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教職成[2015]9號)等文件精神為指導,以聯想學院(2011年成立))等企業學院為實踐載體,校企雙方平等互利,以深度的校企合作為核心,以產教融合為突破口,始終貫徹“平臺+方向”作為專業(群)建設的總思路。
企業學院是我校的“特區”,其主要職能是校企雙方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優化配置資源,創新辦學模式,促進專業群建設。企業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指導思想,以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校企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豐富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探索課程建設的新思路,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方案,師資隊伍建設的新途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不斷增強師生服務信息社會的能力。
通過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聯想學院等企業學院建設實踐,校企雙方求同存異,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緊跟產業技術發展前沿,以共同招生、共同投入、共同培養、共同管理、共同發展為原則,針對網絡技術專業群的具體校情,制定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并配置充足資源,實施共建教學資源、共建實訓基地、共建師資團隊、共建研發中心、共建管理制度,在學生素質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培養受企業歡迎的、能適應相應專業群典型工作崗位的、有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而讓專業群在省內外高職院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企業學院建設期間,按照學院統一要求,實時學習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和專業建設的相關文件,統一思想,提高團隊理論水平,積極參加全國職業教育各種會議,把握職業教育最新發展趨勢,領會職業教育最新理念,吸取江浙一帶兄弟院校企業學院辦學經驗,建立常態化企業溝通機制,求同存異,及時制定實施方案,力求最短時間落地。
企業學院行政上屬于二級學院與系部平級,但管理上歸屬系部。從我院系部設置、專業劃分等具體情況出發。從學校大層面上成立各企業學院領導小組(含企方高管),系部分別成立各企業學院的實施小組,探索適應企業學院教學、生產雙重職能運行的統一機制、規律、制度,包括靈活的學分認證方法,以及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企業學院在系部屬于“特區”,而老師、學生均有企業和學院的雙重身份。
企業學院內校企雙方有對等的話語權,在理事會或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專業(群)建設委員會履行職責,每年召開一次研討會,分析行業技術發展最新動態,論證培養崗位,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與行業最新技術保持精準對接。
一個企業學院對應一個專業群,群內各專業都有關聯性。企業學院不再強調單個專業,強調工作崗位。企業學院采用的是“平臺+方向”的階段化培養方式,所有專業大一階段開設的文化課、專業基礎課都相同,大二、大三階段開設的崗位課程不同。
企業學院建設期間,校企雙方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高校專業教師培訓企業工程師教學藝術,企業工程師培訓高校教師專業技術。雙方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終極目標,開放資源,局部實現了校企雙方“十轉化”,誕生了一批成果。
我院與聯想集團合作從2007年開始,至今已有10年。校企雙方在多年良好合作的基礎上,聯想集團于2011年正式在我院成立全國第一家“聯想教育人才培養學院”(以下簡稱“聯想學院”)。聯想學院是我院第一個企業學院,是校企合作長效的體現,也是我院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幟,聯想學院采用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管理。聯想學院理事會由校企雙方人員聯合組成,共同決定聯想學院的發展。
聯想學院章程規定:學院教學副院長為理事長,聯想教育總監為副理事長,學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名,聯想集團委派一名副院長,組成5人理事會,不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確定聯想學院的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