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法

2017-08-15 00:49:11米良
南洋資料譯叢 2017年1期
關鍵詞:資源環境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法

(法律序號:第十三屆國會2015年第82號)

依據越南社會主義憲法,國會頒布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法。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條 調整范圍

本法是關于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規定;是在綜合管理越南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工作中關于機關、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責任的規定。

保護環境、管理、開發、使用各類海洋和海島資源的活動依照相關各部法律的規定執行,并且應當要確保與本法的各項規定相適應。

第二條 適用對象

本法適用于從事與綜合管理越南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相關活動的機關、組織和個人。

第三條 詞語解釋

本法中,下列各類詞語可以理解如下:

1.海洋和海島資源包括屬于海水、海底、海底地下空間、沿海及其群島、島嶼領海、時隱時現的淺灘、隸屬于越南國家主權、主權權、裁判權的淺灘(以下統稱為海島)。

2.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是指制定和組織實行聯合、聯區協調配合的各項政策、機制、工具(措施)以便確保海洋和海島資源得以有效地開發、使用,維持生態體系的職能和結構旨在在海上持續地發展、捍衛越南的國家主權、主權權、裁判權,捍衛國防、安全。

3.時隱時現的淺灘是指被海洋包圍的領海、自然凸出的礁石,一旦退潮則顯露出來,一旦漲潮則被海水淹沒。

4.淺灘是指石灘、珊瑚灘、沙灘或者從海底凸起的但是一旦退潮時仍然被海水淹沒的其他自然成份。

5.使用海洋的規劃是指為使用越南的各個海域的工作確定方向和組織空間,依照越南的《海洋法》予以制定和批準。

6.海岸是陸地抑或島嶼與海洋的轉接區域,包括海岸線海域和沿海地域。

7.總體開發、持續使用海岸資源是指為開發、使用海岸中各類資源工作確定方向和組織空間。

8.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基本調查是指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開展考察、調查、分析、評估活動旨在提供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現狀的數據資料,確定分布規律、潛在能力定性、定量特點。

9.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統計是指在統計時點和每一次統計之間變動情況時點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現狀的調查、匯總、評估。

10.綜合觀測、監察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是指系統地跟蹤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過程、有關影響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各種要素,旨在提供信息、對海島資源、環境演變現狀作出評估,并且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各種不良影響作出預報、預警。

1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污染風險是指發生污染的可能和由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污染可能對人身、財產、資源、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活動所造成的損失。

12.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是指由于技術事故、自然災害、事故或者是由于人類所造成的油類、有毒化工原料從儲備、運輸設備或者從工程、設備和油井泄漏到海上。

13.責任人是指在從事開采、運輸、轉運、使用油料和油類產品、有毒化工原料的全部活動中承擔法理責任的個人或者機關、組織的負責人。

14.海上打撈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在海上銷毀或者有預期目的地向海上傾倒可以打撈上來的各種物品、物質。

第四條 國家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政策

1.國家確保依照為發展經濟-社會、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服務的戰略、規劃、計劃予以合理、卓有成效、持續地管理、保護、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

2.國家動員一切力量,鼓勵大力開展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調查、科學研究工作;優先發展深海、遠海、海島、毗鄰的國際海區(海域),以及在發展經濟-社會、保障國防安全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新資源;出臺鼓勵組織、個人參與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政策。

3.加強控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污染;在控制污染、預防、應對海洋和海島環境事故、氣候變化、海水上漲工作中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嚴格管理開展海上打撈工作。

4.加大投資,提高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上的觀測、監察、預報能力;建立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綜合、同步的信息、數據資料庫系統,為發展海洋經濟、捍衛國防、安全提供服務。

5.在管理、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中,在維護國家獨立、主權的原則上卓有成效地擴大和提高國際合作。

第五條 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原則

1.海洋和海島資源應當依照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的戰略予以統一管理。

2.海洋和海島資源的綜合管理必須要建立在知曉生態體系、確保海洋和海島資源得以開發、使用與各個海域的職能和海洋、海島環境、各種海洋、海島生態體系的負載限度相適應。

3.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工作必須要有各個部門、各級之間的密切配合;創造便利的條件以便在管理的過程中讓有關的民眾、組織、個人積極和卓有成效地參與進來;確保民眾對于海洋的知情權。

第六條 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與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工作中相關民眾、組織、個人的參與

1.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有責任確保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工作中相關民眾、組織、個人的參與。

2.在制定持續開發、使用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使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總體規劃、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和建立保護海岸線走廊的過程中,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有責任征求相關民眾、組織、個人的意見;聽取、解釋說明相關民眾、組織、個人所提出的各種意見。

3.征求相關民眾、組織、個人意見的工作可以通過直接的形式、書面的形式或者大眾媒體、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的電子網頁(站)予以進行。聽取、解釋說明的工作必須要在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的電子網頁(站)上予以公開。

第七條 越南的海洋和海島周

越南的海洋和海島周為每年的6月1日至8日。

第八條 被嚴格禁止的行為

1.違反法律的規定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

2.違反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業已批準和公布的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3.利用基本調查、科學研究、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工作從而對國防、安全、國家利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影響。

4.在本法第二十四條所規定的海岸線保護走廊內和群島、島嶼、時隱時現的淺灘、淺灘上從事各種活動,必須要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2款和第4款的規定予以保護、保存。

5.毀壞、造成海洋、海島環境、生態體系衰退。

6.無許可證、違反法律的規定在越南海區(海域)打撈沉沒的物品、物質。

7.未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提供、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信息、數據資料。

8.利用職務、職權從事違反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綜合管理和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規定的行為。

第二章 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

第九條 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的原則、依據以及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戰略的期限

1.制定戰略的原則:

(1)與發展經濟-社會的戰略、總體規劃、越南的海洋戰略、保護國家環境的戰略相適應;

(2)滿足合理、卓有成效地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的要求;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保存、發揮文化遺產的各種價值。

2.制定戰略的依據:

(1)海洋和海島資源的潛能;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結果;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勘探結果、評估、統計;氣候變化、海水上漲對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影響預測;

(2)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的需求;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要求;

(3)前期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戰略的結果。

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可以制定20年、遠期規劃30年的國家級戰略。

第十條 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戰略的內容

1.基本調查、科學研究、國際合作、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指導觀點、原則、遠期規劃、目標應當要滿足綜合管理以便持續發展的要求。

2.確定關于基本調查、科學研究、國際合作、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總體方向、任務和措施。

3.實現戰略目標的各種計劃、課題、項目、任務。

第十一條 制定、審定、批準和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

1.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相關的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并且呈報政府批準。在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戰略的過程中,應當要征求相關民眾、組織、個人的意見并且在批準之前應當要予以審定。

2.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對部門、地方的戰略與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相關的內容進行核查、提出修改、補充意見,使之與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相適應。

3.政府規定本條款的實施細則。

第三章 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調查、科學研究

第一節 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基本調查

第十二條 對于從事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活動的要求

1.確保提供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數據資料,為管理、發展海洋經濟、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服務。

2.必須要依照調查的對象、區域確定對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各種活動的優先順序,使之與滿足國家各個階段人力資源方面的能力相適應。

3.必須要在調查需求的基礎上,繼承已經在初步調查區域實施的基本調查、科學研究的成果。每一個海洋區域上的各種基本調查活動必須要與海洋和海島上的基本調查活動相配套、相適應,旨在確保節約、卓有成效。

