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慧
職業教育是指專門培養勞動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化教育,對于職業勞動力和勞動技術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與普通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更加的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更為直接和密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更加明顯,這被認定為經濟高速發展的“秘密武器”。在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并沒有得到和普通教育一樣的重視程度,至少在實踐層面來看,對于經濟建設并沒有起到非常決定性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城鎮化的建設,人口的轉移對于農村職業教育來說是一項非常絕對的優勢,本文是從城鎮化建設的具體情況來積極的探討如何將城鎮化建設和職業教育雙贏問題得到解決。
從我國的國情來分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標是建設小康社會,而建設的重點也是在與農村建設,難點也是對于農村的建設。沒有農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小康社會的建成,當前情況是大量的農業勞動從我們公社的制度下解放出來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農業的剩余勞動力,因此如何去安置這些人,如何去培養他們使他們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效能,成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農村城鎮化建設同時也以為這農村的勞動力進入了非農業的產業鏈條中,他們如何才能適應這樣的現實情況呢?可想而知,他們必須具備相當專業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才能夠勝任在城區的工作,這樣的人員一旦脫離了農村的生活環境,如果不教育好的化很可能成為城鎮建設的新貧民。不僅不利于城鎮建設的收入創造還可能產生一些列的社會問題。他們雖然根據已經有的經驗掌握了農業的一些培養技術,但是在當代技術發展的社會下,培養他們的現代經營理念,知識和競爭意識等都是一定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從“鄉下人”變成“城里人”,不僅是生活地域的變化,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改變,可以說城鎮化的建設從一定程度上,對于新農村人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在新環境中積極的學習和適應,也需要學校的教育培養出一批更加適合社會要求的人才,這樣才能發揮人口的作用不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任何教育都離不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大要素,在農村職業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通過對學生思想和行為以及技能的把控方面進行人才培養,發展生產和生活富裕是培養的最終目標,掌握核心和血技術是最大的成本收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接受者是農民,而由于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文化普遍不是特別高,對于傳統的農民來說,靠天吃飯已經成為固守的思想,所以不會新科學技術,不重視采用科學技術,又缺乏對于科學技術的掌握是目前對于農村現狀的體現。目前要發展城鎮化的建設,就是要加大對于人們文化教育,文化基礎落后,公共文化機構運轉困難都是當前最突出的矛盾。建設對資金的需求會比較大,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大力發展適合農村的職業教育成為了勢在必行的選擇。我們知道現在對于城鎮化建設,我們城鄉差距巨大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現狀,而如何做到管理民主,關鍵在于教育的落實,所有的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是需要培養出高素質的農村管理人才,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如何進行,絕對不能姑息對于農村職業教育的力量,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才能更好的適應城鎮化的建設。當前我國的農民素質還遠遠的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主義要求,人們雖然對于農業科學技術的作用有所認識,但是根本上來看,他們并不認為農業和農村需要什么專業性的人才,所以忽視了對于農民教育的重視。目前的職業教育內容過于單調,不能夠培養出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對于農民和農村生活改善并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在農村教育的步履艱難的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明顯呈現出更多的不適應,而其實與基礎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加符合了生產經濟的直接關系,更加的緊密了學習與生產的生產關系。但這目前并不完善,職業教育的薄弱,不僅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對于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起到了消極的影響,影響了整個城鎮化的進程發展。在目前的農村職業教育中,教學的內容不夠新穎,教學方式不夠創新,只注重傳統的教育方法忽視了對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使學習到的內容并不能與生產建設真正的相互聯系起來,農村職業教育目前出現的這些現狀,缺乏效率和效益,忽視了農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影響了教育實施在教育者身上目標的實現。
通過對于當前職業教育的分析,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可以提出“產教融合”的策略,加快對于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加快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在對當前職業教育高度肯定的同時,我們可以加強對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合關系,聯合起來培養專業的人才,學校要與企業不斷溝通,了解企業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了解企業現在所缺失的人才是什么樣的,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培養計劃和人才養成計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型人才。對于職業教育的培養很顯然我們需要的并不是學術研究型的人才,而是對于切合實際操作的人才,企業需要的人才,通過對產品的研發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等各個活動環節來提升學生的勞動專業素養。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最終要的環節就是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他們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關鍵人物所擔負了非常重的擔子,所以在引進教師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對于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實踐動手的能力和工作的經驗。畢竟所有的理論都最終要運用到實踐中去,職業教育培養服務一線的人員,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時候,除了對于技能的培訓還要注意相關的管理知識的培訓。開展學校與企業相互融合的戰略,可以對人才進行訂單式的培養,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核心競爭力和就業能力。對于職業水平能力的測驗,要突出專業技能為核心,參照勞動部門的規定和考核的相關標準,對于合格的學生進行技能等級證書的辦法,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證書的考核進行相關的教育教學。于此同時政府也應該增加投入,完善農村教育經費的保障體系,對于資金上的保證和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支持力度,加大對于職業教育的扶持將職業教育納入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問題的規劃當中,開發當地的課程資源結合農業技術和生產加工需要,建設城鎮化建設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出路。注重對于教育模式的轉變,在農村的職業教育當中,職業教育的對象是農民,因此職業教育的開展是應該和農民相互發展結合,教育形式也應該是短平快的和推廣科學的農業技術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對于農村富足聊動力專業和留守農民的培訓起到積極的效益。
總之,城鎮化建設是對于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我們只有把農村教育發展成為與時俱進的教育,將農村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相互適應,主動的適應外部的變化并且積極的改變內部環境,在適應外部社會大發展的前提下更新自己的教育模式,積極研究在此過程中所出現的教育問題,最終才能夠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夠實現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的雙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