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姬媛
公共圖書館,屬于社會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主要由國家或地方政府投入資金、提供管理服務,可為社會人群免費提供圖書文化服務。而公共圖書館管理的水平,能直接反映出國家的文化發展情況。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圖書館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為滿足讀者對科學信息的需求,公共圖書館需要轉變以往管理的理念,實行公共圖書館管理體系的創新,以便從根本上提高圖書文化服務的質量,發揮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中的價值。
公共圖書館,主要經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進行管理、支持,可為人們提供免費閱讀的公共場所。客觀來講,公共圖書館的職責在于保存人類文化的遺產,傳遞信息、開發資源等。我國公共圖書館經國家舉辦,為人們提供服務,按照行政區劃分并合理設置,受政府各級文化部門管理人員管理。主要包括:國家圖書館、省圖書館、地區圖書館、市圖書館、鄉圖書館、縣圖書館,以及社區和少兒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將文獻信息服務作為主要的手段,為人們提供精神文化產品,以此加強人們的文化水平。
因為公共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為社會人群,為沒有門檻學習的地方,能夠實行終身教育。所以,公共圖書館的經濟發展,會對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發展構成直接的影響。將公共圖書館基礎建設,作為首要工作,加大公共圖書館的競爭力,進而促使公共圖書館獲得更好的發展。
當前,信息環境的良性競爭下,使得圖書館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因圖書館中的文獻資料比較豐富,為此需將知識創新作為工作的重點,加強對科學知識的研究和探索,以研發出更多高質量、可滿足人們需求的信息產品,以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實力。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主要涉及的內容為:文獻、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等。為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應做好上述內容的完善工作。做好知識的創新工作,對于圖書館內部管理、外部競爭管理均非常有利,管理的過程中應更加關注知識創新在資源配置、人力資源開發環節的運用。因為這樣不但能提高服務的價值,并能加強整體的效益。
圖書館讀者需求、信息需求,均比較特殊。所以,只有做到知識創新,才可結合讀者的興趣、喜好,制定有針對性的資源服務、信息服務,創設個體化的信息環境。為此,管理人員應結合讀者的信息需求,主動提供個體化的服務,并結合患者需求進行改變,采取動態方式提供讀者需要的信息。
公共圖書館,屬于社會生活中的主要部分,管理的觀念容易受到較多因素所影響,如社會環境因素、經濟環境因素。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信息化技術也獲得快速發展,并被應用到公共圖書館中。這時,公共圖書館工作方法、服務模式、技術、設備等,均發生較大的變化,進而引發傳統圖書館管理理念、現代技術間的矛盾。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很好的研發文獻資源,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而傳統服務模式,會對新技術使用構成直接的影響,促使新技術不能很好的發揮自身效應。此外,社會環境的改變對于公共圖書館構成的影響也非常大,為此應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圖書館生存需求、讀者對科學信息的需求、發展需求等進行不斷的完善。
(1)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下,將分散、封閉的管理理念,向系統化、網絡信息化的方向轉變。(2)多元化管理理念,主要為經單一的文化功能——文化、教育、情報等多功能的方向發展。(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經濟效益。(4)做好人才培養的工作,推動優秀人才配置體系的良好發展。(5)正確樹立自我發展的理念,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6)開放創新觀念,經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提高公共圖書館管理的水平。(7)科學決策觀念,主要需做好法制建設工作,加強戰略管理。
知識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均促使我國社會向全球一體化的方向不斷邁進。新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受到較大的沖擊。可以想象未來公共圖書館系統,將會在一個大系統下,和社會信息體系相聯系,而這種體系能夠保障人們獲得信息的權利。為實現一體化和開放性轉變的管理效果,公共圖書館管理工作應結合自身的優點,尋求適合的發展空間。如:構建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建立全國性集中管理的機構,對公共圖書館實行系統規劃、布局、協調,并做好圖書館和其他行業關系的協調工作,以便充分發揮這種管理模式的作用,使其對網絡化信息資源進行共享、建設、布局等統一管理、規劃、指導,從而達到宏觀管理的目的,進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對于其自身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為此,應改變傳統公共圖書館管理的觀念,樹立管理創新理念,經完善的管理理念、管理機制,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行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