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奕
傳統觀念認為,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應該是一種學歷高、智力優勢明顯的人才。這種觀念顯然與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實際情況不相符。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固然也有一些與其他領域創新型人才相似的素質特征。例如,在知識結構方面都具有博與專二者兼備的特點,而在思維方法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都能夠通過多個路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個性品質方面普遍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特點,具有極強的獲取新知識的欲望與努力創新的精神;他們普遍具有比較全面的創新潛能,并能夠在實踐中將這些潛能轉化成為現實成果。但除此之外,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還具備其他諸多方面的特點。因此,從這個角度講,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與其他領域的創新型人才有著明顯的區別,該專業的創新型人才與傳統意義上的高智力、高學歷人才相比更是有著多方面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在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則顯得更為突出,培養該類人才的高等院校不僅要為空乘學生提供常規的課程,更要為其提供各類技能訓練課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各類技能訓練課程對于空乘學生的重要程度甚至要大于常規課程。其原因就在于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與其他類型的創新型人才是彼此異質的。
一般而言,在人才能力不變的條件下,人才活力與人才績效成正比,活力越高,績效越高;活力越低,績效越低;活力為零,績效全無。所以,最大限度激發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活力便成為該領域創新型人才培養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做好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活力激發工作不僅是用人單位的重要任務,更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高等院校要通過多種手段來最大限度地激發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活力。首先,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變革。要改變以往的單向度的、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代之以師生互動,雙向聯動,講求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教師為創新實踐的主導、而學生為創新實踐的主體的新的教學方式。其次,可以嘗試建立空乘學生創新獎勵制度。對那些在學術研究方面或實踐操作方面有所創新的空乘學生要予以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以鼓勵空乘學生不斷探索、努力創新。此外,還可以嘗試設立空乘專業創新資助基金,以此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再次,空乘專業的教師可以適當地給空乘學生布置一些創新任務,以實現對于空乘學生的壓力激勵。最后,空乘專業的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關心、照料、信任空乘專業的學生,以實現對于空乘學生的情感激勵。只有這樣,空乘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才能夠有效養成,其創造活力才能夠被充分激發,也只有這樣,空乘學生當中才會不斷地涌現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持續開發才不會淪為一句空話。
目前,在部分高等院校所構建的空中乘務專業本科與專科的教學考核與評價體系中,很少能夠見到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活動進行考核與評價的專門指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對于空中乘務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輕視。事實上,我們亟須在高等院校空中乘務專業教學水平考評體系中補充一些能夠直接反映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的相關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空中乘務專業的教學考評體系與該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活動結合起來。針對空乘專業學生所開展的考核與評價是其教育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考評活動會對空乘專業學生的行為產生非常重要的導向性作用。在該考評體系當中,不僅要設置常規性的道德、智力、體能等方面的考評指標,以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協調的發展,更要設置對空乘專業學生實踐創新進行考評的指標,以充分反映空乘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水平。在設置創新考評指標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著眼。
人才成長規律是指“人才成長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所具有的可重復的一一對應或多一對應的變換關系或概率性重復的變換關系”。人們努力探索、發現人才成長規律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利用這些規律來調節、控制人才成長過程,指導人才資源開發實踐,以期實現“人成”以及“人才輩出”的目標。在培養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要充分認識到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成長也是諸多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培養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時,既要注重其內在素養的提高以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又要注重營造有利于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外部環境。要努力營造尊重并愛護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社會氛圍,創設鼓勵空乘專業人才創新并允許其在一定限度內失誤的包容性工作環境,提供無后顧之憂且待遇適當的良好生活環境,打造競爭擇優,公平公開的合理制度環境,最大限度地促進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在培養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除了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還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經濟資源的商品化不可避免,而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配置各類經濟資源更成為一種必然,當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作為一種“資源”進入市場當中時,人才在結構、功能、意識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所產生的變化必然是顯著的,而空乘專業創新型人才對于民航企業發展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必然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