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衡湘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也呈現出新氣象,所以要提前做好預測工作,達到與時俱進的發展。時代發展要求,教育的終生制,并且教育也是一種服務,所以這一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就有了一定的變化。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發展
在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不同的特質和注意方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新課改中小學語言教學方面的現狀和發展。
一、新課改核心理念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指什么?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1.新課改理念是指“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2.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制的牢固基石。
4.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5.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7.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8.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二、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作,涉及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設計、評價、目標、內容、師資系列內容;從2001年國家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工作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和新課改的目標相比而言存在著較為明顯突出的差距和問題。當前的問題步調一致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教師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語文老師在課程理念和角色方面仍然沒能實現轉變。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一些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仍然沒有將學生看做“整體的人”來對待,過多關注學生成績,沒有從原來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語文學習的引導和組織者。語文老師教學觀念、角色沒有得到徹底扭轉是我們中小學語文改革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
2.教學目標依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在教學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目標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從以往關注學生語文知識接受到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價值觀、態度等,但是傳統教育觀念以及評價方式仍沒有得到很好更正,很多老師仍然按照傳統語文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目標狹隘,忽視學生學習過程中良好價值觀和情感養成,從而使三維語文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3.新課改要求中小學語言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通過語文教學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良好態度的養成,同時在教學評價方面要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于中小學語文教材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度并不高,影響了語文教學,教學評價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過多關注學生知識的接受,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素質培養。
比如有一所學校的老師將教育評價和中國古文結合,對每一個同學以一句詩評作為老師的教育評價就很新穎,將這種評價同國學文化結合讓同學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體會詩文和自己的聯系,就是一個很好的關于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優秀案例。
三、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具體措施
1.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所引起的變化?要時時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改善知識結構,轉變工作方式。掌握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積極參與課程開發,通過研發提高課程質量。
2.怎樣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習新的課程理論,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具體把握課程特征,體現課程綜合實踐活力:(1)教學關系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2)課程開展的時空上體現靈活性;(3)活動形式的多樣化;(4)優化綜合課程評價,強化課程綜合實踐功能。
3.如何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教師,首先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充分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實行探究性學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4.怎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的要義是使學生“會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1)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習品質;(2)培養學生樂學、勤學、好學的學習品質;(3)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善于進行創造性思維,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有“應激”的創造素質,能夠多側面地思考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以先易后難的方式向下深入,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在新課改的中小學語文學習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純.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5(12):212.
[2]洪桂芝,陳國明,高景明.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7):27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