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美
摘 要:高中歷史大多是文字性的知識內容,而教師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覺得歷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漸漸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使教學方法多樣化。結合高中歷史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對高中歷史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多樣化;教學方法
不管什么教學方法,如果長期使用而不改變,學生肯定會厭倦。因此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多樣化教學,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新東西,讓學生感到新奇,對學習產生興趣。歷史是學生在學習階段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學科,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高中歷史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探討非常重要。那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進行多樣化教學,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效率,讓學生愛上歷史呢?
一、整合各種資源進行教學
教學方法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整合各種資源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一些相關視頻、圖片等,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知識,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一種向往。當然,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拓寬學生知識面。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歷史類的書籍,讓學生課外翻閱一下,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歷史的熱情。
二、帶領學生走出校門
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園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校外參觀。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組織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博物館去參觀,讓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幫學生解答。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信息,一旦有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問教師。相對于課堂灌輸式的教學,這種方式更受學生喜愛,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增強學習歷史的熱情。
三、處理好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新舊教學方法,也就是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有的教師覺得傳統教學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對傳統教學方式全盤否定,認為新時代就一定要用新的教育方式,這其實是非常極端的。實際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如今的新課標并不沖突,傳統的教學方式也不是沒有一點可取之處,現代教學方式也并不是沒有一點弊端,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畢竟我們的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例如,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方式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但是多媒體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而且有的歷史知識靠學生自己理解是非常有難度的,教師必須給學生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理念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合作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自覺與他人合作。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給學生出一些探究性的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力求得出最接近答案的結果。組建小組也可以使組員之間互相督促,教師在分組時可以綜合一下,將一些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的優等生分到各組,鼓勵學生互幫互助,讓優等生帶動和幫助那些成績較差或者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使學生共同進步。
五、教師間進行交流討論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設計不能僅僅依靠一個人,我們應該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討論,同科的教師之間可以一起交流心得,討論怎樣教學可以帶動學生積極性,怎樣教學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怎樣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等等。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和其他教師交流經驗,有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和其他教師分享,遇到教學上的問題也可以向其他教師請教。這樣,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使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最終設計出最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種交流也可以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根據受教者的實際需要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帶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立足高中歷史教學實際,從整合各種資源進行教學,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處理好教學方式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教師間進行交流討論五個方面對高中歷史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研究,希望以上幾種方式可以給各位教師一些借鑒,設計出更好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發展成才。
參考文獻:
劉成剛.多樣化教學方法下的高中歷史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旬),20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