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威
如今,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很多學生由于家里貧困交不起學費或者不能維持日常生活費,這部分同學我們稱其為”貧困生”,他們的名字作為名單公布在各個地方政府的扶貧手冊上,也記錄在各個高校的貧困資助檔案里,隨著高校貧困生的數量不斷增加,一方面目前各地方政府和高等教育院校也加大了貧困生的在經濟資助方面的投入,資助體系也日趨健全,貧困生因經濟問題而輟學的問題也越來越少,但在另外一方面,高等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卻成為另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他們往往在情感問題上不能很好處理朋友間、師生間等社會關系,面對社會生活上的問題不能很好解決,貧困生在心理上與普通學生存在著差距,一些貧困的學生往往無法正視自己的貧困,并將自己的貧困歸咎于社會的不公平。他們占有學生群體總數的5%到10%左右,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然而這些內在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繼續擴大發展演變成為重大惡性事件,往往就會得不到各高校管理人員的足夠的重視,心理援助形式多為事后不久,雖然許多高校貧困生完成學業,他們的心理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分析高等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貧困生心理問題,幫助貧困生成長為身心健康的人才。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學生的關注,現在越來越多的貧困生走進了大學。但是由于城鄉的差距和城鎮下崗職工的增加,貧困生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群體。他們不僅有經濟上的問題,而且還存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自卑、溝通不暢、心理負擔等。貧困對于他們來說具有兩面性,有的學生把貧困當作是一種動力,不斷努力前進;而有些學生卻把它成為自我放棄的借口:生活上容易自卑、對學習的厭煩、人際交往上的被動、能力上的自輕;情緒焦慮等,都會使他們破壞正常的心理活動,造成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由于貧困學生多來自貧困地區,原有的教育條件相對薄弱,知識狹隘,為他人談論自己的話題很難干預,別人對自己的技能知之甚少,在文學、體育等方面缺乏鍛煉,缺乏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他們沒有經濟實力,沒有時間從事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和人際交往的勇氣。因此,當他們的能力與外界的需求發生沖突時,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從而導致一種否定自己的傾向,并逐漸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貧困的學生往往承受著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的希望,為了改變他們家庭的命運和他們的生活,一些貧困的學生常常給自己的學習和經濟帶來太大的壓力。一方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超負荷學習,體力消耗過大;另一方面,由于經濟上的拮據,平時節衣縮食,由于經濟上的窘迫和學習上的壓力,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和焦慮,使很多貧困生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長時間焦慮,逐漸形成抑郁性格。
對貧困學生來說,他們主要的壓力來源于經濟壓力。大部分貧困生都還能夠正確認識貧困、對待貧困,把貧困當作是對自己的考驗,但是也有小部分貧困生心理脆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除了與普通高校學生一樣可能具有過度自卑和自我封閉等一些消極心理外,比較突出的還有過度自尊心理。所謂的過度自尊心理就是個體無法達到目標時而產生的一種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證明自己行為是正確的,從而掩飾其錯誤或失敗,以求保持內心的平衡。這部分貧困生渴望與同學相處得好,又因為自卑,也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矛盾,在行為上出現不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甚至相反的行為來掩飾自己。
首先,政府在教育投資中應當承擔主要責任。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教育的發展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勞動力知識存量的水平和國民素質的高低;而人力資本的形成狀況,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貧困生作為教育對象,國家應分擔較大比例的經費。
其次,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度的要求。在城鎮,由于經濟建設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化,貧困將長期存在。而且就目前形勢而言,中低收入家庭支付一個大學生的學費面臨較大困難。如果要求他們去分擔更多的教育費用,顯然是比較困難的。
最后,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資助工作力度,落實國家貧困生經濟資助政策,讓更多的貧困學生得到資助用以完成學業。
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大部分學生來自于偏遠農村,并且屬于多子女的家庭或者由于家庭遭受過重大事故,這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困難,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自卑感。他們生活十分拮據,基本只購買生活必需品。如果家庭突然遇到突發情況導致經濟難以維持家庭生活,許多學生可能會有輟學想法,他們認為盡快找份工作會緩解家庭面臨的經濟危機,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通過學習積累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讓自己和家庭更快的從貧困中脫離出來,治標又治本。因此,要使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要有不被金錢所吸引的價值觀,讓他們展現自我價值。
如何解決貧困大學生上學期間的經濟難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是我們高校一直在研究的課題。高校應建立起”獎、助、貸、勤”等多種舉措并行的助學機制,實現從入學直至畢業的全程跟蹤關懷。學校應該與這部分學生面對面,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要。在現有獎學金中,特別是對貧困生來說不是很多,學??梢耘c愿意捐錢的企事業單位或者個人積極溝通,為更多貧困生尋求資助。此外,目前高校學生資助機制大多傾向于成績突出的貧困生,應進一步擴大覆蓋面,給予其他貧困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高校應建立貧困助學專項基金,為貧困學生的社會實踐和活動給予相應的資金幫助,鼓勵貧困學生多多參與到活動中來。
(1)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及時發現貧困生的情緒問題,增強貧困生的自信心:貧困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是影響其成長成才的因素之一。開展必要的心理咨詢工作可以幫助貧困學生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并指導學生讓其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并主動去完善。
(2)個別心理輔導:有的貧困由于長期的消極情緒容易存在比較嚴重心理問題,對這些貧困學生通過單獨輔導,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情緒疏導,使貧困生釋放消極情緒,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全面認識自己,從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解決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給他們提供經濟上幫助的同時,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幫助與關懷,使他們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成為社會上需要的優秀人才。
貧困生最大的自我滿足感就是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得到嗟來之食,所以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自己的生活所需,大多數貧困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勤工儉學、兼職機會和家庭教育信息,學校要積極擴大貧困生的受益范圍,盡量讓很多本來需要請外面工人工作的崗位逐漸轉移給勤工儉學的同學,同時負責勤工助學各職能部門也要廣泛宣傳工作崗位,做工作時仔細一些,信息的發布上,希望通過固定的方式以多種渠道,及時全面的發布信息,少給貧困生設置過多的障礙和領取薪資的麻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完善資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助學獎學金、勤工助學基金、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在內的助學體系,幫助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完成學業”。據此,我們要建立政府主導,在實施中,補充社會救助援助管理制度,真正落實教育學生的工作。高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
首先,在助學資源上將獎、助、貸、勤等助學措施整合運用,根據貧困生經濟情況的不同,采取相應的助學措施,使有限助學資源能夠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的使用在需要得到資助的學生身上。
其次,助學工作要透明化和程序化,首先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并提交相應的佐證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審核以及調查,再由所在院系進行認真核實,并進行公示,最后由學校資助工作管理部門審批,以此來提高助學工作的綜合效應。
最后,要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建立貧困學生的電子信息庫和信息反饋系統,監控和實施信息系統的效果評價,充分發揮貧困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和貧困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的成長成才與國家、學校、家庭三者的關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如果國家能給貧困生盡可能多的經濟支持,學校能為貧困生構建更加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給予貧困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做好貧困生的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那么高校貧困生的”心理貧困”問題將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