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由過去的大綱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轉為重視以人為本,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如何巧妙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為此,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基礎教育;新課標;多元化;智能化
擔任英語教學工作二十年,深感到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啟蒙的重要階段,因此,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言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工作之余,周圍同行們都在感嘆:英語是門語言,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并不是那么緊密,教學后讓學生實際運用很難!通過這么多年的英語教學,我認為其實教師找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體現任務型教學的真實性、實用性和功能性。在教學色彩單詞這一課時中,我讓學生準備了三原色顏料,我隨即教學了:red yellow blue.在shake shake shake調色游戲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讓學生觀察水瓶的變化red+yellow=orange,red+blue=grape,yellow+blue=green.并用Whats colour is it?提問,學生觀察色彩變化時,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快就掌握了色彩單詞及句型。并請學生自己上臺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變色”游戲,對表演的同學進行了“Great”“Good job”等表揚。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色彩)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讓學生體驗使用英語所獲得的成就感,獲得了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始終帶著一種新鮮感學習、理解所學的英語,由此也達到了這一堂課的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學新課標也在各城市相繼展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系。
因為,我又進行了一些新教學方法的嘗試:
一、改變英語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認為在教授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材進行刪補,把一些知識點提前或推后。學生剛接觸英語時,不要過份強調死記硬背單詞,而是應該根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好動的特點,多做一些活動。比如學習字母時,可以通過肢體的“字母操”教學。把這一環節提前到教書寫字母前,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根據字母的形狀做動作,還可以分組進行字母操評比,這樣會讓孩子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得有趣。另外,可以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和學生講解,如我們有一組句型,學生看似掌握很好,學生知道提問How are you?(你好嗎)大家的回答卻一致地是書本上的原句Fine,thank you.And you?I am fine,too.那么是不是這就是固定回答呢?可以通過講“有一個男人在國外旅游時掉進一個大坑,他不停喊救命,直到有人問他“How are you?”他激動的說道:“Im fine,thank you!”于是便一直待在坑里了。學生會從一開始的哈哈大笑,到自己后面思考,有一些句型回答并不是固定搭配,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回答。讓學生自己產生思考。教學方法的多姿多彩會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氣,學生也會因此學得生動活潑,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小學是英語基礎教育階段,在實踐中結合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說只要我們的學生坐得端端正正,大聲跟讀,就是一堂好課呢?事實證明,很多學生讀到最后,他自己讀了什么也不知道。我認為我們的英語課堂要有靜也要有競,英語課堂會有活動,有比賽,它就應該是活躍的,但是一堂課,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靜”,當老師開始講課,就要求學生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只有這兩個“靜”“競”都做到了,才算是一堂完整的英語課堂。
二、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提高學生良好的英語素質
面對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尤其這是一門語言,我們教師應該起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找規律去學習,如teach,drive,work,play等加上er后,變成名詞teacher,driver,worker,player。這樣單詞“雪球”不知不覺中越滾越大。
語言最大的作用就是溝通,所以,除了良好的課堂學習之外,創造課外英語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課間遇到學生,主動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Hi!XX,How are you?”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我,養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不斷嘗試,不斷反思,我的英語課堂中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大大增強。此外,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只有這樣,小學英語事業才會發展,才能使每位學生都愛上英語。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