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內涵的重要途徑,只有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功能,高度重視高職院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并加大思政教學改革,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思政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 高職院校
強化對高職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其基礎在于促進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認知是價值觀培育的先導,是高職院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認同的關鍵和推動其自覺踐行的前提,而理論灌輸則是強化大學生理性認知,促進思想轉化的基礎保障。作為理論灌輸的主要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內涵的重要途徑,應充分重視思想政治課的積極作用,并積極發揮其主渠道功能。
一、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院大學生是思政課教育的接受對象,是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現在的高職生都是90后,雖然存在著個性張揚、任性自我、意志品質相對薄弱、思想認識不如本科生成熟穩定等共性的缺點,但仍然具備一些積極品質,比如他們通常思維活躍、創造性較強、樂于表現、追求進步。思政教師要始終遵循高職院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積極挖掘大學生的內在優良品質,高度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政教學既要符合高職院大學生的共性,也要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政教師要放低姿態,因材施教,以平等、信任的態度參與到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之中,充分展示人格魅力,從‘亦師亦友”的角度去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引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深化學生的優良品質,體現教育的人文關懷,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加強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
思想政治課是對高職院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灌輸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要加強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改進課堂教學的質量,首先要求思政教師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內涵,豐富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思政老師要透徹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才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于課堂教學中,才能夠增強理論講解的說服力,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力。同時,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與高職院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相結合,與大學生在理論學習、人際交往、實踐鍛煉、就業選擇等方面產生的困惑相結合,與國內外時事熱點與難點相結合,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激發學生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動力。
其次要求思政老師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形式。傳統的思政理論課教學以填鴨式的“被動灌輸”為主,教學內容空洞抽象,教學方式單調乏味,教學效果普遍不佳。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加課堂互動討論環節,引進小組辯論、主題演講、讀后感分享等形式,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思考。從以課本講解為主,向多媒體教學過渡,采用豐富的史料、鮮活的事例和新時期的人物事跡典型,讓課堂教學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
三、加大思政教學改革
思政教學改革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人生態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各種社會思潮,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勇于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這既是思政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而思政理論課的考試則是以識記型的筆頭考試為主,以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等為輔,這種偏向于‘‘死記硬背”的考核方式顯然不足以反映出學生思想認知和行為發展的動態,難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效果。因此,建立動態的全過程的綜合素質考核體系,是當前思政教學改革的重點。
綜合素質考核體系應注重考核內容的多樣化。基礎知識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增加案例分析等應用題目的比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討論、辯論表現、調研報告、社會實踐等列為考核的重要形式,增大這部分環節的比例,提高考核的深度和廣度。更為重要的是,要將考核視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不束縛于理論知識的考察,而是偏重于學生的多方面素質,結合學生參加的各種校內外活動及其成績表現,同時結合其他任課老師、輔導員對學生的評價來綜合評分,從全面發展的角度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內化。
總之,只有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功能,高度重視高職院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思政教育理念的創新,并加大思政教學改革,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才能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