4.對基本調查的結果必須要依照法律的規定予以驗收、批準、呈報、開發、使用。

第十三條 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活動

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活動可以通過下列各種項目、課題、任務予以實施:

(1)屬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重點計劃的項目、課題、任務;

(2)不屬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重點計劃的項目、課題、任務。

2.在本條第1款第(1)點所規定的基本調查的各種項目、課題、任務包括帶有聯合性、聯區性、在深海區、遠海區和國際毗鄰區的調查項目、課題、任務;海島基本調查,發現新的資源,基本調查的各種項目、課題、任務在發展經濟-社會、保障國防、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本條第1款第(2)點所規定的基本調查的各種項目、課題、任務由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制定、批準并依照法律的規定予以組織實施;在批準之前,在調查的必要、對象、范圍、可行性、有效性方面應當要征求資源與環境部的意見;一旦批準,必須要將批準決定和有關項目、課題、任務的調查位置、界限、面積、區域度坐標報送資源與環境部。

第十四條 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重點計劃

1.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依據部門、領域、地方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需求和本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有責任提出各種項目、課題、任務上報資源與環境部,以便匯總、制定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重點計劃呈報政府總理批準。

2.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依照政府總理已經批準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重點計劃組織實施各種項目、課題、任務。

3.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組織、跟蹤、檢查對已經批準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重點計劃的執行工作情況。

4.政府規定本條款的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 機關、組織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中的職責

1.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依照本法律和相關法律的規定,指導、組織實施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活動。

2.被賦予實施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項目、課題、任務的機關、組織具有下列職責:

(1)嚴格依照已經獲批的項目、課題、任務實施;嚴格執行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中的標準、技術標準、定額、單價;

(2)在采集、匯總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數據資料、信息方面的工作中確保真實性、完整性;依照法律的規定保守數據資料、信息的秘密;

(3)在實施調查項目、課題、任務的過程中應當要確保海上安全、安寧,保護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

(4)上報具有權限的機關進行驗收并且依照法律的規定呈交調查結果報告。

第十六條 統計海洋和海島資源

1.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依照《統計法》的規定對于由自身所管理的各類海洋和海島資源進行統計,向資源與環境部呈交報告結果。

2.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匯總海洋和海島資源統計結果并且向政府總理報告。

第二節 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科學研究

第十七條 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科研活動

1.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科研活動,可以依照本法和《科學與工藝法》的規定通過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各項科學與工藝任務予以實施。

2.國家通過國家級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科學與工藝計劃對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各項科學與工藝任務優先予以投資。

3.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區(海域)從事科研活動必須要滿足各項條件并且要持有依照越南法律的規定頒發的許可證。

第十八條 國家級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科學與工藝計劃

1.國家級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科學與工藝計劃包括研究課題、項目、任務必須要滿足下列各項標志:

(1)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卓有成效地提高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發揮科學與工藝的潛力;保障國防、安全;

(2)解決與多部門、多領域、聯區、國際相關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各種科學與工藝問題;

(3)作為制定政策、機制的理論依據旨在提高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綜合管理效力、效果;為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基本調查活動確定方向;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

(4)必須要動員國家的力量并且必須要有多個科學與工藝部門的參與。

2.機關、組織、個人應當要提出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科學與工藝的任務,上報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和中央國家機關,并且必須要與部門、領域、本地區所管理的實際情況相適應,旨在匯總、提出各項科學與工藝任務列入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國家級的科學與工藝計劃。

3.在部、部級機關、隸屬于政府的機關、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和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基礎上,由科學與工藝部牽頭,與資源與環境部配合匯總、制定、設立實施屬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國家級的科學與工藝計劃的課題、項目、任務。確定和組織實施計劃的工作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予以實施。

第十九條 為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頒發許可證

1.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必須要滿足下列各項條件:

(1)組織應當是擁有依照所在國、所在組織的法律規定予以成立的法人資格;國際組織應當是聯合政府的組織;個人應當是依照擁有國籍的個人所在國的法律規定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2)具有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需求或者與越南方面開展科研合作;對于在越南內水、領海內從事科研活動的情形,在越南有要求時則必須要有與越南方面開展合作;

(3)為了和平目的的科研活動;不會對越南國家的主權、國防、安全的活動造成妨害;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不會對在越南海區(海域)內的組織、個人所從事的各種合法活動造成妨礙;

(4)依照規定應當具有申請頒發許可證的完備的檔案材料。

2.在征求了各個相關管理部門、領域、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意見和與國防部、公安部、外交部、科學與工藝部達成統一的意見以后,由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為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外國組織、個人頒發許可證。一旦頒發許可證以后,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向相關的部、部門和地方通報以便配合管理。

3.具有頒發科研許可證職權的機關有權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停止、收回所頒發的許可證文本。

4.政府規定給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外國組織、個人頒發許可證事宜的實施細則。

第二十條 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外國組織、個人的權利與義務

1.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外國組織、個人享有下列各種權利:

(1)依照所頒發的許可證的內容和期限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

(2)可以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條第1款和第2款的規定予以公布和轉交(轉讓)科研信息、結果;

(3)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導、提供通信聯絡服務并且為其創造便利的條件。

2.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外國組織、個人應當履行下列各種義務:

(1)尊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獨立、主權;只能從事為了和平目的的各項科研活動;不得從事越南具有權限的機關所頒發的許可證內容所允許從事的各項科研活動以外的其他活動;

(2)遵守有關航海安寧、安全的各項規定;在科研設備的周圍設立航海安全區;設立航海信號;保持通訊聯絡和遵守越南《航海法》的其他各項規定;

(3)不得對越南的國防、安全活動和正在越南海區(海域)內從事合法活動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科學研究、勘探、開發、使用的各種活動造成影響;不得將武器、爆炸物品、有毒的化工原料、有可能對人員、資源造成損害和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的各種設施、設備攜帶進入越南的海區(海域),爆炸物品、有毒的化工原料經過具有頒發許可證權限的機關批準用于實施科研活動的情形除外;

(4)遵守有關保護環境、恢復環境的各項規定,和在從事科研活動中造成海洋、海島環境、生態污染、衰退的情形下,則應當依照越南法律的規定予以賠償損失;

(5)科研活動必須要采用適合的、與越南法律和相關國際法相適應的方式和設備予以實施;

(6)確保各種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由越南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選派的至少兩名科學家參與研究的全部的費用;

(7)在從事科研工作的過程中,與已經頒發的許可證相比,無論發生任何變化時,應當立即向資源與環境部通報,在征得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的書面同意之后,才能在這種變化的情況下予以實施;

(8)一旦結束科研活動,外國的組織、個人必須要向資源與環境部報告初步的研究結果;在不超過30日的時限內,除了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約定的情形,必須要完成將各種科研設施、設備拆除并撤出越南的海區(海域);

(9)自依照已經頒發的許可證的內容結束科研活動之時起,在不超過6個月的期限內,外國的組織、個人必須要向資源與環境部正式報告科研結果和提供各種資料、原始物品標本。

第二十一條 公布和轉交(轉讓)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區(海域)所從事的科研活動的科研信息、結果

1.在越南的內水、領海內從事科研活動的組織、個人,只有在征得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的書面同意之后,才能將研究信息、結果向第三方予以公布、轉交(轉讓)。

2.在越南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內從事科研活動的組織、個人,只有在征得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的書面同意之后,才能將與勘探、開發資源直接相關的研究信息、結果向第三方予以公布、轉交(轉讓)。

