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教師應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怎樣讀帖、選帖、臨帖,在書法教學中,教學生學會有耐心,持之以恒;運用各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運用童謠、口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對學生多鼓勵,不吝嗇對其的表揚;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書法課;同時展開各種形式的書法活動。
關鍵詞:書法;教學;微觀策略
我們應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怎樣讀帖、選帖、臨帖,在書法教學中,教學生學會有耐心,持之以恒;運用各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運用童謠、口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對學生多鼓勵,不吝嗇對其的表揚;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書法課;同時展開各形式的書法活動。
一、教學目標
由于課程的微觀層面,教學目標應該相應地進入一個更具體的層次,否則是不利于實踐操作的。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目標必須建立在宏觀策略的確定上,即客體的表達應包括書法技能與知識、方法與過程、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當設定目標時,策略應該是:
1.書法技能與知識的目標應該越具體越好,過于籠統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會導致教學內容方向不明確。如我們一些教師在發展課堂教學目標時,喜歡利用學生的寫作技能訓練,這樣的表述,顯得大而空,不易操作。正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更具體,例如,代表“讓學生掌握速度、方圓、疾澀用筆等方法,以及基本筆畫的表達方法”等更具體的表達方式。
2.目標應該是靈活的。由于教學活動是針對群體的,群體中的每個人往往會表現出差異的能力,所以目標設定策略應該適應這種差異。換言之,要保持目標的靈活性。
3.在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了教學目標。課程的任何一門課或一個單位都是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體現,所以在制定課程目標時,必須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
二、教學內容
在書法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特別是教材為準,因為作為一個標準的教育應與國家課程與教學的規劃符合,在這樣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內容和選擇策略。特別是以書法新課程標準的內容作為表現手段,給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也為教師處理教學內容提供了主動性。這些新理念為教師處理教學內容提供了一個獨立的空間。以下一些策略可以考慮:
1.根據其他邏輯重新排列內容。教科書的內容總是基于一定的邏輯安排,或主題,或類別,或其他,每本教科書有一個穩定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只是書本上的,不一定適合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因此,每個教師都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自己對書法教學的認識來調整自己的邏輯。
2.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比較均衡和全面,但有些內容不適合一些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教學內容,也可以調整部分內容的分量。
3.根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開發校本課程。新課程改革鼓勵教師充分挖掘自然資源和當地文化,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有利于學生產生一種親近感,幫助學生了解當地的文化,也要加強學生學習一些特殊內容的能力。
三、導入
引言是課堂教學的開始,目的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一種特殊的教學氛圍中,從而形成特定的教學主題。引入的策略包括:
1.直奔要點,直奔主題。這種策略的優點是它節省了時間,可以迅速把學生納入學習內容。
2.問題的提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學生帶入到問題情境中,從而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答案,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3.故事簡介。利用學生聽故事的心理,吸引學生講述相關故事,從故事中引出學習的主題。
四、評價策略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評價是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體會,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在評估中,這些策略是可用的:
1.根據教學目標。由于教學活動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已經成為教學評價的基礎。由于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困難而恰當的,而且必須是具體的。
2.以促進和鼓勵學生學習為目的的評價。因為書法課程不是考試課程,家庭和社會都很難對于學生學習書法形成壓力,學生自己難用堅強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學習書法,所以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不大,動力不足。因此,教學評價應保護和促進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如果學生在書法課上總是得到消極評價,會嚴重挫傷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際平.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研究的幾個熱點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02.
[2]雷敏.啟發與激勵在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