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敏
這個周末,我做完作業,便和小伙伴們來到了旱冰場。我只掃了一眼,目光就再也收不回來了,一位穿白色短衫的姐姐吸引了我。她一邊用腳一前一后地前行,一邊舒展著雙臂,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滑行速度由慢到快,簡直要飛起來了,又突然自如地旋轉起來,輕盈,優美,像一只美麗的小天鵝在天上飛。(“自如”“輕盈”突出了技術的嫻熟,又用確切的比喻把動作描寫得形象逼真)周圍的人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少人停下來,發出嘖嘖的贊嘆聲。我羨慕極了,心想,啥時自己才能達到這超人的水平呢?(姐姐優美的動作,勾起了“我”學溜冰的渴望。)
好朋友圓圓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租來兩雙冰鞋,我趕緊穿上。我雖然站起來了,但不敢挪動一步。在圓圓的鼓勵下,我總算戰戰兢兢地挪動起來,(剛穿上冰鞋,由于害怕,“挪動”時“戰戰兢兢”,準確地刻畫出“我”當時的心理)沒挪幾步,撲通,摔了一個大跟頭。圓圓笑著扶起了我,說:“別慌,眼向前看,身子向前傾,兩腳要分開。”說完,她牽著我的手,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溜。我心里想著她講的要領,還真溜起來了,心想,這溜冰并不難呀!(剛得一點要領,便自以為“這溜冰并不難”,為下文跌跟頭埋下了伏筆)我一高興,腳下一加速,心一慌,腳一歪,身子向后一傾,一屁股坐在了“冰”上,疼得我叫了起來,把牽著我的圓圓甩出去老遠,她也被摔在地上,半晌我倆才爬起來。(“一”字連用,讀起來極富有節奏感,從而把摔跤的場面刻畫得細致、形象,使讀者如臨其境。)
從地上爬起來,我決心一個人滑。我一邊小心翼翼地滑,(“小心翼翼”用得非常恰當,寫出了初學者的心態)一邊琢磨那輕快的感覺,可是卻總也找不著!我還是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爬起來,心想:小孩子學走路,不也是從摔跟頭開始的嗎?不摔無數個跟頭哪能學會走路呢?不管它,你摔你的,我練我的,不管摔多重,多慘,我橫下一條心來練!(這段心理描寫非常真實,表現出小作者的決心和勇氣。)
溜著溜著,忽然前面殺出一個“程咬金”,一位愣愣的小弟弟向我沖來。我頓時慌了神,想“剎車”也剎不住了,只聽“砰”的一聲,整個身子摔倒在地上,右手疼得動彈不得,腳上的冰鞋也摔飛了。我兩眼冒金星,想爬也爬不起來,好狼狽!好友圓圓卻站在一旁譏笑我,說我是個大笨蛋。我不服氣,掙扎起來,想追上訓她一頓。怪了,這不顧一切的一追倒好,我溜得又快又穩,身子也輕松起來,心中不由得甜蜜起來——我會溜冰啦!(這段描寫把事情推上一個高潮,句尾的感嘆號表現出“我”的無比喜悅之情。)
我一高興,身上的疼也忘了,眼睛也知道向前看了,身子也知道微微前傾了;腳底下好像生了風,頭發也飄起來……(結尾很自然,點明了學會溜冰后的感受。)
總評
習作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學溜冰中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做的、想的寫得很具體,特別是心理活動寫得很真實,突出了從不會溜冰到學會溜冰的整個心理活動過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比喻句、排比句的運用增強了習作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