3.資源與環境部部長在與國防部、公安部、外交部、科學與工藝部統一意見之后,決定準予公布、轉交(轉讓)本條第1款和第2款所規定的研究信息、結果。

第四章 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第一節 海岸和保護海岸(線)的走廊

第二十二條 海岸范圍

1.海岸范圍在依據海岸范圍內各個區域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的基礎上予以確定;在依據陸地或者海島與海洋相互作用過程特點的基礎上予以確定;在依據要求保護海岸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特點的基礎上予以確定;在依據現狀及其開發、使用資源的需求特點和在海岸的其他部分特點,旨在組織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與管理能力相適應的基礎上予以確定。

2.政府規定有關本條第1款所規定的海岸范圍的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 保護海岸(線)的走廊

1.保護海岸(線)的走廊是指可以在需要保護生態體系、維護海岸生態體系和自然景觀的區域予以建立保護海岸(線)的走廊;旨在減少海岸坍塌、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保障民眾對海洋的知情權。

2.建立保護海岸(線)走廊的工作必須要遵循下列各項原則:

(1)必須要依據本條第1款所規定的建立保護海岸(線)走廊工作的要求、目標;

(2)確保科學性、客觀性;確保保護與發展要求之間的協調發展,應當要考慮到在沿海地區開發、使用資源的現狀;保存和發揮文化遺產的各種價值;確保其可行性,與地方的實際條件相適應;

(3)必須要與法律關于防洪堤、海上毗鄰區海域的規定相適應;保障國防、安全;

(4)在建立海岸線保護走廊的各種區域必須要明確劃分保護海岸線走廊的分界線;

(5)確保國家的利益、相關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協調發展;確保公開、透明,確保在建立海岸線保護走廊區域內相關民眾、組織、個人的參與;確保人民群眾對海洋的知情權。

3.海岸線保護走廊的寬度可以自陸地方向或者自島內方向在歷年的平均漲潮水位線上予以計算。

4.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依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本條的規定有責任組織建立、公布和管理屬于自身管理范圍內的海岸線保護走廊。

5.政府規定本條的實施細則。

第二十四條 在海岸線保護走廊內被禁止的各種活動

1.開采礦產,經政府總理批準的特殊情形除外。

2.新建、擴建建筑工程,為國防、安全、預防自然災害、海岸線坍塌、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保存和發揮各種文化遺產的價值目的服務的工程,以及為國家、公共利益服務的經過國會、政府、政府總理、各部、中央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議會、人民委員會決定投資主張的其他各種建設工程除外。

3.新建公墓、廢物填埋場。

4.在海岸線保護走廊內從事鉆探、挖掘、修筑活動,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活動除外。

5.非法侵占、使用海岸線保護走廊。

6.從事造成海岸線坍塌、海岸生態衰退、生態體系和自然景觀服務價值衰減的活動。

第二十五條 在海岸線保護走廊內限制從事的各種活動

1.在海岸線保護走廊內,限制從事下列各種活動:

(1)從事開采地下水的活動;

(2)從事開荒、侵蝕海洋的活動;

(3)從事對已建工程進行改造的活動;

(4)從事勘探礦產、油氣的活動;

(5)從事有可能造成海岸生態體系衰退、生態體系和自然景觀服務價值衰減的生產、經營、服務活動。

2.政府規定本條的實施細則。

第二節 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第二十六條 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原則、依據

1.制定規劃的原則:

(1)與持續開發、使用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使用海洋規劃的戰略相適應;與開發、使用資源的各種規劃、屬于海岸范圍部門的發展規劃相銜接;

(2)在開發、使用資源、保護環境和海岸持續發展中確保協調發展;與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協調發展;

(3)確保與預防自然災害、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的各種要求相配套;

(4)確保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公開、透明,確保相關民眾、機關、組織、個人的參與;確保人民群眾對于海洋的知情權;

(5)確保與實施力量相適應和確保可行性。

2.制定規劃的依據:

(1)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持續開發、使用海洋的戰略;

(2)自然、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海岸范圍內各個區域的具體特點、海岸的資源潛能、環境現狀;氣候變化、海水上漲對預測的影響;

(3)海岸資源、環境基本調查的結果;海岸資源統計結果;

(4)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需求和保護海岸環境的要求;

(5)前期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結果。

第二十七條 范圍、內容、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期

1.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可以制定全國范圍內全部海岸的總體規劃。

2.規劃的內容:

(1)有關自然、經濟-社會、環境條件方面的總體評估;海岸資源的現狀;海岸資源和環境的變動趨勢、氣候變化、海水上漲對海岸資源和環境的影響預測;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需求和保護海岸環境的要求;

(2)確定目標、確定方向和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保護海岸環境的總體方案;

(3)劃分海岸開發、使用區;海洋使用區旨在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所規定的原則打撈海上沉積物;

(4)實施規劃的各種措施、計劃。

3.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期可以制定十年近期規劃、二十年遠期規劃。

第二十八條 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1.在下列情形下,可以實施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1)由于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使用海洋的規劃的戰略致使已經批準的規劃內容需要作出相應的變更;

(2)由于自然災害、戰爭、環境事故致使已經批準的規劃內容需要作出相應的變更。

2.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內容是已經批準的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第二十九條 制定、審定、批準、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1.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制定并呈報政府批準、調整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2.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在批準之前必須要依照法律有關規劃的規定予以審定。

3.政府規定本條的實施細則。

第三十條 征求意見和公布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1.在制定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過程中應當征求意見:

(1)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組織征求相關機關、組織、個人和居民大眾的意見;

(2)征求意見的工作可以通過召開會議的形式、書面的形式予以進行,直接和公開在政府、資源與環境部、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電子網頁上征求意見。

在電子網頁上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為90日;

(3)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制作綜合報告、收集、解釋說明意見;在政府、資源與環境部、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電子網頁上予以公開。

2.自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經政府批準之日起,在30日的時限內,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在整個規劃期內予公布和公開規劃。

第三十一條組織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1.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組織、檢查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的工作情況。

2.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組織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3.與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相關的組織、個人有責任遵守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第三十二條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總體規劃與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各種規劃、部門、地方的發展規劃之間的關系

1.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各種規劃、部門、地方的發展規劃中有與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相關的內容必須要確保與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相適應。

2.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對與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相關的內容進行核查,提出、修改、補充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規劃、部門、地方的發展規劃,使之與已經批準的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相適應。

第三十三條劃分開發、使用海岸資源區域的原則

1.全面審查、評估自然資源、環境條件、區域的各種地理特色和使用海岸的現狀;評估劃分區域對于區域發展經濟-社會、國防、安全、保存和發揮文化遺產的各種價值、保護環境、生態體系的作用。

2.確保總體性;確保開發、使用需求與保護資源、環境、生態體系之間的協調發展;確保組織、個人開發、使用資源的短期和長期利益與國家和居民大眾的利益協調發展,優先于長遠利益和人民大眾的利益;確保人民大眾對于海洋的知情權;確保國防、安全、交通、航海安全。

3.在對開發、使用資源中評估結果、明確領域、優先程度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劃分區域的方案,旨在確保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保護各種海洋、海島生態體系協調發展,目的在于為海岸的持續發展、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服務。

第三節 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第三十四條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范圍、內容

1.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包括省際范圍內的各種計劃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管理范圍內的各種計劃。

