鼻喉科現已開展骨導助聽器驗配,以眼鏡式和頭帶式為主。

誤區一:自己買個助聽器就能戴
沒有經過專業的聽力檢查,隨便買了一個助聽器佩戴,不僅助聽效果不好,還有可能進一步損害患者殘余聽力。
助聽器同近視眼鏡一樣需要驗配,首先要有患者聽力圖,驗配師根據聽力圖、驗配經驗和需求進行調試,根據聲音的頻譜、強度進行精細的測試,依據患者舒適度進行調整,最終達到最佳適配狀態。
誤區二:助聽器會越戴越聾
如果助聽器調試得當,不會越戴越聾。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與佩戴助聽器沒有任何關系,不戴也會下降的。佩戴助聽器后,聽神經得到持續的刺激,反而有助于延緩聽力下降的速度;對同時伴耳鳴的患者,聽力提高后,耳鳴反而減輕或消失。
很多人戴上助聽器一段時間后,會感覺不戴助聽器時,聽力反不如從前了,認為是助聽器把耳朵戴壞了。事實上,這種情況是因為大腦已經適應了佩戴助聽器后的聲音感覺,突然拿下助聽器,一下子難以適應,如果持續一段時間不戴助聽器則會恢復原來的感覺。此時檢查聽力,一般聽力并沒有下降,有些人反而因為助聽器的聲音刺激,部分頻率的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誤區三:助聽器容易引起耳部疾病
如果本身沒有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話,戴助聽器是不會導致耳朵發炎的。如果本身有炎癥,平時佩戴的時候讓耳道透透氣,洗頭洗澡的時候注意不要讓水進入耳朵,戴助聽器之前把耳朵里面清理一下。有中耳炎的聽力患者不適宜配耳內定制機,最好選擇耳背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