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海
摘 要:給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以趣導學的切入點。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起來,營造愉快、歡悅的氣氛,觸發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欲,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網絡查詢、互問互答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地學,從中汲取知識,培養興趣,提升能力,提高素質。
關鍵詞:教學;興趣;學生;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在近年來的初中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愛不愛學,是課堂教學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
興趣需要引導。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在單位時間內是有限的,如果每天、每節課、每一分鐘都保持高度注意,這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所以通過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在靈活多樣的各種活動中,適當緩沖,將知識內化為能力,才能實現高效。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如果處于無效或低效的困境中,就會導致厭學、厭教,花費了精力卻事倍功半。
興趣的萌發,是學生的成功體驗。當學生從課堂的自我展現中尋找到自信之后,求知就會變成愛好。筆者在教授一節自主探究課前,班上有四位學生課前找到老師,說想自己講,設計幻燈片。教師適時表揚并詢問了他們的設想,并讓他們四人分成兩組,講同樣的課題比賽。兩組學生都制作了幻燈片,對照白板,二人配合,邊講邊展示,不時還進行提問。有一組還設計了小短劇表演,學生對照屏幕,即興表演,得到了大家贊許。兩組學生制作的幻燈片,有幾幅背景是相同的,都是下載的,可內容各有特點互不相同,可見學生不僅在網上查閱了資料,還進行了整理和創新,真正體現出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成果感,嘗到學習成功體驗,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
興趣的深入,從“學會”到“會學”。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應以學生學會什么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活動,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激勵表達,討論總結、練習作業、遷移應用、書寫練筆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煉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自學能力逐步提高,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
興趣的載體,學生活動。處理好學生活動,教師要做到適時調控,構建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要扮演的是導演,而不是演員。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發展,是教師無法代替的。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給予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查資料、閱讀、思考、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并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興趣的度,課堂的設計。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備課強調備學生,不能只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依照固有經驗,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適時引導的重要性,把握課堂節奏。剛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忽視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
興趣的影響因素,作業量與難易度。作業布置與學習興趣息息相關。要分層布置,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或極少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學生出現不堪重負、疲于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
總之,師生關系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組合。教學評價著眼于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研究各種類型的課,學習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的藝術。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M].沈陽出版社,2003:163-166.
[2]羅靚.初中學困生語文學習能力影響要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