2.在下列情形下,可以制定海岸區域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1)集中從事多種開發、使用資源活動,并且在開發、使用資源的利益方面發生矛盾、沖突或者出現矛盾、沖突危機的苗頭需要多級政府、多個部門和人民大眾參與解決;

(2)由于開發、使用資源的活動致使海岸區域內的資源、各種生態的價值出現了嚴重衰減的危機;從事開發、使用資源活動的海岸區域是高污染區或者嚴重污染區的風險區;

(3)在經濟-社會的發展、國防、安全、保存和發揮文化遺產的各種價值、保護環境、生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由于氣候變化、海水上漲容易遭受到損傷。

3.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包括下列各項內容:

(1)計劃的目標;

(2)需要解決的各類問題和優先解決的順序以便綜合管理;用于對實施計劃的結果進行評估的各類指數;

(3)用于實施計劃的各項具體措施、任務;

(4)用于實施計劃的人力資源。

第三十五條 制定、調整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原則、依據

1.制定、調整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原則:

(1)確保調解在開發、使用資源中相關利益的各種矛盾、沖突,協調相關各方之間的利益;

(2)確保在制定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過程中相關各方的參與;

(3)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確保實踐性、可行性。

2.制定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依據:

(1)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

(2)在制定計劃范圍內海岸區域開發、使用資源和環境的現狀;

(3)有關財政、人力資源、科學與工藝方面的能力。

3.一旦本條第2款所規定的各種依據之一有所變更,致使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目標和內容隨之變更,則可以對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進行調整。

第三十六條 制定、審定、批準、調整綜合管理海岸資源

1.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相關的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制定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并且呈報政府總理批準、調整省際范圍內的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

2.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組織制定、調整管理范圍內的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批準前應當征求資源與環境部的書面意見。

3.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在批準前必須經過審定。

4.政府規定本條的實施細則。

第三十七條 征求意見和公布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1.在制定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過程中應當要征求意見:

(1)制定計劃的機關有責任組織征求相關機關、組織、個人、居民大眾的意見;

(2)征求意見的工作可以通過會議的形式、書面的形式予以進行,直接和公開在制定計劃的機關的電子網頁上征求意見。

對于省際范圍內的計劃則在電子網頁上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至少為90日,對于沿海省、中央直轄市管理范圍內的計劃則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至少為60日。

2.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應當自批準之日起在30日的時間以內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條 組織實施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1.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組織實施省際范圍內的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部、部級機關、相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與資源與環境部配合實施省際范圍內的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2.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組織實施由自身批準的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第五章 管理海島資源

第三十九條 管理海島資源的要求

1.海島資源必須要依照持續開發、使用資源和保護海洋和海島資源的戰略;依照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依照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和本章的規定實行統一管理。

2.應當要對海島進行基本調查,對自然條件、資源和環境進行總體、全面地評估;進行統計、分類以便建立檔案和確定合理、有效地開發、使用資源的方向,為發展經濟-社會、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保存和發揮文化遺產的各種價值提供服務。

3.保障開發、使用資源的需求與保存、發揮和保護環境、生態體系的要求之間的協調發展。

第四十條 建立、管理海島資源檔案

1.應當對海島進行分類以便依照政府的規定保護、保存和開發、使用資源。

2.海島資源檔案包括:

(1)信息摘要目錄包括:海島名稱或者編號,海島類型,位置、坐標、面積,開發、使用海島的過程;

(2)清楚體現海島位置、坐標、分界線的地圖;

(3)調查結果、綜合評估海島資源、環境;

(4)跟蹤記錄海島資源、環境變動情況和其他相關的各種信息的統計簿冊。

3.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建立和管理地方范圍內的海島資源檔案。

4.由資源與環境部部長制定有關海島資源檔案的詳細規定,指導建立和管理海島資源檔案的工作。

第四十一條 開發、使用海島資源

1.對于群島、島嶼資源的開發、使用工作可以如同依照本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對于開發、使用陸地上的資源一樣地予以實施。

2.對于需要保護、保存的群島、島嶼,除了本條第5款所規定的情形,嚴禁從事下列各種活動:

(1)新建建設工程;安裝設備;

(2)造成地形、地貌、土壤質量發生變化;

(3)開發、挖掘、改造土壤、巖石;開采礦產、地下水;將那些自然形成的物質帶離群島、島嶼;

(4)開荒、伐木、侵害植物;將荒野植物帶離群島、島嶼;

(5)獵捕、將動物帶離群島、島嶼;放牧家畜、將外來生物帶上群島、島嶼;

(6)排泄或者將廢物帶上群島、島嶼。

3.對于時隱時現的淺灘、淺灘的開發和使用應當要經過越南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的批準,依照本法、相關法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其成員國締結或者參與的國際條約的規定執行。

4.對于需要予以保護、保存的時隱時現的淺灘、淺灘,除了本條第5款所規定的情形,嚴禁從事下列各種活動:

(1)新建建設工程;安裝設備;

(2)造成地形、地貌、土壤質量發生變化;

(3)開荒、開發、挖掘、改造土壤、巖石;開采礦產;將那些自然形成的物質帶離時隱時現的淺灘、淺灘;

(4)排放或者將廢物帶上時隱時現的淺灘、淺灘。

5.在下列各種情形下,準許從事本條第2款和第4款所規定的各項活動:

(1)為越南國家的國防、安全目的提供服務的各項活動;實施國家的管理工作的各項活動;

(2)經過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批準的,為有關各種自然條件、資源和環境進行科研、調查、考察、評估目的提供服務的各項活動;實施國家計劃、提案、項目的各項活動;

(3)預防自然災害、救助、救難的各項活動;

(4)經過政府總理批準的其他各項計劃。

第六章 監測污染、應對溢油、有毒化工原料事故和海上打撈

第一節 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

第四十二條 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原則

1.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應當要作為經常性、防御工作優先的原則予以實施;及時處理、有效地克服污染、海洋環境事故、海洋和海島環境衰退的狀況。

2.各個海域應當要予以劃分污染區以便制定有效地監測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措施。

3.應當要對從陸地上所排放的、從海上和海島各種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廢物,不明來源和毗鄰區的廢物進行控制。控制各種廢物、排放物的工作應當要考慮到海洋和海島區域環境的承載能力。

4.在海洋環境事故中有效地應對海洋環境事故,及時遏制污染的蔓延。

5.在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工作中,與相關的各個部門、各級、各個組織、個人密切配合。

第四十三條 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內容

1.對源于陸地、源于海上和海島各種活動的各種廢物排放源、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現狀進行調查、統計、分類、評估。

2.定期觀測和評估各種海洋和海島區域水質、沉積、各種生態體系和生物多樣性的現狀。

3.對位于高污染區或者嚴重污染區風險區的各個海洋、海島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進行調查、評估;公布無力容納排泄物的各個海洋、海島區域。

4.防御、發現、處理、克服環境污染和環境、各種海洋、海島生態衰退的狀況;對被污染和衰退的環境、各種海洋、海島生態體系進行改善和恢復。

5.確定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級別;劃分風險區并且繪制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地圖。

6.應對、克服海洋環境事故。

7.頒發從事海上打撈的許可證、檢查海上打撈活動。

8.在分享信息、評估海水環境質量的工作中,與越南國家機關和外國機關、組織配合;依法對毗鄰區海洋污染情況進行監測。

9.公開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各個風險區、有關水環境、各個海洋、海島區沉積環境的信息。

