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西的長篇小說《篡改的命》將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況撕裂開來給人看,以荒誕而幽默的語言講述了小人物存在的卑微與艱難;與權錢階層發生矛盾后的“失語”;在墮落中堅守的溫情;于絕望中尋找希望。
關鍵詞:存在 死亡 權錢 希望
在《先鋒文學精神的繼承者——談東西和<篡改的命>》和《屌絲的逆襲—對談—篡改的命東西》中,東西都是從故事的結尾開始講敘,本文的分析也想采用這樣的“閱讀”方式來解讀。
一、存在或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在《篡改的命》中,我們清晰可見的是汪家三代人的血脈傳承,父與子本就是傳承的代表,這不僅僅是汪家的代表,更是無數有著如此思想意識的千千萬萬個家庭的代表,是中國儒家傳統思想的延續。
汪長尺第二次“殺害”是兒子汪大志(林方生)造成的。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權力按內容可以分為身體權力、物質權力和符號權力三種。身體權力是存在權,物質權力是所有權,符號權力是認同權。物質權力是身體存在權的保障,符號權力是身體存在權的延伸,只有具有符號能力的生物才可能有符號權。”從身體權力來看,林方生顯然侵犯了汪長尺的存在權。對于死者存在的證明有多種形式,墓地碑刻、載入史冊、或者以家譜族譜的方式存在,汪長尺的存在就只有那卷案宗,這是唯一能夠證明他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據,但就是這唯一的證據也讓自己的親兒子銷毀了,世界上再也沒有汪長尺,就像他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這是一種令人恐怖的結果,當一個人的存在痕跡被消毀而無影無蹤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不安與恐懼,就像人們剛有了長生不死的求生意識一樣。
如果說林方生對汪長尺的勾銷是從存在的角度進行的,那么他對于自己的勾銷則是從符號權角度出發的,符號權又叫認同權,這種認同權中無可非議的包含身份認同。東西在《篡改的命》就是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推進,他逼迫人們去面對,去尋求解決的方案,于是就有了汪大志身份的偷梁換柱,農村娃的一步登天,徹底完成屌絲到高富帥的逆襲。
汪長尺的死亡不僅實現了父輩無法實現的愿望而且促成了汪大志的城市人身份的認同。汪長尺的死是對汪家祖祖輩輩的成全,汪大志對汪長尺的第二次“謀殺”則是對自己身份的維護。
二、權錢的粉墨登場
如果說汪長尺對汪大志命運的改寫是出于希望與絕望的統一,那么權錢的粉墨登場則是造成汪長尺對這命運改寫的前提與條件。我們知道汪長尺的父親汪槐當年考縣城水泥廠工人,分數夠了卻沒被錄用,后來才知道原來是副鄉長的侄子頂替了他的名額;汪長尺高考雖然報的北大清華,但填了服從調劑,不管怎么著,總有個大學可讀吧,更何況一班的牙大山比自己兒子底二十分都收到錄取通知書了,所以汪槐懷疑汪長尺的“奶酪”被人動了。他動員汪長尺和他一起到招生辦去理論去抗議。結果父子倆在招生辦的院子里坐了一個多星期也沒有人理他們,汪槐為了逼迫招生辦的領導立即行動給汪長尺一個補錄名額,爬上了三樓走廊欄桿以死相挾,名額沒撈著反而跌斷了腿,一住院就將家里的經濟水平拉到了最低。汪長尺復讀一次沒考上不說,分數比第一次還降了一百分。無奈只好進城打工,打工也不是一帆風順,第一個工地上了三個月的班,工資一分沒有還倒貼生活費,于是他幫別人坐牢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汪長尺的命運從第一次打工開始就與城市人林家柏纏在了一起,這是農村與城市對立在個體身上的具體體現。從林家柏欠汪長尺工資,到為汪長尺為林家柏坐牢,到找林家柏支付工傷賠償,再到把自己唯一的兒子送給他,到最后為他而死,汪長尺的整個人生似乎都在為林家柏而活。林家柏是個典型的官富二代,岳父是官,老爸是財主,他擁有的一切是汪長尺用幾輩子都不可能實現和得到的。林家柏可以理直氣壯地欠工人的錢,因為他有靠山。汪長尺的工傷賠償就是一出很好的滑稽劇。
三、悲傷中的一點溫情
