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偉
朝鮮10日提出針對關島的彈道導彈“包圍射擊”計劃后,美日韓在展開口舌之戰的同時,也開始認真備戰。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還透露,美國智庫的衛星圖像顯示,朝鮮馬養島的潛艇基地近來有動靜,顯示朝鮮可能準備展開新的潛射導彈測試。據稱,朝鮮潛艇可以搭載“北極星1號”潛射彈道導彈。2016年8月24日,朝鮮首次成功測試該導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曾說,若從在太平洋中的潛艇發射,美國可在射程范圍之內。
面對朝鮮導彈的動作不斷,韓國《世界日報》13日稱,五角大樓絕對不會允許朝鮮對美國本土構成核威脅,可能的對朝軍事打擊計劃主要包括四大方案。第一種是“一次性外科手術式打擊”。只要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部署在關島基地的B-1B戰略轟炸機就可以在2小時內,對朝鮮數十個主要核導戰略目標進行集中轟炸。此外,美國還可能動用航母和驅逐艦上的“戰斧”式巡航導彈發動攻擊。但“外科手術打擊”的最大問題在于很難一次性清除所有朝鮮核導目標。如果不能全部破壞朝鮮的戰略目標,那么韓國人和在韓超過20萬美國人將成為朝鮮報復的目標。
第二種是“全面戰爭”。美國可能大規模增兵,在朝鮮半島展開全面戰爭。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五角大樓可能動用F-22和F-35隱形戰斗機、B-2隱形轟炸機,在駐韓和駐日美軍F-15、F-16戰機的配合下,深入朝鮮進行大規模轟炸。不過有人擔憂,一旦美軍對朝展開轟炸,可能造成數百萬人喪生,其中也將包括不少韓國人。
第三種是“斬首行動”。美國投入特戰部隊消滅朝鮮領導人、掌握或破壞朝鮮主要核導設施。美軍特戰部隊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一直在演練類似的對朝作戰行動。問題是朝鮮社會極度封閉,外部人員滲透難度很大,很難獲取特戰所需的敏感情報。特別是朝鮮核導設備隱匿在很多秘密地點,美日韓要想將其全部查出并不容易。此外,攻擊朝鮮核設施時,如何避免核泄漏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第四是“網絡戰”,通過黑客攻擊破壞朝鮮的導彈發射系統。今年3月,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朝鮮導彈試射失敗率猛增,可能與美國網絡攻擊不無關系。但通過網絡攻擊消除朝鮮核導威脅有其局限性,報道承認更多是“心理安慰”。
由于朝鮮宣布的導彈將飛越日本后直擊關島,日本已在西海岸新部署4部“愛國者-3”反導系統。日本《朝日新聞》還披露,海上自衛隊也在日本海部署宙斯盾驅逐艦,“準備擊落來犯的朝鮮導彈”。但韓國《朝鮮日報》認為,如果朝鮮不是從東海岸,而是從平安北道龜城等內陸地區發射導彈,飛行高度將超過日本宙斯盾驅逐艦搭載的“標準-3”攔截導彈的作戰高度,可能難以有效攔截。▲
環球時報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