第四十四條 對海洋和海島環境進行調查、評估的職責

1.資源與環境部、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依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對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狀況、各個海洋和海島區域內的水質、沉積、各種生態體系和生態多樣性現狀進行觀測、評估;對源于陸地、源于海上和海島的各種活動的各種污染源進行調查、統計、分類、評估。

2.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依法對位于高污染風險區或者嚴重污染風險區的海洋、海島區域的環境承載力進行調查、評估;依法公布無力容納排泄物的各個海洋、海島區域;依法公開海洋和海島環境的信息。

第四十五條 控制來源于海上各種活動的環境污染

1.必須依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對源于海上各種活動的危害排泄物進行收拾、分類、貯存、運輸和處理。

2.位于海上的各種工程、設備一旦使用時限屆滿,如果不繼續使用則必須依照本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予以拆除、運送到陸地或者打撈上岸。

3.對于運輸工具、貯存汽油、油料、化工原料、放射性物質、毒劑和有可能造成海洋事故的其他各種物質的設備,必須要制定預防和應對環境事故的計劃;確保不造成汽油、油料、化工原料、放射性物質、毒劑和有可能造成海洋事故的其他各種物質滲漏、流失、溢出到海上。

4.從船舶、鉆井平臺、油氣開采井架和其他海上各種工程、設備上所排放出來的廢水、勘探、開采油氣所排放出來的油污和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泥,在排放到海上之前必須要予以處理使之達到環境技術標準。

5.壓艙水、涮洗水、沖洗船舶的水、生活廢水①此處越文原文為“n??c la canh”——譯者注。應當要經過處理達到環境技術標準,不得混合稀釋目的在于在向海上排放之前達到環境技術標準。

6.從船舶排放壓艙水、涮洗水、沖洗船舶的水、生活廢水②此處越文原文為“n??c la canh”——譯者注。和廢水的事宜,依照越南的《航海法》、《環境保護法》、相關法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其成員國締結或者參與的國際條約的規定執行。

7.從船舶、鉆井平臺、油氣開采井架和其他海上各種工程、設備上所產生的固體廢物必須要依法嚴格管理;疏浚航道、海港所產生的廢物必須要依照本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運送上陸地或者予以打撈上岸。

8.海港必須要安裝容納和處理生活垃圾、從各種海上設備滲漏出來的重油系統。

9.必須依照《環境保護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對漂浮在海上和海岸沿線的廢物進行收拾、分類、處理。

第四十六條 控制來源于陸地的海洋環境污染

1.從陸地上的生產、經營、生活活動中所產生的廢物,在向海上排放之前必須要經過處理使之達到環境技術標準。

2.布局經過處理后向海上排放廢水的各個排放點的工作應當要在排放廢水區域的自然條件、各種動力、環境、生態和生物多樣化的條件、各種資源和開采、使用海域現狀的基礎上予以審視。

排放到海岸保護區、游泳場、風景名勝區的各個廢水排污點必須要依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進行評估、審查、處理。

3.位于濱海地帶上和海島上的生產、經營、服務基地必須要具有完整的處理廢物的設施、設備確保達到環境技術標準;應當定期向具有權限的國家管理機關報告有關依照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的規定處理和向海洋排污的現狀。

4.必須要對從各條江河流域向海洋排放的污染源進行調查、評估和嚴密控制。

第四十七條 控制毗鄰區海洋環境污染

1.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組織觀測、及時發現、遏制并且向資源與環境部報告毗鄰區海洋環境污染的狀況。

2.資源與環境部是控制毗鄰區海洋環境污染的首腦機關,有責任牽頭、與外交部、國防部、科學與工藝部和相關的各部、部級機關、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確定造成污染的源頭,制定處理、克服的方案。

3.在處理、克服毗鄰區海洋環境污染的工作中,外交部、資源與環境部在自身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與各國和相關的各個組織配合、合作。

第四十八條 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

1.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包括下列各項活動:

(1)觀測、調查、搜集、及時跟蹤、監察、匯總、處理有關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信息、資料;

(2)評估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風險;

(3)確定、繪制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地圖。

2.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相關的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引導、確定、評估、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

第四十九條 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等級

1.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可以劃分成各個等級。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等級是提出各種有效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措施的依據。

2.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可能劃分成下列各個等級:

(1)低污染風險區;

(2)中等污染風險區;

(3)高污染風險區;

(4)嚴重污染風險區。

3.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標志包括:

(1)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程度或者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的危機;

(2)影響范圍;

(3)環境的敏感程度;對人類健康、海洋、海島生態體系、各種開采、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的活動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4.由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詳細規定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等級的標志。

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相關的各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繪制劃分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風險區的地圖,呈報政府總理予以批準。

第五十條 評估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活動的結果

1.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活動的結果應當要通過指數予以評估。

2.資源與環境部、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職權范圍內,有責任對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活動的結果進行評估;有責任在本機關的電子網頁上予以公開評估結果。

3.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詳細規定評估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活動結果的指數及其工作。

第五十一條 海洋和海島環境現狀的報告

1.海洋和海島環境現狀的報告包括國家海洋和海島環境現狀的報告、沿海省、中央直轄市的海洋和海島環境現狀的報告和海洋和海島環境現狀的專題報告。

2.報告內容、編寫報告的期限、編寫報告的權限和職責依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予以執行。

第二節 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第五十二條 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原則

1.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是機關、組織和個人的職責。

2.注重預防工作,主動制定計劃,投資裝備、設備、物資、人力資源,以便一旦發生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時能夠隨時應對。

3.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應當要進行分級以便分工、明確應對職責。

4.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信息必須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5.為應對海上事故迅速地動員一切力量;確保統一指揮、有效地協調、調動安排、各種力量、設施、設備密切協同參與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活動,優先開展救助遇難者的各種活動。

6.確保安全,預防燃燒、爆炸事故發生。

7.造成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單位要承擔克服事故、克服污染、恢復環境和依法賠償由于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所造成的損害。

8.依照《環境保護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開展預防、克服、處理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第五十三條 分級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1.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工作可以按照3級予以實施:應對單位級的事故、應對區域級的事故和應對國家級的事故。

2.應對單位級的事故:

(1)發生在單位級的事故則單位領導(法人)應當要組織、指揮、動員一切力量、運用一切設施、設備以便及時展開實施應對,同時立即向主管機關、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報告;在自身能力、力量無法應對事故的情形下,則必須要及時向主管機關、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報告,以便提供援助;

(2)在發生事故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者事故發生在優先保護區、海上環境高污染風險區或嚴重污染風險區的情形下,單位領導必須要向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和國家搜救委員會報告,以便及時指導、應對。

3.應對區域級的事故:

在所發生的事故超過單位的應對能力、尚未確定發生事故的單位或者尚未查明事故原因的情形下,則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主席有責任直接牽頭指導應對,同時有權緊急動員轄區內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必要力量以應對事故。

4.應對國家級的事故:

(1)在所發生的事故超過地方應對能力的情形下,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應當要及時報告,以便國家搜救委員會直接指導、與相關的各個機關配合組織應對;

(2)在所發生的事故超過國內各種力量應對能力的情形下,國家搜救委員會建議政府總理審查、決定請求國際援助事宜;

(3)在所發生的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的環境污染的情形下則依照《緊急狀態法》的規定予以執行。

