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冬梅
追夢田園深耕藍海
文/趙冬梅

一個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我相信是不會有什么人生經驗的。
——褚時健
北大荒現代農業園老萬草莓采摘園內,幾只毛茸茸的貓咪守在身側,靜靜地看著萬長波在地中間忙活。蜜蜂帶聲來蕊上,連影在香中,室內綠意濃,不管春夏與秋冬。
輕柔舒緩的音樂在流淌,水肥一體化自動栽培系統規律地運轉著,棚內空氣清新又氤氳著植物的馨香。安靜沒有顧客的閑暇,他會坐下來,沖泡上一杯上好的鐵觀音;枝枝蔓蔓中碩果累累,草莓柿子、金甜20柿子、紅顏草莓,揀選熟果摘下來,紅紅黃黃的擺在盤中,隨便一吃便是享受。
曾為印刷廠老板的萬長波,在一次采摘活動后,因為“想采摘到沒有農殘的農產品”,繼而想投身其中,最初的動力簡單卻又強勁,2012年,他跨行進入,一路走來,長波萬里,履險如夷,成為黑土地上的田園新農人……
“剛開始時也是土壤栽培,和別人家一樣。這樣弄了兩年,覺得這種傳統做法沒什么意義,應該改變一下。”于是從2014年開始,他引進澳洲進口有機基質椰糠——由椰樹椰殼制成,保水、透氣、潔凈、無重金屬、無土傳病害,“這種基質就像一張白紙,蟲卵、病菌、營養什么都沒有,得用營養液。”
“因為農作物90%的病都來自于土壤,重茬病是最嚴重的,甚至導致絕產。用椰糠基質就不會存在這種問題,每年對它進行高溫殺菌消毒就可以。”因此在作物的整個生長期只需施用少量有機生物源農藥進行預防便可,大幅度降低農藥使用量,保證鮮果綠色天然無農殘。
而說到防治害蟲,他也有靚招:投放捕食螨對付害蟲紅蜘蛛,釋放瓢蟲防治蚜蟲,在棚內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圈。
到了花期,自養的小蜜蜂授粉忙,蜂采群芳釀蜜房,釀成猶作百花香。而這數量有限的天然純凈無公害果蔬花蜜,他在朋友圈中只吆喝一聲,便被搶購一空。
走進萬長波的草莓溫室大棚,最新鮮的感受便是干凈。“整個溫室環境比較清潔,像人家的客廳一樣,完全顛覆了過去土壤栽培的視覺效果。”而這得益于單層立體架式栽培方式。小馬扎托起一排排白色的立體種植槽,過道寬敞,采摘體驗舒適。“雖然植株數量比土壤栽培方式的少1/3,但產量不一定差,因為單株秧苗的產量高。”因為立體架式透氣性好、光照條件優,果實自然既多又大、品質高。
而自動滴灌系統和全自動智能控溫供暖系統也極大地節省了人力。三個大棚萬長波一人打理足夠,只需節假日采摘旺季時雇人照管一下。這完全得益于此種接近現代農業模式的立體栽培方式:白色的種植槽使用的是直徑為310cm的PVC管,“按照溫室長度向廠家定做的,拉回來后剖開,剖一個棚的就得半個月。”
“槽內下部再扣一個小的弧形蓋板,上面放椰糠基質,再上面是滴灌管。滴下來的營養液經過基質被植物吸收,多余的就從弧形蓋板的槽兩邊滲下去,順著下面的排水道排走,回收后再進行澆灌。3個溫室都是這個模式。”
自動智能控溫供暖系統會自動跟蹤室溫,滿足植物各時間段對溫度的不同要求,自行調節供暖模式,“燒的是節能環保的生物質顆粒,沒有灰,無污染,也不用看著,把料填滿就不用管了。”每個大棚都安裝了一個,“冬天時下午4點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8點才來。對著數據面板安裝了攝像頭,在家用手機看一下燃燒情況、室內溫度就行了。”說起這些萬長波如數家珍,邏輯清晰、頗有心得。
為了實現為作物精準提供水肥,他與某工程師一起合作,研發了“自動水肥一體化栽培系統”,系統由機箱、主板和觸摸屏組成主機,連接外圍設備后可根據植物苗期、花期、果期、陰天、晴天等變化選擇不同的灌溉模式,而不同的灌溉模式都有各自的一套水肥配比參數,做到不同物候期及天氣狀況所供應的養分不同,水肥高度量化,養分精確供應,這就是精準農業。
“技術都是現成的,關鍵在于怎么整合起來,做出一套適合自己溫室的系統。”他未“拿來主義”,而是“量體裁衣”,結合需求和北國冰城的高寒特質,打造出完全“合身”的專屬系統。
今年,萬長波與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實驗站合作,開展了“零農藥”試驗。所謂“零農藥”,便是不使用包括生物農藥在內的任何農藥,而是使用物理方法——
病蟲害往往從局部的某個點爆發,在每天的巡查中如若有發現,就需馬上將這個“點”消滅掉。
比如蟲害:對著蟲用雞蛋清噴或者刷,封閉其氣孔,“基本倆小時就死了。”
比如病害:北方的草莓容易得白粉病,便用牛奶噴涂,利用它的殺菌作用。但是,如果大面積得病,往往治標不治本,效果欠佳,“牛奶只能把看得到的白粉噴掉,接下來幾天又有新的菌絲長出來。顧客采摘時看到就不摘了,果實就會爛掉,損失很大。”對于試驗結果,萬長波與農業大學教授都不甚滿意,認為理想狀態雖然達到,但有點走極端、過于偏激了,“今年兩個草莓溫室還沒去年一個的產量大,大打折扣……”
“農業如果不形成規模是不會賺錢的,但我現在還不太著急,從去年開始才增加到三個溫室。”說起原因,萬長波道,“要靠市場來主導生產,如果先擴大規模后找市場,不管是柿子還是草莓,幾天就爛了,是沒有時間去找的。所以在銷售渠道拓寬之后,再引領溫室逐漸增加。”因此從2012年—2015年,他沒有盲目擴張,一直在摸索、研究,待模式成熟、成型后再向前走。
“農業投入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要一步一步來,有很多操之過急的例子都失敗了。” 萬長波按照自己的節奏循序漸進,他要的不是“大躍進”,而是穩步前進。雖然“前些年一直在研發、改變,不斷尋找更好的方法,很多設施都扔掉了,投入很大,沒賺什么錢”,很多人看在眼里不太理解,但他將目光放得長遠,胸有乾坤,穩住步伐,對新事業成竹在胸、信心十足。
“這五年我沒有任何時間,大年三十兒都得來,天天在這兒盯著……”他沒有閑暇時間陪伴家人,對于愛人,對于12歲的兒子,他心有歉疚。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正如褚時健所說:我人生里沒有服過輸的時候,但都是和自己較勁。我希望我的人生價值都體現在當下,而不是昨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