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雅
在“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國際環境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正為加速各自的現代化建設而進行著改革的探索和實踐。而對于我們一路走來的社會主義中國的革新之路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習近平指出,要了解和理解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的大國為什么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選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世紀初的中國是一個千瘡百孔、問題多多的中國,進步思想的人們在失落當中奮起,然而得到的是跌落和進一步的絕望,于是就邁出了決絕的一步——走革命之路。直到十月革命的勝利消息傳入。由此,以救亡意識催化出的工業化訴求和社會主義國家化方案,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發生了深刻的融合。所以,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看它能否解決所面臨的歷史性課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歷程表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曾經西方國家還在不遺余力地唱衰中國。所謂“中國崩潰論”也曾一度彌漫世界各地。然而,在西方世界處于經濟萎靡、社會迷茫、政治混亂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卻能夠長期保持“一枝獨秀”。這使得西方人甚是驚訝“中國模式”。實際上,所謂的“中國模式”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在改革中誕生,又在改革中成長、成熟。它體現著物質需求的無限滿足,精神自由的充分享受,和諧社會的全面實現。它是我黨艱辛探索出的一條民族復興之路,國家強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國社會主義的實現是經過了革命的血與火的磨難,是一個動蕩的歲月。當文革過后打開國門才知道,快速進步中的西方的奢華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國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使得我黨和人民產生了奮起直追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所以20世紀70年代末我黨做出社會主義改革的歷史性決策,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時代進步的大勢所趨。
1978年12月,我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會議閉幕時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鄭重提出:“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是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揭開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一個開篇之作。今天對于我們社會主義改革后的進步效率沒有人能否認。因為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所以,靠什么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么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社會主義改革。今天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沒有其它途徑。今天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個更有實力引領時代的社會主義中國。
在改革方式上存在激進式改革和漸進式改革。與蘇東社會主義國家采取劇烈的、爆發式的“休克療法”相比,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進程可以說是相當“溫和”的。30多年的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先走再看,邊走邊看”。“試點、試驗”是我國改革中經常出現的詞匯。“先行試點,逐步推開”成為我國改革的基本思路。堅持的是由點及面的穩步推進的漸進式改革之路。正因為如此,它才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穩定和發展。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樣的科學論斷,是在世界社會主義受到嚴重挫折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的一份新的宣言書。未來中國將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簡直是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法國前駐華大使,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康拉.德賽茨認為:“中國自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能夠平安地與資本主義市場這只“狼”共舞,并創造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奇跡,使全球驚訝與羨慕。”所以,到底穿什么鞋子走路合腳,也只有自己知道。
恩格斯稱贊人類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思維方式科學與否,不僅決定認識的對與錯,而且決定實踐的成與敗。而改革的成功離不開思維的科學。
世界在變化,時代在前進,實踐在發展。當代人的頭腦不應當被先人的思想所禁錮。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不能讓死人拖著活人前進。”實踐不斷證明,不解放思想,不沖破傳統觀念,改革就無從談起。改革中解放思想雖永無止境,但不是漫無邊際。要始終堅守人民利益的底線:做到人民的尊嚴不可踐踏,人民的利益不可冒犯,人民的意愿不可背叛。“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是共產黨的建黨指針。共產黨人明白:遵守之,將獲得永恒;違反之,將失去根基。當下,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改革正推動著煥發新生的中華民族沿著歷史發展的軌道前行。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唯有這樣的改革思維,才能獲取群眾的支持,上下一條心,取得社會主義改革的勝利。
比如,“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憂難”;“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創新思維增活力”等等。
改革方向決定著前途和命運。羅斯福新政,其改革方向是為了完善資本主義制度,它是在資本主義經濟機體內進行的一場傷筋動骨的大手術,最后成功結束了大蕭條噩夢,從而挽救了資本主義;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否定社會主義制度,而堅持這一改革方向的結局必定是喪失社會主義事業。所以在改革方向問題上,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正因著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三足鼎立,共同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隨著中國發展速度的加快,西方國家開始明白中國存在著某些特定優勢,特別是中國的政治體制在指導和管理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上表現出高效和務實。因它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當前中國的對手們還在處心積慮,他們最可能利用物價、腐敗等關系到大眾生活水平的問題,把矛頭指向中國政治體制,煽動變亂,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我們的唯一出路就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在新的歷史關頭,就是要通過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近4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但對于我們今天所經歷過這場變革的人來說,是一個不短的歷史時期。回顧改革歷程,一路波瀾壯闊,一路輝煌相擁。這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發展奇跡,展示出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要發展,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世界要發展,必須向改革要活力。近40年的改革成效,已經令我國的國際地位高升,新時期的我國有能力擔當起國際大國的責任和義務。一個成熟的“理性大國”正聚焦著國際眼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的這一偉大進程不僅影響了并繼續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前途和命運以及整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且也為世界社會主義的實踐譜寫了新的篇章,已成為現代社會主義的一面光輝旗幟,也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