第五十四條 確定和通報限制活動的區域

1.在為救護、救助和應對事故創造便利條件的情形下,由應對事故的牽頭機關、牽頭人提出設立限制活動區域事宜以便優先從事救護、救助、應對事故的活動。

2.在地方,確定和通報限制活動區域以便優先從事救護、救助、應對事故的活動事宜由事故發生地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根據牽頭機關、牽頭人的提議予以審查、決定。

3.政府詳細規定確定和通報有關限制活動區域以便優先從事救護、救助、應對事故活動事宜的實施細則。

第五十五條 暫時停止發生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單位的活動

在發生事故的單位阻撓克服事故和調查、確定事故原因活動的情形下,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根據自身的職責、職權,決定暫時停止發生事故的單位的活動。

第五十六條 在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中的職責

1.國家搜救委員會具有下列職責:

(1)一旦經過政府總理批準后,牽頭指導、組織實施全國范圍內應對事故的國家計劃;

(2)依照職權指導和動員各部、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應對區域事故中心的力量、設備,以便應對發生屬于自身職責范圍內的事故;

(3)與相關各國的具有權限的機關密切配合,以便處理發生在越南海域內或者與其他各國接壤(毗鄰)水域內的事故,在超越職權的情形下則應當向政府總理報告。

2.資源與環境部具有下列職責:

(1)負責牽頭、與工商部、國家搜救委員會和相關的部、部門配合制定、呈報政府總理頒布施行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活動規則、標準;負責牽頭、與相關的部、部門配合頒布施行或者呈報具有權限的上級頒布施行關于監察、評估風險、克服和解決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后果的法規;

(2)與國家搜救委員會和相關的部、部門、地方配合,以便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3.外交部具有下列職責:

(1)指導隸屬于部、越南駐外國機關的各個機關一旦在國家搜救委員會提出建議時,配合辦理越南參與國際救援的應對事故的各個單位和在越南的應對事故的救助力量的手續;

(2)一旦在外國領海發生事故對越南造成影響或者在越南海域內發生事故對外國造成影響時,與國家搜救委員會和相關各部、各個部門配合,通過外交途徑交換信息、轉達要求或者建議為應對事故提供幫助。

4.在執行國防部的任務中,國防部有責任與國家搜救委員會配合和達成統一意見,制定和展開使用海軍、空軍、邊防部隊、海警的力量、設備軍隊的其他力量與監察、發現事故相結合。

5.一旦在國家搜救委員會和具有權限的各個機關動員時,相關的各個部、各個部門有責任指導隸屬于部、部門的各個機關、單位及時組織力量、運用設備參與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6.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批準和組織實施應對事故的計劃;在屬于自身管理的范圍內及時指導應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7.發生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單位的領導應當要采取各種緊急措施,旨在動員人力、物力、運用設備以應對事故;保障人員的財產的安全;組織救助人員、財產;及時向地方政府、具有權限的上級通報所發生事故的情況。

第三節 海上打撈

第五十七條 對于海上打撈事宜的要求

1.海上打撈事宜只能在具有權限的國家管理機關依照本法的規定頒發許可證時才能組織實施。

2.不允許在越南海域打撈發生在越南領海以外的漂流物體、物質。

3.用于海上打撈的海域必須要與使用海洋的規劃、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相適應。

4.海上打撈事宜不得對人類的健康、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造成影響;最大限度地限制對海洋環境、海洋生態體系造成不良的影響。

5.海上打撈事宜必須要予以嚴密管理、檢查。

第五十八條 可以在海上打撈的物體、物質

1.可以在海上打撈的物體、物質應當要滿足下列各項條件:

(1)不得貯藏超過輻射安全技術標準、環境技術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有毒物質;

(2)經過處理后達到環境技術標準;確保不會對人類的健康、海洋環境、海洋生態體系、水產資源造成不良的影響;

(3)不得從陸地上向海洋傾倒、在海上貯存、處理廢棄物,或者從陸地上向海洋傾倒廢棄物、在海上貯存、處理廢棄物事宜不能給經濟-社會方面造成不良的后果;

(4)屬于海上打撈物體、物質的分類目錄的物體、物質。

2.政府規定海上打撈物體、物質的分類目錄。

第五十九條 海上打撈許可證

1.海上打撈許可證包括下列各項內容:

(1)獲準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組織、個人名稱、姓名;

(2)獲準在海上從事打撈的物體的名稱、體積、尺寸、成份;可以在海上從事打撈的物質的名稱、種類、體積、成份;

(3)獲準用于從事海上打撈的海域的位置、分界線、坐標、面積;

(4)運輸工具、打撈方式;

(5)批準從事海上打撈的時間及其時限;

(6)獲準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組織、個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7)施行效力。

2.海上打撈許可證的時限可能在打撈物體、物質、打撈規模、從事打撈活動性質和用于打撈的海域的基礎上予以審查,最多不得超過兩年,可以延期一次,但是,延期不得超過一年。

第六十條 頒發、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準許歸還、收回海上打撈許可證

1.在用于從事打撈的海域有一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海岸線海域以外或者位于沿海兩個省、兩個中央直轄市交界海域的情形下,由資源與環境部部長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

2.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頒發隸屬于自身管理范圍內的沿海海域內的海上打撈許可證,本條第1款所規定的屬于資源與環境部部長權限的情形除外。

3.有權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任何機關則有權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準許歸還、收回該海上打撈許可證。

4.政府詳細規定有關頒發、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準許歸還、收回海上打撈許可證事宜的實施細則。

第六十一條 獲準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組織、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1.獲準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組織、個人享有下列各種權利:

(1)獲準依照海上打撈許可證的內容從事海上打撈;

(2)國家保護其合法權益;

(3)在海上打撈事宜中由于組織、個人的行為給自身的合法權益所造成損害則可以要求組織、個人依法予以賠償;

(4)建議具有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國家管理機關依法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歸還海上打撈許可證;

(5)依法對海上打撈事宜中侵犯自身權益的行為提出上訴、起訴;

(6)法律所規定的其他各種權利。

2.獲準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的組織、個人應當履行下列各種義務:

(1)執行法律關于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規定;嚴格落實海上打撈許可證的內容;

(2)依法繳納發證手續費和用于從事海上打撈的海域使用費;

(3)在整個海上打撈過程中遵守與從事打撈活動相關的技術規則;

(4)不得妨礙或者給其他組織、個人在海上從事合法開采、使用資源的活動造成損害;

(5)一旦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提出要求時,完整和真實地提供有關從事海上打撈活動的資料、信息;

(6)依法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安全,預防和克服由于自身從事的打撈活動所造成的環境事故;

(7)依法對海洋環境實施觀測、監察和執行關于打撈活動的信息、報告制度;

(8)對由于自身不嚴格依照規定從事海上打撈活動給各個組織、個人所造成的損害進行損害賠償;

(9)法律所規定的其他各項義務。

第六十二條 對海上打撈活動的監察

1.獲準從事海上打撈活動的組織、個人必須要進行登記和安裝行程監察設備,將實施海上打撈、航海日記的全部過程記錄下來,以便為具有權限的國家管理機關和各種海上巡查、檢查力量開展檢查、監察工作提供服務。

