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敏 張 楓
經濟全球化時代已經來臨,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更新,傳播工具已經逐漸規劃到一體,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性。全球化的發展和本土文化互相矛盾,文化存在的沖突越來越明顯。在當今的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當中,各種文化互相接觸互相碰撞,當代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文化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之下,多民族的文化共同發展相互融合,日本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意識到了自身文化的卑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去提高文化的地位,與民族性格具有一定的劣根性,具有非常強烈的極端民族主義和狹隘國家主義,嚴重制約著國家的發展。
在世界民族當中大和民族非常具有特色,是由中國、英國、美國以及本土文化共同構成的,發展的過程當中一直依靠外來文明的刺激,不斷的推動自身文明的發展,進而推動本國文化的發展。日本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學習和接受其他文化,通過不斷的融合創新來發展成為一種新型文化實體。戰后的日本不遺余力的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略,和本土傳統文化相互整合,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日本式文明。西方國家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實現了現代化目標,日本政治經濟獨特性的相互融合,僅僅用了幾十年就將國家實現了現代化發展,迅速的成為了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日本在經濟上可以達到國際化水平,但是在世界主義的光環之下去審視日本,日本不過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孤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日本文化并沒有日本經濟那樣顯赫聲名,日本的經濟在發展中是一流,文化的發展當屬三流。在吸取外來先進文化的過程當中,和自身的本土文化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融合,外來文化對于日本本土文化的價值理解有所欠缺。日本是一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雜交性比較強的國家,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本土文化缺乏深刻內涵,從而降低日本文化在世界文化圈中的魅力。日本人的心理遠遠沒有達到國際化的水平,一直具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將自身一直處于統一的大和民族文化圈里,文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民族的單一性與高度同質性就會導致日本人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日本人還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世界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構成了強烈的障礙。長期的日本本土狹隘主義發展就造成了排他民族主義,在長期的發展當中嚴重阻礙日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發展。
一個民族在同等的社會條件、宗教文化和自然風土的條件之下,對于民族的文化心理會具有培養出基本的性格。日本文化是在島國的自然條件和人環境下共同形成的,大和民族特定的民族心理以及性格都是由特定的生存環境所造成的,日本民族自身比較善于吸收外來的文化,因為自身文化有所匱乏所以廣泛的去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文化的二重特性民族性格的極端化,民族的根性導致了性格的傾向,形成了當今社會的不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日本的文化國際化發展。
日本在開國之前受到自然環境的保護,一直處于比較安定的發展狀態,生活的條件和環境相對比較封閉。日本人長期生活在比較孤獨的地理環境之下,在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比較單一的民族結構和歷史文化。日本民族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再結合自身所生活的惡劣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匱乏,日本自身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生存的強烈意識。由于生存條件所導致的民族凝聚力,長期發展的條件之下使日本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長期的發展日本意識到經濟的重要性。日本渴望通過競爭的方式來得到充分的體現,每一個日本人的思維模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固化,日本通過引進中國儒學中的忠誠精神來強化自身的民族特性,經過融合后的忠誠精神充滿了武士氣概。這種武士氣概強調感情至上,愿意犧牲自我無條件的奉獻給國家,呈現出了極強的團體主義精神。在全球化共同發展的背景之下,發展理念逐漸對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行的影響,只有不斷的去增強民族對國際環境的適應能力,才可以為民族未來的發展謀求一席之地。現下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全球意識,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去解決日本國際化的問題。
日本是一個島國,經濟資源在發展的功能中相對匱乏,自身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缺少文化原創性,日本在發展過程當中一直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在發達的中國文化邊緣有日本的影子,但是日本文化又處于西方文明的最西端,日本自身文化過于落后,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會造成一定的差距。長期生活在海島上的海洋民族,自身意識里面就有一定的危機意識,他們在內心當中渴求發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具有民族危機感,周圍又有許多強大的世界先進文明,所以自身渴望發展但是又存在著自卑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日本人深切的感受到在先進技術和文化浪潮當中的無助感,針對較為強勢的文化沖擊,日本人發現自身民族在文化上存在著深深的自卑感。就好像是生理有缺陷的人無法擺脫深沉的自卑感一樣,日本人正是這種心理機制的驅動下,心就萌發了像大國強國看齊的傳統,每次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發憤圖強,要努力的追趕并且超越這些先進的國家。在最初階段,中國成為日本看齊的發展對象,在自卑感的驅使之下,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就發憤圖強,在現代化建設層次上將中國甩在了后面。隨后又將西方先進文明是為發展的對象,但是隨之而來二戰之后的日本再次受到了新的沖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真正的經濟巨人。
在日本文化當中具有恥感文化,所謂恥感文化就是沒有坦白懺悔的習慣,認為懺悔和坦白只是自尋煩惱,這種思想深深的存在日本文化當中,這就導致日本人形成了不知認罪的民族劣根性。日本曾經對朝鮮、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滔天大罪,但是發展到今天,日本并沒有對他的侵略罪行進行坦誠和懺悔。在日本學術界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如果承認了戰爭罪行那么就是自己虐待自己,自己在無形之中就會摧毀自己的民族自尊心。長期以來,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憑借著經濟上的巨大成果,發展政治軍事力量,對教科書當中所涉及到的事件進行戰爭美化,使日本民族文化品位與操行的頑劣和文化機制的匾乏,自省、懺悔能力的卑弱,在世人面前暴露無遺。
日本正在加大力度去改善文化的卑弱地位,具有非常嚴重的極端民族主義和狹隘國家主義,嚴重制約著國家的發展。日本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學習和接受其他文化,迅速的成為了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在全球化共同
發展的背景之下,發展理念逐漸對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