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龍
摘 要: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在當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面臨著教學生活化的問題,及如何將詩詞中或含蓄雋永、或豪邁奔放的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對詩詞生活化的道路的簡單探索,以期為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尋找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
詩詞中蘊含著我國民族特有的人文性與文學性,體現了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與社會生活。然而真正能使這些詩詞流傳下來,至今讀來仍具有味道的,還是因為蘊含在詩詞中的亙古不變的情感,還是這些書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字句篇章。只有將詩詞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引導學生透過簡短的文字,讀出人的感情與生活。本文針對于此,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進行探討。
一、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詞很好地回答了為什么要將詩詞教學生活化。因為任何文學作品的流傳,都離不開植根于生活的傳遞。我國的古典詩詞之所以能夠歷經千年歲月,仍然能夠打動人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共鳴性,時隔千年,當細細品讀時,仍然能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感情。時代的發展,這些詩詞的傳遞仍然需要我們能夠站在時代的角度、站在當下人的立場上去理解體味這些詩詞,與古人交流,從他們的生活與態度中汲取力量。
另一方面,在當前初中詩詞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即教師過分關注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帶著學生去翻譯詩詞、去摳關鍵的字詞、去了解作者,但就是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體驗,也許學生不能理解“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感情,但是一定也有過要回外婆或奶奶家時的興奮,只有實現詩人與讀者地位、心情的轉換,才能切實實現這樣的轉變,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在當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缺乏的也正是這樣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完成教學或考試中要求的問答,能夠對字詞進行回憶,但就是有一種“隔層紗”之感,學生是拿來用,而不是發自內心地品味。
二、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思考
(一)背景的補充與氛圍的鋪墊
在當前初中詩詞教學中,為了增加詩詞的真實感,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補充一些內容或為氛圍作鋪墊。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一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簡單的關于長征的書籍推薦給學生,或者是在正式上課之前,分享一段幾分鐘的介紹長征的短片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及時進入學習狀態中,了解所學知識,在心中對長征形成一定的感情。其實除了閱讀與視頻欣賞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作出足夠的鋪墊,有許多詩詞所描繪的情狀,與歌曲有共同之處,這在我國古代與現代都是一樣的,原始的文學作品,是詩、樂、舞三者的結合,也正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詩詞與音樂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與欣賞轉化為對詩詞的欣賞。進一步發展之下,可以將詩詞與圖畫、與文字等都進行結合,使學生賞析到不同的詩詞內容。借助于氛圍的鋪墊,以及情感的互通,能夠有效提高詩詞教學的生活化,拉近學生與詩詞的距離。
(二)結合生活,體味詩詞
詩詞教學的生活化,需要以最直接的形式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如在學習了《漁家傲秋思》一詩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秋天,體味秋天的特點;在學習“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帶領學生去體驗春天小雨帶來的驚喜。在整個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去觀察、去體驗,打破課堂的限制。當然有時候,教學中所處的季節與詩詞中描述的季節并不相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輔助技術,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將四季的景色隨時帶入課堂。當然,在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避免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因為只有真正可觀、可感的生活,才是學生接受事物的基礎所在。
(三)演一演與詩人角色交流
在詩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味詩人的感情,增加對詩詞內容的印象與體味,需要教師做出進一步的思考,組織學生進入角色,進行詩詞內容的改變與演繹。例如,在學習《石壕吏》一詩時,其中吏人的跋扈與百姓的恐懼怯懦、詩人的痛苦等,可以嘗試讓學生去改變與演繹一下。也許,當學生置身于古代的場景,做起了普通百姓知州,才能體味到其中的一些心酸,才能明白詩人當時的心情如何等。這樣表演體驗式的授課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快樂中體味到詩詞中的情感,穿越回詩詞描繪的年代等,這些都是當前初中詩詞生活化的重要方式,能夠使孩子在進步中實現發展,能夠全面推進教學的完善,并且增強學生在課堂的互動感。
(四)運用生活對詩詞進行包裝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詩歌中,真正將言簡意賅演繹到了極致,有時短短幾個字,就能蘊含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將一些生活場景帶入其中,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詩詞時自然而然地有一種代入感。這對于教師還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能準確地選擇出事物,之后是能用語言精準地描述出來,對于教師而言也是挑戰。
整體而言,初中語文詩詞化教學有必要性也要可能性,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發展,搭建起古人與現代人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周世鴻.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研究[D].延邊大學,2010.
[2]孫春玲.生活化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文理導航,2011,23(1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