2.在被打撈上來的物體、物質堆放在港口的情形下,港務部門有責任對所打撈上來的物體、物質進行檢查,確保在運輸工具運離港口之前使之與海上打撈許可證的內容相適應。

3.具有頒發海上打撈許可證權限的機關和各種海上巡查、檢查力量依法對打撈活動實施清查、檢查、監察和處理違法事宜。

第六十三條 在越南海域以外從事打撈活動給越南的海洋環境和海島造成損害

越南的組織、個人或者外國的組織、個人在越南的海域以外從事打撈活動,但是,一旦給越南海域、海島內的海洋環境、各種生態體系和經濟-社會造成損害,則有責任賠償損害、支付與調查、考察、評估損害程度、采取各種措施恢復環境、生態體系相關的費用和越南法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其成員國締結或者參與的國際條約規定的其他費用。

第七章 綜合觀測、監測以及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信息系統、信息資源數據庫

第一節 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

第六十四條 對于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要求

1.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應當要隨時、全面地進行,為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發展經濟-社會、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服務。

2.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系統應當要同步、先進、現代化地予以建立,以便確保完整、及時地收集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信息資源數據。

3.確保與觀測、監測地區和世界(范圍內)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相銜接。

第六十五條 建立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系統

1.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系統可以在與部、部門、地方的各種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系統相銜接的基礎上予以建立。

2.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系統是一個確保從中央至地方暢通無阻的開放的、銜接的和分享的信息系統。

3.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相關各部、部門、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編制,呈報政府總理予以批準綜合觀測、監測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系統。

第六十六條 參與地區、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海洋和大洋觀測、監測系統

資源與環境部是組織參與地區、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海洋和大洋觀測、監測系統的牽頭單位;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管理、公布、分享、提供從依法參與海洋和大洋觀測、監測系統工作中所收集到的信息、信息資源數據。

第二節 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信息系統、信息資源數據庫

第六十七條 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系統

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系統可以總體設計和建設成為全國范圍內的統一系統,為多種目的提供服務、依照國家技術標準、在越南予以認可的國際技術標準予以總體設計和建設。

2.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系統包括:

(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信息工藝技術的基礎;

(2)協調管理體系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3)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資源與環境部、相關各部、部門、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建設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系統。

第六十八條 建設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包括:

(1)有關沿海地帶、海底地形的信息資源數據;

(2)有關海洋氣象、水文的信息資源數據;

(3)有關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礦產的信息資源數據;有關位于海洋的石油、天然氣的信息資源數據;有關海水的物理性質、物理化學性質的信息資源數據;

(4)有關海洋生態體系的信息資源數據;有關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水產資源的信息資源數據;有關海洋地位資源和海洋生態奇觀的信息資源數據;

(5)有關海洋環境、海上打撈事宜的信息資源數據;

(6)有關海島的信息資源數據;

(7)規劃海洋、使用海洋計劃的信息資源數據;總體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信息資源數據;綜合管理海岸資源計劃的信息資源數據;

(8)有關開采、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的信息資源數據;

(9)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已經調解的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糾紛、上訴、控訴的裁定結果;

(10)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管理、基本調查、科研中各種計劃、提案、項目、任務的結果;

(11)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的統計結果;

(12)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各類法律規范文本、標準、技術標準、經濟-技術的指標(定額);

(13)與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相關的其他信息資源數據。

2.國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是匯總統一了全國范圍內依照國家標準經過標準化、數字化的全部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旨在通過信息工藝系統及時地予以更新、管理、開發。

3.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規定建設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事宜。

由資源與環境部牽頭,與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配合建設國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任務、權限范圍內有責任調查、收集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以便建設部、部門、地方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向資源與環境部提供信息資源數據以便建設國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第六十九條 貯存、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

1.貯存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的工作可以依照法律有關貯存的規定、各項規定、規程、規范和專業技術標準予以實施。對所有搜集上來的各種信息資源數據應當要進行分類、評估、處理,以便采取適當的貯存、保管、保護形式、措施,確保安全。

2.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應當要依法予以公開。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的組織、個人應當要確保做到嚴格按照目的、卓有成效并且要依法予以支付費用。

3.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規定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事宜。

部長、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首長具體規定有關提供可以開發、使用由自身依法所管理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的權限、范圍、程度、對象。

4.財政部部長制定關于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信息資源數據應當收取、繳納、使用費事宜的說明。

第七十條 匯總、交換、分享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

1.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信息資源數據庫應當要在從各部、部級機關、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匯總上來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信息資源數據庫匯總的基礎上,依照國家標準予以標準化。

2.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可以依照下列各項原則在各部、部級機關和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之間進行交換、分享:

(1)保障知情權和使用信息資源數據為及時評估、預報、制定戰略、政策、編制計劃、加強國家管理工作的效力、成效和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防、安全需求提供服務;

(2)確保與每一個機關、組織的職能、任務相適應;確保相關的各個機關、組織之間的任務不重復、不重疊和確保在收集、管理信息資源數據的工作中密切配合;

(3)確保所收集的信息資源數據完整、準確和系統化;確保已經收集、更新、管理的各種信息資源數據得以統一。

(4)確保交換、提供信息資源數據事宜暢通無阻、及時;確保滿足有關信息安全、保守國家秘密的各種要求;

(5)確保收集、管理、更新、開發和使用卓有成效、切實可行、節約經費、人力資源。

第八章 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

第七十一條 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國際合作的原則

1.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應當要置于總體戰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海洋戰略、持續開發、使用資源的戰略、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之中,必須要與越南的對外路線和政策相適應。

2.關于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必須要確保建設和平、合作、友誼的海域、在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平等、共贏、尊重越南法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其成員國締結或者參與的各類相關的國際條約的基礎上共同發展的原則。

3.確保發揮潛能、威力,卓有成效地開發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確保海洋和海島持續發展。

4.主動融入,充分行使、履行各個國際組織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其成員國締結或者參與的相關國際條約中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十二條 關于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

1.在下列各項活動中國家實行與各個國家、各個外國組織、各個國際組織的合作:

(1)研究、制定和完善有關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法律;

(2)調查、研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應用科學和工藝為海洋和海島的調查、研究工作提供服務;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損傷程度進行調查、評估;對由于從事開發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各種活動所導致的自然災害、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污染作出預報;

(3)持續開采海洋和海島資源;

(4)確保海洋和海島生物多樣性以及維持海洋、海島和海岸生態體系的單位面積產量、多樣性;

(5)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應對海洋環境事故,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

2.資源與環境部是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開展國際合作活動的綜合牽頭機關。

3.在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部、部門和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每一年對本機關開展國際合作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向資源與環境部呈報報告以便匯總、向政府總理報告。

第九章 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職責

第七十三條 政府、部、部級機關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工作中的職責

1.政府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統一實施國家管理。

2.在實施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工作中,環境部部長向政府負責,履行下列職責:

(1)制定、呈報具有權限的上級頒布施行或者依照權限頒布施行和組織施行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各種法律規范文本(法規);

(2)編制、呈報政府批準和組織實施持續開采、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持續開采、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編制、呈報政府總理批準和組織實施省際范圍內綜合管理海岸資源的計劃;

(3)編制、呈報政府總理批準和組織實施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基本調查重點計劃;與科學和工藝部配合匯總、制定、訂貨、實施隸屬于國家級的科學和工藝計劃的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提案、項目、任務;

(4)依照權限頒發、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準許歸還、收回海上打撈許可證;依照權限頒發、重新頒發、延期、補充、停止、收回頒發給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域內從事科研活動的許可證文本;

