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
[關鍵詞]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業務素質
新聞記者是個既神圣又特殊的行業,被稱為“無冕之王”,因為它職業的特殊性,既可以直接接觸到上層,又直接深入下層,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傳播新聞報道的重要創造者,因此,記者肩負的職責是不言而喻的,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記者,既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還要具備強烈的職業素養。
一、新聞記者應具備那些職業素養
1.記者要有新聞工作理想
作為一名優秀合格的記者,心中要時刻保持對新聞的渴望和敏感,首先要熱愛這份事業,要對新聞事業有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態度,才能在新聞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狀態。
2.新聞記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新聞工作責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要求,在新聞工作中,要求新聞記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要擔負起黨和人民群眾的喉舌,不怕困難,不怕麻煩,不怕挫折,不懼危險,這種責任具體表現在講真話和探究事物的真實性上。
3.新聞記者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
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不僅可以探究事物的真實面目,同時還可以將平淡普通的新聞拍攝得有滋有味,深入人心。如今,電視新聞節目紛繁眾多,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選好角度,發現細節,不斷創新,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群眾服務,所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新聞記者至關重要。
4.新聞記者要有良心
人是憑良心做事的,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更要時刻懷揣一份良知,面對采訪對象、采訪的人群,記者要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要把事件的真實性建立在自己的良心范圍內,正確認知自己職業的本質。
二、影響記者職業道德的因素
社會上很多因素嚴重阻礙新聞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記者的職業素質。
首先是有償新聞,面對帶有報酬回報性質的新聞,一旦被這些誘惑侵襲,自然就會誤入歧途,而像這類的事件也比比皆是,那么就需要每一位記者在自己內心世界有一個良好的職業價值觀,謹防誘惑,拒絕誘惑。
其次就是虛假新聞。新聞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本質就是真實,然而,如今有些新聞卻經不起考察和探究,事實與稿件不一致,記者的筆桿子稍稍偏差,事件的原委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不乏一些違法牟利的目的,后果十分嚴重。
最后就是過于追求關注度。許多人在拍攝新聞時,都想將新聞報道做得精彩,做得轟動,這種心態固然是好,但是,一定還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并非所有新聞都具有轟動性。而許多記者盯準了所謂的爆炸類新聞,雖然關注度提升,但是卻在群眾中起到了不良的影響。
三、新聞記者的自律
加強新聞工作者自律很重要。面對當前出現的各種新聞、新問題、新變化、新誘惑,記者都要經得住考驗。新聞記者要時刻恪守新聞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以忠于黨和人民的態度,從事新聞工作,嚴格自律。
同時,新聞記者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這是我黨的宗旨,作為黨政喉舌的記者,自然也是我們的宗旨。1991年,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這是新中國誕生后,新聞界制定的第一個全國性的新聞職業道德準則,該準則規定: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也是新聞工作者的根本宗旨。對于一名新聞記者來說,就是要全心全意為觀眾、聽眾服務。記者發出的每一篇報道,都要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不能把個人的喜好、偏見和關系帶到工作中來,只有我們對自身要求越高,我們的新聞質量才會越高。
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真實是新聞的根本,是新聞的生命,偏離了真實,新聞一定不會長久。所以,新聞記者要有自己的立場和風格,所有的一切都要以真實為目的,這是最起碼的要求。要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多報道一些有根據、實實在在的事件,客觀公正的采寫和發表文章,不捏造、歪曲事實,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時效性,只有立業為公,真正履行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責,記者手中的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從而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尊嚴。
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工作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是講政治、講大局、講正氣,就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走群眾路線的方針政策,還要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以及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正確的選擇方向,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不動搖。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