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摘 要 媒介公信力低下,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媒介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強的公信力不僅關系媒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決定媒介的影響力和引導力。良好的媒介公信力是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需要,同時塑造我國強的媒介公信力,是應對國外媒介挑戰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國家軟實力。提高媒介公信力,需要政府、媒介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主要包括:完善管理體制,承擔媒介社會責任,加強內部和公眾監督,提高媒介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全方位提高我國媒介公信力。
關鍵詞 媒介公信力;公眾;監督;責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0-0005-02
媒介的公信力(credibility)就是媒介被受眾信任的程度,它作為新聞媒體的內在品質,是使媒體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性因素。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是絕對離不開媒介的溝通、傳達作用的。目前我國有大大小小的媒體很多家,但著名的媒體卻很少,簡而言之,缺少的不是媒體,而是媒體的公信力。
1 媒介公信力的作用
1)強的公信力直接關系媒介的生存和發展。借助于新聞媒介,我們及時了解我們想知道的各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來指導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而媒體通過提供信息可贏得受眾的支持和認可,在兩者的良性互動中就產生了媒介公信力這個概念。公信力是新聞傳媒的生命所在,客觀真實是新聞媒體的立身之本,公信力是每一個負責任媒的不懈追求,媒體作為信息的把關人,必須長期地向受眾提供真實、可靠、可信、權威的精神食糧,在受眾心目中建立起讀成 實可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響。然而,當今的一些媒體為了追逐利益,無視受眾的知情權,傳遞一些虛假的消息,受眾為了得到真實的消息從而想方設法從其它途徑獲知,漸漸地對媒介失去了信息,媒介公信力也很難健康有序的成長。
2)強的公信力決定媒體的引導力,從而有助于提升媒介的影響力。良好的媒介公信力是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需要,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比如:地震、海嘯、瘟疫等社會突發事件出現時,就需要媒體及時發布信息,保持信息透明化,正確發揮輿論引導力。
3)塑造我國媒介公信力,是應對國外媒介的挑戰,有助于提升國家軟實力。在我國范圍內,存在各大媒體之間的競爭,同樣在世界范圍內,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如何提高我國媒體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保證我國信息主權不受威脅,就需要努力提高我國媒介的競爭力,首先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媒介公信力,鞏固宣傳堡壘,擴大受眾范圍,這樣才能在跨國傳播時代守住自己的思想陣地、輿論陣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媒介力量,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發揮伸張正義和護善安良的道義作用。
2 媒介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2.1 政府對媒介的干預
“事業性質,企業管理”是新聞媒體在我國新聞事業的外在表現形式。這意味著,新聞媒體的性質決定它不能像一般企業那樣可以自由出入市場,可以自定方針,而是必須服從黨和政府領導。按照媒介的社會控制理論,“知情權”是公眾的基本權利。政府作為權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有時候對其管轄下的媒介正常的新聞報道活動進行干預和管制,由此造成政府信息不夠公開和透明,這樣一來,媒介只能避免報道敏感信息,而這些信息又是群眾想知道而無法得到確認的,這時候媒介的遮遮掩掩,會導致流言四起,引起社會恐慌,群眾對媒介則會產生不信任感。
2.2 媒介產品的商品性
我國媒介正在進行體制改革,許多媒介已經轉制,為實現效益最大化,許多媒介就要想辦法從廣告和自身新聞信息兩方面結合來制作新聞。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媒介在選題策劃上就會有所取舍。而媒介是以內容贏得受眾的,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因為廣告的植入就有所減弱,相反,一些公益價值高而收益比較低的新聞就會因此而不被傳播,這就損害了新聞的客觀性,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第四媒體的飛速發展,娛樂化現象在我國越演越烈,為了獲得廣告費,媒介不惜發布煽情、八卦、搞笑的內容以獲得點擊率(收視率),從而損害了媒介公信力。
2.3 媒介自身監督體制不健全
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對新聞媒介的健康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我國的主流媒體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公眾對于媒介更多的表現出信任。以至于媒介的權力被無限放大,使得一些媒介忘了自己的職責操守,從而影響公眾對媒介的信任。
2.4 媒介的新聞炒作心態
在當下經濟社會大發展大繁榮下,媒介的競爭越來越突出,為獲取高的收視率或點擊率,不少媒體制造各種噱頭來吸引受眾。新奇的內容,實時的速度使得大范圍傳播成為可能,即使是一條虛假信息,在被主流媒體多次轉發后就會披上真實的外衣,因此作為個人,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我們要對新聞持懷疑的態度,確認信息真實以后才再次傳播。今天的媒介,充斥著鋪天蓋地的廣告、各種無聊夸大的虛假新聞,不少網絡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目光,刻意制造轟動效應夸大的消息來提高點擊率。這樣一來,在追求數量和快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就要忽視質量。這些雖然不是當前大眾媒體的主流,但也絕對不是個別現象,樹立媒介的公信力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3 提升我國媒介公信力的舉措
從政府層面來講,減少對媒介的行政干預。我們國家對媒體的管理基于傳媒業的雙重屬性,減少主管部門對媒介的行政干預,要建立健全對媒介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一是從我國新聞業的實際出發,制定具體的行業規范。二是完善行業內部組織,管理和監督行業內部出現的一些問題。
從社會環境方面來講,政府需要走出傳播媒介的局限,從大局出發,以長遠的眼光和氣魄在社會大系統中考察媒介公信力。首先就是要制定媒介的法律法規,給公信力一個制度性保障。針對媒介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對公民知情權、表達權和人格權的保護及對媒介采訪權和發表權的保護;其次建立健全信息長效機制,推動政府信息不斷公開化和透明化。
從媒介自身方面來講,首先媒介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公信力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受眾對于媒介的忠誠度的表現。受眾并非沒有信息判斷能力的“靶子”,而是具有能動意識的權利主體。因此,要充分尊重受眾的知情權,增加信息透明度,提供全面、客觀、準確、真實的新聞信息,敢于說真話,關心社會熱點和群眾關心的話題,媒體需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表達人文關懷,堅決抵制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和虛假廣告等,同時要敢于承認錯誤。
最后,塑造媒介公信力需要加強和完善媒介內部的監督機制和提高新聞媒介從業人員素質。綜上所述,媒介公信力低下,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媒介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如何在激烈競爭的媒介環境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提高媒體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對國外媒介挑戰的,提升國家軟實力,就需要切實提高我國媒介的公信力。政府要不斷完善管理體制,轉變管理和監督意識;媒介本身要承擔起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加強內部監督,提高媒介從業人員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引導輿論,要充分尊重受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增加信息透明度,提供全面、客觀、準確、真實的新聞信息,敢于說真話,關心社會熱點和群眾關心的話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決抵制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和虛假廣告等,同時要敢于承認錯誤。真正成為人民的瞭望者和觀察員;公眾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與時俱進,發揚社會監督,形成良性互動,從而全方位的提高我國媒介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1]王泓,沈果.論網絡媒體公信力的塑造[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2,11(1):114-117.
[2]代成剛.淺議媒介公信力[J].新西部,2009(8):154.
[3]李媛.提高我國媒介公信力的必要性及對策[J].媒體時代,2010(12):38-40.
[4]江作蘇.媒介公信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方面——《媒介公信論》導論[J].前聞前哨,201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