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
摘 要 21世紀作為大數據時代,數據可視化水平顯著提升,數據新聞也在快速發展,為觀眾呈現全新表現形式。本文對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運用進行分析,對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內的表現形態進行了解,進而對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內設計流程進行了解。
關鍵詞 數據新聞;電視新聞;數據可視化;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0-0050-02
數據新聞也被稱之為數據驅動新聞,主要表示數據在處理整合之后,創造新聞報告。從量化層面來說,數字可以精確彰顯出新聞本質內容,體現出新聞事物實際情況及趨勢。數據新聞屬于一種主體新聞題材,可以精確體現出某一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為了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加精確數據新聞,近幾年研究人員對數據新聞進行了深入研究,數據可視化有關理念在越加完善成熟情況下,數據新聞可視化為社會大眾提供新型新聞傳播形態。
1 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表現形態
數據可視化實際上就是通過圖形化方式,明確傳輸數據信息。為了能夠直觀精確表現有關思想概念,提升數據可視化功能及美學形式,明確傳達關鍵數據特征,進而對數據集深入整合。數據可視化核心表現形式為信息圖表。
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內應用,具有視頻元素與音頻元素情況下,還借助非線性編輯技術,將不同元素整合到時間軸上,提升文本內容形象化水平,最終通過動態形式呈現在觀眾
面前。
和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相比較,電視新聞數據新聞在表現上,具有動態性及連續性特征,同時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新聞全部通過時間軸及邏輯關系呈現,新聞表現力可以顯著提升。除此之外,動態圖表具有圖表元素及文字元素情況下,還具有視頻邏輯元素及音頻邏輯元素,文字表現作用逐漸被弱化[1]。
2 數據可視化在新聞中的應用情況
數據可視化作為一種常見信息可視化形式,已經在電視新聞內應用了較長時間,主要就是對災難事故動畫模擬還原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就以2008年汶川地區所發生的地震來說,中央電視臺就對唐家山地區的救援工作進行了實時報道,借助動畫視頻形式,演示救災現場搶險方案。除此之外,數據可視化也在科技原理模擬呈現作用。例如神州飛船在太空內飛行,中央電視臺在對該類新聞報道內,就添加了較多動畫模擬圖像。
在我國信息多種發布平臺,中央電視臺作為最權威性新聞傳播平臺,在國民經濟、行業經濟等數據新聞播報內,都會在新聞內添加相對簡單圖表或者是數據,并且配合一定解說。但是由于該類新聞具有較強專業性,進而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容易感到新聞十分枯燥,無法精確理解到該類新聞信息。在2015年之后,中央電視臺做了系列性報道,新聞主題為《一帶一路共建繁榮》,對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發展數字進行詳細報道,通過數據可視化表現形式,對我國近幾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展示出來,得到了社會大眾高度關注[2]。
3 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設計流程
任何數據新聞都是由兩個元素構成,分別為所描述事物及事物數值。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將數據新聞元素整合,同時通過邏輯關系呈現出來,最終以視頻形式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
3.1 梳理分析信息內容
信息圖表與其他設計形式相比較,具有較強邏輯性,進而在設計前期對信息針對對象進行調查統計,整合不同信息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數據信息選擇,在保留含有價值信息情況下,還需要剔除多余信息,并且按照新聞報道內容對信息視頻明度及色彩等元素確定。視頻具有夸張及節奏等圖表形式情況下,還需要構建機智與幽默風格,方便觀眾理解信息圖表內容,拓寬信息傳播廣泛性。合理對視頻信息類別劃分,保證數據選擇精確,可以構建完整電視新聞可視化結構,提升電視新聞層次感[3]。
3.2 指標值圖形化
每一個指標值都具有針對性數據,通過餅狀圖或者是柱狀圖實現數據圖形化情況下,還可以借助指標類型方式表示圖表內容。數據概念在轉變之后,可以借助比喻及對比形式,增加觀眾對數據理解。轉變數據概念實際上就是將抽象數據概念,轉變為社會大眾所能夠接受的具體物品。例如,中央電視臺所推出的《數字十年》系列作品,在對我國土地發展講解,對我國2002年到2011年之間土地整治上面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解,表示我國在10年期間開墾出4 000萬土地,為了能夠直觀體現出4 000萬土地概念,該報道將土地轉變為5個上海市土地面積。概念在轉變之后,觀眾可以更加明確了解到數據實際
概念。
3.3 指標圖形化
指標圖形化主要表示事物描述,通過更加直觀形象圖例形式展示出來。指標圖形落實最常見方法為仿影圖形。仿影圖形實際上就是借助仿照投影造型形式,展現所描述的圖形,同時經過歸納形式,為觀眾展現出幾何化及條理化造型。仿影圖形造型十分簡單,具有較強對比色,與圖形信息簡練要求較為溫和,可以短時間快速閱讀。例如,在《一帶一路共建繁榮》土地篇,設計人員在對土地設計,借助禾苗簡影圖方式表示農業用地理念,借助樓房與挖掘機表示工業建筑用地,概念形象更加生動。
3.4 邏輯關系可視化
邏輯關系主要表示3個對象之間的關聯,分別為指標值、指標、指標值和指標。電視新聞在編輯,應用的是非線性編輯技術,不同元素借助邏輯關系呈現,進而構建動態性視頻信息。邏輯關系可視化在落實,主要是按照不同元素之間的關聯,對不同元素進行整合。指標值與指標在連接,主要通過對比方式、對照方式、羅列方式連接。例如,《一帶一路共建繁榮》對網民系列報告,對我國近十年互聯網發展進行了全面了解,表明我國互聯網普及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借助視頻設計形式,通過臺階形式展現出來,臺階越高,表示互聯網在我國普及率越高,按照時間推移,在2008年及2012年呈現出十分顯著增長,并且輔助柱狀圖形式進行對比。
3.5 插入音樂和解說詞
電視不僅僅是視覺藝術表現形式,也同樣是一種聽覺藝術表現形式,聲音作為電視基礎組成部分,在電視新聞視頻整體效果上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傳導電視新聞信息。信息、圖形、數據等內容展現內,都需要針對聲音進行規劃及編排,換句話說是通過動態信息圖表形式對電視新聞聲音進行設計。
電視新聞聲音設計,主要通過背景音樂及解說詞形式體現出來。按照電視新聞視頻結構及腳本特點,對電視新聞字幕、畫面、音效等基礎元素進行整合,進而提升數據新聞所具有的藝術特征,更加生動傳達數據信息。例如,《一帶一路共建繁榮》系列報道,背景音樂具有良好節奏感,解說詞十分輕松,與日常口語十分相似,整個畫面更加幽默,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數據新聞類別。
4 結論
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包含了多個學科理論及方法,例如傳播學、設計學、圖像技術等,可以將十分抽象枯燥的數據借助可視化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21世紀作為大數據時代,數據對于社會大眾來說,并不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對數據所具有的潛在信息挖掘之后,才能夠讓社會大眾感知數據內容,這樣也就賦予了數據價值。數據可視化作為新興傳播形式,為電視新聞工作人員提供全新新聞創作形式,幫助社會大眾對電視新聞內容進行理解,拓寬電視新聞受眾范圍。
參考文獻
[1]李田丁,王莉.淺談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可視化[J].圖書情報導刊,2016(1):100-101,104.
[2]米娜瓦爾·努拉合買提.淺談可視化數據挖掘方法與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0):142,144.
[3]吳小軍.淺談Excel實現統計數據可視化之美——以樂山市基本單位名錄庫可視化數據展示為例[J].中國統計,2015(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