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8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對于大型車企獲得利潤越來越重要 貿易壁壘及北京推出新監管措施,并沒阻止外國汽車制造商在華攫取豐厚利潤,即便他們抱怨受到不平等對待。最近有分析表明,多數大型汽車制造商至少有1/4利潤來自中國,有的占比甚至過半,遠超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是在北京針對外國車商推出進口汽車最高25%關稅政策的情況下取得的。
規避這些政策的做法是在中國本地開設工廠,這需要同中國本土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柏林和華盛頓已開始就針對外國汽車制造商的限制性政策對北京施壓。但國際汽車制造商們并沒逼得太緊。北京安可公關顧問公司負責人吉姆·麥格雷戈說,“他們不想惹是生非,因為他們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盡管外國汽車制造商在合資公司中只有部分經濟利益,通常為50%,但他們有其他獲利途徑,包括許可、專利權費、向合資公司銷售零配件等,這些領域的利潤相當高。
外國汽車公司得益于中國高速增長的汽車銷量。艾弗考爾咨詢公司的阿爾恩特·艾靈霍斯特說,“在中國銷售奔馳S級汽車和寶馬7系汽車的利潤是其他國家市場的一倍多。”業內人士稱,除了售出的汽車能賺取豐厚利潤,對汽車制造商而言,零配件的銷售比整車銷售利潤率更高。
歐盟商會發布的調查顯示,52%的受訪企業認為,與外國競爭對手相比,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獲得優惠待遇。盡管有抱怨,但豐厚的利潤撫平了傷痛。業內人士說,外國車商在中國賺了很多錢。成為政府的朋友對留在這個市場內十分重要。▲
(作者查爾斯·克勞馥,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