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
摘 要:高中化學新課程與原有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課程理念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的人、完整健康的人。提倡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加進來,其目的是減輕學生的負擔。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教學對所有老師來說都有很大挑戰。特別是對老教師來說,需要補充新知識,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需要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學節奏和教學深廣度都要發生變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認為新課程教學更要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見解。
一、以備“教和學”為主線,進行“教學案一體化”
本學期根據我校學生實際,以備“教和學”為主線,精心準備每一節課。首先,每一章的每一節我們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備人進行初備課,這一階段主要是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讀教材,把握教學的深廣度。只有結合教材、學習課程標準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例如,我在主備《氧化還原反應》時根據教材和課標確定本節教學內容要求如下: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會用化合價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認識簡單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中學階段常見反應),知道雙線橋能直觀說明、幫助判斷化合價的變化;單線橋能說明本質,認識氧化劑、還原劑。其次,是提前一周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先由主備人提出教學思路,學案、練習等,再由小組討論下周的教學方案,課時劃分,教學重難點,學案設計,課時練習的編寫等。集體備課特別注意研究教材,正確處理教材,也就是始終把“用教材教”放在首位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目標如何進行細化,怎么設計學案才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設計哪些課堂作業和相關練習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最后,由主備人進行細化,拿出適合學生的教案、學案和相關練習。
二、以“學和教”為主線,精心組織實施課堂教學
要使課堂有效,作為老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為基石來施教。這也是我們學習“洋思”經驗“以學定教”的做法。教學的第一階段是讓學生自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本,老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督導和檢查,及時發現學生自學中知識點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第二階段是老師授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是講授重點,二是重在教授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也就是多數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轉移,很多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我們通過學案來設計思考。思考1:實驗室中可通過哪些不同的反應原理(類型)得到氯化鈉呢?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思考2: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么?思考3: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轉移具體關系如何呢?思考4:以反應H2+Cl2■2HCl為例分析,是不是所有的氧化還原反應都有電子的得失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最后,通過演示將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原電池裝置中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讓學生再次體驗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并且一并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第三階段是課堂練習,我們一般會根據教學重點設計兩到三個題來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
三、精心編寫課時同步習題,鞏固教學內容
課時同步習題對教學有導向作用,同時課時同步習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延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反饋和調整作用,學生能夠通過課時同步習題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其后續學習有一個導向。因此,老師在編寫課時和同步習題時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二要體現出對教學內容深廣度的把握。
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中,我們編寫了這樣一道習題——請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1)既屬于分解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2)屬于分解反應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3)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4)屬于化合反應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5)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6)一種單質還原一種化合物;(7)一種單質氧化另一種單質;(8)一種非金屬還原一種氧化物;(9)同一物質中一種元素氧化另一種元素。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類型反應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書寫限制條件下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進行明確如何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降與被氧化、被還原之間的關系。
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要關注學生是否能主動參與課堂,課堂教學中老師始終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營造學生積極情緒的氛圍,將激情、趣味和愛心帶進課堂,課堂上要善于用眼神、語調等鼓勵學生,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繆文兵.“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和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4).
[2]魯開英,劉文偉.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