在東西的這篇屌絲逆襲的“勵志”作品里,我們也能尋覓到令人心生希望的溫情。這篇文章中的親情、愛情、友情就是很好的證明。
汪槐對汪長尺的愛是沉重的,他為他摔斷了雙腿,半生在輪椅上渡過;他為他低下了頭高貴的頭顱,在幾番與權勢的較量之后深知力量薄弱只能聽天由命;他為了汪長尺兒子的出生不惜丟下曾經看重的尊嚴去沿街乞討,父愛之重如此如此。汪長尺對自己兒子汪大志的父愛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概括的,因為他在意識到自己無法改變汪家命運且兒子有可能重復自己道路的可能下,將兒子送給了仇敵林家柏當兒子。這是一般的送子,而是含血含淚的送子。我們的常規思維是將孩子送給一個好的家庭,但東西筆下的汪長尺卻把兒子送給了與自己命運相纏的林家柏,這是讓自己心里流血的行為?;⒍静皇匙樱袝r的摯愛就是殘忍。古希臘神話中美狄亞在面對丈夫的背叛與拋棄之后為了報復將與所其生的子女全部殺害,這是母愛的極端表現,任何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失去父愛就是去了完整性,與其讓孩子們未來痛苦,不如提早結束他們的痛苦。汪長尺的行為從形式上完成了這種割裂,他將父親的地位讓給了林家柏,寧愿做個影子父親,而在得知林方生的家可能要殘缺不全時,他跳出來讓失去秩序的林家恢復秩序,代價是消失,為林方生以后的安定生活做出保證。如果說汪長尺的父愛是無法言說的,那么林家柏的父愛則是默默含情的。如果不是迫于林家家長的要求,他也許甘愿做個養子的父親。文中在寫林家柏早就有了出軌的行為,但因為林方生的原因遲遲沒有提出和方知之離婚?!霸蚓褪悄莻€兔崽子。太TMA的乖了。只要我一張開雙臂,他就會迎頭撲上來,一口一個‘爸,就像吃黃瓜,脆生生的……”[ ]長期相處的過程中,林家柏把林方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也充滿著父愛。就連和方知之分手也是首先顧忌林方生的感受,以去非洲修路為借口離開,生怕觸及孩子的敏感心靈,對他的成長造成影響?!耙欢?,他想放棄,覺得親生的孩子未必就能超過收養的孩子,一家三口過下去蠻好的?!边@樣的心理獨白足以說明林家柏對林方生的愛。出生是有差別的,但愛沒有,汪長尺、林家柏對汪大志(林方生)的愛都是深沉的父愛。
汪長尺和賀小文的愛情并沒有轟轟烈烈,而是平平淡淡,但卻溫馨感人。汪長尺外出打工受傷后,賀小文無怨無悔的跟著汪家二老在醫院里照顧他;在知道汪長尺家庭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懷著對城市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她嫁給了汪長尺。沒有錢她省吃儉用,甘愿過著清貧樂道的生活。如果不是城市的腐蝕,不是生活的重壓,她也不愿意走向墮落的深淵。曾經張五就說張慧在城里干得不錯愿意介紹小文也過去工作,小文知道工作性質之后一口回絕了。她相信汪長尺能夠賺錢養活自己,所以她鄙視靠不干凈牟利的手段。只是誰能想得到,這對夫妻的日后之路走的那么艱難呢。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賀小文的墮落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所致。
四、也是結語
命運的巧合不會那么精確,一個個的苦難都疊加在一個人的身上,東西做到了,他將汪長尺的人生設計成了一個不斷接受考驗,不斷堅守不斷墮落,最后徹底淪陷的過程。看著他走向絕境卻無力去拉他一把,眼睜睜看著命運的大手將其毀滅。魯迅說過“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庇诮^望中尋找希望,正是汪長尺的真實寫照,“他在跳之前寫了一張字條爹、媽,汪家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我的任務完成了,汪長尺是帶著些許希望跳下去的,因為他相信這一天能夠換取汪大志一生的幸福。”
作者簡介:陳壽文(1990年11月28日),女,漢,湖北咸寧,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碩士,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