(5)引導、檢查設立和保護海岸走廊的工作;調查、統計、分類、管理海島資源;

(6)設立、管理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綜合觀測、控制系統;設立、管理國家信息系統、國家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7)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管理海上打撈事宜;

(8)進行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專業技術、業務培訓、培養;

(9)組織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

(10)清查、檢查、裁決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中的上訴、控告;

(11)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

3.部長、部級機關首長在自身的職責、權限范圍內履行下列職責:

(1)參與編制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參與編制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并且在戰略、規劃一旦獲得批準后予以組織實施;

(2)依照本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牽頭組織實施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各種項目、提案,履行進行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調查、科學研究的職責;

(3)與資源與環境部部長配合,為外國組織、個人在越南海域從事科研活動頒發許可證;

(4)對屬于自身管理范圍內的海洋和海島資源進行統計;

(5)對海洋和海島的污染狀況、各種海洋和海島區域的水質、沉積、各種生態體系和生物多樣性現狀進行觀測和評估;依照本法和《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對源于陸地、源于海洋和海島上各種活動的各種污染源進行調查、統計、分類、評估;

(6)在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活動中與國家搜救委員會、資源與環境部配合;

(7)在設立和運行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綜合觀測、控制系統中與資源與環境部配合;向資源與環境部提供屬于管理領域內的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信息、信息資源數據;

(8)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

(9)對有關屬于管理領域內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情況進行評估,并且每年定期向資源與環境部報送。

第七十四條 各級人民委員會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工作中的職責

1.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在自身職責、權限范圍內履行下列職責:

(1)依照權限制定、頒布和組織施行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各種法律規范文本(法規);

(2)組織實施持續開采、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組織實施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持續開采、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編制、批準和組織實施管理范圍內的海岸資源、環境的綜合管理計劃;

(3)組織實施對海洋和海島資源的各種科學研究、基本調查、統計活動;

(4)依照權限頒發、重新頒發、延期、修改、補充、準許歸還、收回海上打撈許可證;

(5)設立和管理保護海岸的走廊;依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和管理海島資源的檔案;

(6)建設和管理地方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信息系統、信息資源數據庫;

(7)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管理海上打撈事宜;

(8)組織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

(9)清查、檢查、裁決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中的上訴、控告;

(10)定期匯總、向資源與環境部報告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情況。

2.沿海縣、郡、(縣級)市、省轄市人民委員會和沿海同級行政單位在自身的職責、權限范圍內履行下列職責:

(1)組織施行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法律規范文本(法規);

(2)依法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尚未開發、使用的海洋和海島資源;

(3)保護地方范圍內的保護海岸的走廊;與機關、組織配合保護設置在轄區內所管理的海洋和海島資源觀測、控制系統;

(4)參與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跟蹤、發現和參與處置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海岸線坍塌、倒塌的事故;

(5)組織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

(6)定期匯總、向直接上級人民委員會報告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情況。

3.沿海鄉、坊、鎮人民委員會在自身的職責、權限范圍內履行下列職責:

(1)組織施行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法律規范文本(法規);依法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尚未開發、使用的海洋和海島資源;

(2)保護地方范圍內的保護海岸的走廊;發現和參與處置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海岸線坍塌、倒塌的事故;

(3)組織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

(4)定期匯總、向直接上級人民委員會報告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情況。

第七十五條 越南祖國陣線及其各個成員組織的職責

越南祖國陣線及其各個成員組織在自身的職責、權限范圍內有責任與國家的各個管理機關配合開展宣傳工作,以便人民群眾參與卓有成效地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持續不斷和嚴格認真地執行《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法》的各項規定;回答社會上的各種質疑,依法對在實施管理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任務工作中國家機關的活動進行監督。

第七十六條 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工作中開展配合的原則、內容

1.配合的原則:

(1)確保統一、聯合、聯區管理;確保同步、卓有成效、明確劃分每一個機關在牽頭、配合實施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工作中的職責;

(2)執行各項配合任務的工作應當要在所賦予的職能、任務、權限的基礎上予以實施;遵守本法和相關法律的各項規定;

(3)在執行各項配合任務的工作中應當要依法保守國家的秘密、保守信息秘密;保障國防、安全、海上安全;

(4)不得妨礙合法從事開發、使用海洋、海島資源的各項活動和組織、個人在越南各個海域所從事的其他各項活動。

2.配合的內容:

(1)制定、實施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細則;

(2)編制和組織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戰略;編制和組織實施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編制和組織實施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綜合管理海岸資源、保護海岸環境的計劃;

(3)管理、實施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調查、科學研究活動;

(4)設立有關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綜合觀測、控制系統;建立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系統、海洋和海島資源、環境的信息資源數據庫;

(5)控制海洋和海島環境污染;應對、克服海上溢油、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6)組織開展有關海洋和海島方面的宣傳工作;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

(7)開展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

(8)清查、檢查、裁決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中的上訴、控告;

(9)法律所規定的其他各項內容。

3.政府規定在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工作中各部、各個部門、各地配合機制的實施細則。

第七十七條 關于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報告

1.資源與環境部有責任每年定期編制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報告并呈報政府。

2.各部、各個部門有責任每年定期編制賦予管理的行業、領域范圍的管理基本調查、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活動的情況報告,報送資源與環境部。

3.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每年定期報告所管理范圍內的管理基本調查、開發、使用海洋和海島資源、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綜合管理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情況,報送資源與環境部。

4.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詳細規定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方面的報告內容、方式、時間。

第七十八條 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監察

有關綜合管理海洋和海島資源以及保護海洋和海島環境的監察事宜依照《監察法》的規定執行。

第十章 施行條款

第七十九條 承接條款

1.自本法予以公布之時起,應當要保持原貌,自歷年平均漲潮水位線高度至陸地方向,或者由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依照資源與環境部的說明予以確定的至島內方向,直至依照本法的規定設立保護海岸走廊時算起,不允許在100米的范圍內進行投資、新建工程,下列各種情形除外:

(1)新建為國防、安全、預防自然災害、海岸坍塌、應對氣候變化、海水上漲、保存和發揮各種文化遺產的價值目的提供服務的工程;

(2)新建的經國會、政府、政府總理、部、中央機關負責人、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議會、人民委員會決定投資主張的為國家、公共利益服務的投資項目工程;

(3)建設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已經決定投資的投資項目工程,或者建設具有權限的國家機關在本法予以公布之前已經頒發建設許可證的工程。

2.自本法生效之時起,在十八個月的期限以內,沿海省、中央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有責任設立屬于管理范圍內的保護海岸的走廊。

3.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各種開發、使用資源的規劃以及部門、地方的發展規劃可以繼續實施直至予以檢查、調整,使之與使用海洋的規劃、計劃相適應,使之與業已批準的持續開發、使用海岸資源的總體規劃相適應之時。

第八十條 施行效力

本法自2016年7月1日起生效。

第八十一條 實施細則

政府、法律中被賦予的具有權限的機關規定本法的實施細則。

本法經2015年6月25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十三屆國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國會主席 阮生雄(已簽署)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教授 米 良 譯

猜你喜歡
資源環境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
資源回收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日韩无码白|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婷婷成人综合|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操操操综合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激情综合五月网| 福利国产在线|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69视频国产|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无码a∨| 久久综合激情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97狠狠操| 色悠久久久|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资源在线|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AV在线天堂进入|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69av在线|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人与鲁专区|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精品1区2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91娇喘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