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本報記者 倪浩 蘇靜 ●雁初
美國《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14日發表講話,宣布對華啟動貿易調查。特朗普政府將利用“301條款”,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甚至采取報復措施,這或將使得剛有所轉暖的中美經濟關系“再次入冬”。有分析稱,由于中美經濟依存度相當高,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很可能將“反噬自身”,所以雙方在經貿問題上“務實對話”才是正確方向。
特朗普將激活“301條款”?
《華爾街日報》稱,特朗普將于美國當地時間14日下午宣布,美國將依據1974年《貿易法》的第301條,即有名的“301條款”發動對華貿易調查,但目前具體內容尚不清楚。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負責此事,調查對象主要包括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強迫科技轉移”等貿易行為。根據“301條款”,美國總統有權對外國影響美國商業的“不公正、不合理”的貿易行為啟動“單方面調查”,并基于調查結果與外國協商解決,乃至采取報復措施。
面對美方可能啟動的貿易調查,中國商務部8月3日回應說,中國政府一貫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績有目共睹。任何世貿組織成員采取的貿易措施,都應該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中美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英國《衛報》12日稱,特朗普在朝核問題正尋求與中國合作,但另一方面并不放棄在經貿問題上“找中國麻煩”。美國《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激活“301條款”,并不意味著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可能的方式是征收高額關稅。當然,這將引起更大的貿易問題爭議,使得美國貿易政策上的保守色彩更加鮮明。
日本多次遭受“301條款”打擊
美國CNBC網站稱,特朗普競選時就反復宣稱將向中國揮起“貿易大棒”。
2017年4月中國領導人訪美,與特朗普總統達成中美“百日計劃”共識,此后中國解禁美國對華牛肉出口,但7月舉行的中美首次全面經濟對話上,雙方未能就鋼鐵貿易分歧達成妥協。加上其他一些貿易敏感問題,使得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再度升溫,沖突可能性增大。
《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301條款”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外交工具中的“重武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曾頻繁使用該工具,應對與日本、韓國及其他亞太新興經濟體的貿易摩擦。早在1974年,美國就利用“一般301條款”限制日本出口美國鋼鐵,啟動貿易救濟措施。1989年和1994年,美國又利用“超級301條款”,將日本列為“貿易自由化重點監督國”,強迫日本開放國內產業市場并對日本征收懲罰性關稅,這也加速日本國內經濟泡沫的膨脹和最終崩潰。自世貿組織1995年運行以來,“301條款”較少被使用,但依然時常被用于WTO條款之外的知識產權問題。而現在,中國成為下一個被對準的目標。
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年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戰略上都十分依賴美國,所以受到影響比較大。與他們相比,中國在經濟以及戰略上都是相對獨立的。面對美國“找麻煩”,中國可以采取的辦法有很多,例如去WTO控告美方行為等。總之,金燦榮認為,這件事對中美關系的整體影響不會很大,特朗普還會照常訪華然后簽單。
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
英國《金融時報》稱,如果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升級,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各自的公司都很難在對方國家做生意。特別是,對于在中國已經投下大量資本的美國企業而言,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雙方商業界都在想辦法阻止貿易戰爆發,“誰也不知道這種連鎖反應將產生什么樣的糟糕結果”。但也有分析認為,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兩國有相當高的貿易依存度。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高級研究員李永1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管美國采取什么樣懲罰措施,在中美兩國經濟高度依存的現實情況之下,都會對中美兩國企業,甚至第三國企業造成傷害。從長遠意義上看,將會影響中美之間多年形成的良性價值鏈關系,給未來中美尋求妥善解決貿易爭端投下陰影。▲
環球時報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