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萍+魏吉林
摘 要:我國的教育多次強調教學的宗旨應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發展為目標,由此可見,在教育中,學生的道德培養應是學生發展的基準,只有有了健康的道德素養,學生才能在后續的教育中健康發展。處在小學和初中過渡階段的學生,這一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隨著自身的成長產生一系列的改變,針對目前中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教育狀況做出探析。
關鍵詞:道德教育;中小銜接;教學
一、中小銜接階段學生道德教學的缺陷
(一)道德教育的輕視
青春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不僅關系到學生之后的成長過程是否健康,還對學生道德理念的建立有重要的影響。由于學生家庭、生活、自我認知能力的不同,學生在青春期的道德認知也會產生一定的差異性。我國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以文化教育為主,學生在青春期時期接觸到的教育都是以文化內容為主。
(二)學生自身變化的忽視
德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工作,它的教育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社會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會對其教育內容造成影響外,學生所處的環境以及個人性格的實際情況也都是德育教學內容需要因材施教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原本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意識還是生理,都逐漸在成長,而教師在道德教育時,仍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傳授過于幼稚或是過于稚嫩的內容,無法實現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對社會進行了解。另外,中小銜接階段的學生對于初中會抱有一定的幻想,他們認為初中會是與小學完全不同的階段,一方面他們到了初中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孩子了,他們的認知水平、道德觀念會比小學生要成熟很多,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到了初中,家庭和學校就應該給予自己更多的尊重,但是想象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倘若在這個階段不能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引導,不僅會影響學生在初中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以及思想品質的培養。
總之,中小銜接階段的學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時,受多方面的影響,一旦教育的效果沒有很好的體現或是道德教學的方法出現了問題,必將導致學生在之后的道理理念上產生錯誤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二、中小銜接階段學生道德教育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在課堂教學中深入德育
雖然說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從認知懵懂逐漸趨于認知稍微成熟,但是德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不同階段對學生所開展的教學內容也是不同的,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跨過中小銜接中的德育門檻,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最常接觸的課堂教育來展開德育。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中小銜接過程中不僅需要銜接德育內容,同時還要銜接學科教學內容,相較于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學生要面對更多學科,而德育在每一門學科當中都有滲透。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有機滲入德育在學科教學當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這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學生在學科知識中所學習到的德育知識既包含歷史學科中古代的優良傳統,又包含地理學科中不同國家的文明精髓,從而實現學生德育的更廣闊性,更好地滿足他們的精神食糧需求。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學生在中小銜接期間,學生性格、態度等方面可能都會出現一個轉變,通常大家會說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出現“叛逆期”,究其根本,終究還是與德育有關,中小銜接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更重,他們對社會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容易受不良觀念以及習性的影響,而為了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共同給予學生關注和關愛,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心中更好地培養德育品質。另外,學生在家庭當中相較于在學校會更加隨意,而學校是學生在素質教育下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主要是針對知識學習,而家庭對于學生更多的是傾向于生活。同時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也是家庭,“生活”“學習”本就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兩點,并且除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之外,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德育言行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中小銜接階段學生的德育,不僅家長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所需要注意的要求以及培養目標,學校也需要及時與家庭溝通交流,以便能夠對學生的情況有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進而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能夠選擇更為合適、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不同孩子的特點為基準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實現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中小銜接階段的學生道德教學,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自身的變化,不能一味地引用傳統教學,應盡可能地體現教學人性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造出更優秀的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賀泉江,哈玉紅.試論青春期性道德教育之功效[J].社科縱橫,2008,23(8).
[2]屈曉蘭.小學六年級學生性意識與性道德沖突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