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娟
山東省費縣新莊中心衛生院婦產科,山東臨沂 276000
大量的臨床研究均表明,母乳對于促進嬰兒健康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價值,是嬰兒最理想化的食物,其中所包含的各種營養物質十分適宜于嬰兒的吸收與消化,同時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嬰兒的免疫能力,降低嬰兒的患病率[1]。但隨著近年來剖宮產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許多產婦選擇接受剖宮產生產方式,在剖宮產后由于手術創口疼痛,以及受到體位限制等影響,經常導致產婦對母乳喂養喪失信心。同時由于孕婦缺乏相關的乳房生理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嬰兒無法有效獲取母乳。該次研究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探討了在產前實施針對性乳房保健指導對母乳喂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所選取的目標對象均為2015年3月—2017年3月來該院接受產前檢查的待產婦,共451名,將產婦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共215例,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8.7±5.4)歲;孕周 18~37 周,平均(28.5±4.2)周;孕次:1~3 次,平均(1.6±0.5)次;分娩方式:自然分娩 108名,剖宮產107名;文化程度:小學21名,初中102名,高中62名,大專及以上30名。觀察組共236名,年齡 20~37 歲,平均年齡(28.5±5.2)歲;孕周 17~36周,平均(29.2±3.7)周;孕次:1~3 次,平均(1.5±0.6)次;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20名,剖宮產116名;文化程度:小學23名,初中113名,高中68名,大專及以上32名。對比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孕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常規統計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宣教方法對產婦實施乳房保健指導。觀察組:采取針對性乳房保健指導,具體包括:①乳房清潔護理。乳房的健康清潔不但有助于產婦在產后哺乳的順利進行,并且也可避免發生乳管阻塞現象,從而誘發乳房脹痛。可初乳出現時較易產生出結痂,需采用軟膏對其進行軟化處理,而后利用溫水擦拭。在乳房護理過程中應盡量暴露在陽光照射條件下,每天采用干凈毛巾與溫水清洗,擦拭時要注意動作輕柔以免導致乳頭刺激或產生酸痛感;指導孕婦在清洗過程中可在大拇指與食指上涂抹少量油脂,按壓于乳頭上輕柔轉動約1 min左右,使油脂可均勻覆蓋于乳頭表面,以增強乳頭韌性,減小皸裂等并發癥的發生率。②乳房異常處理。在懷孕期間乳房由于受到激素的作用影響,乳腺泡發育、乳管增生,乳房常會產生觸痛、脹痛等不良感受,尤其是在臨近生產時癥狀將更加顯著。另外,有一些孕婦會放棄穿戴乳罩,這種做法不但會導致乳房外形發生改變,同時還將會導致母乳喂養難以長期維持。因此應選用合適乳罩正確穿戴,避免乳頭與內衣的直接接觸,以減緩不適感受,保持乳房外行的美觀性,維持長期性的母乳喂養。此外,還有部分產婦會出現乳頭內陷情況,這將會導致乳汁淤積、無法正常哺乳,嚴重者甚至會引發乳腺炎。針對這一情況,可采用雙手大拇指貼進凹陷乳頭位置,用力下壓乳房,而后逐步向乳暈部位向外推移,每日晨起或睡前反復進行5次左右。
在對產婦實施相應的保健指導措施后,于產后對其母乳喂養效果做出評價。良好:產婦在白天與夜間均可給予嬰兒充足的母乳喂養,從不間斷,母乳缺乏者采用湯匙喂養,嬰兒吸吮能力強,產婦及其家屬完全認同母乳喂養;一般:只在白天可堅持給予嬰兒母乳喂養,夜間未能給予母乳喂養,母乳缺乏者采用湯匙喂養,嬰兒吸吮能力較強,產婦及其家屬對母乳喂養認同度高;差:白天有時中斷喂養,夜間未能給予母乳喂養,母乳缺乏者采用奶瓶喂養,嬰兒對奶瓶產生依賴性,吸吮能力一般,產婦及其家屬對母乳喂養接受度低;無效:白天與夜間均未能夠給予嬰兒母乳喂養,嬰兒嚴重依賴奶瓶,吸吮能力差,產婦及其家屬未建立起母乳喂養觀念[2]。總有效率=(良好+一般+差)/總例數×100.00%。
將上述一般性資料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展開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對組間結果進行對比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兩組產婦分別采取了相應的保健指導措施后,觀察組的母乳喂養總有效率達到了95.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12%,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效果對比[n(%)]
母乳喂養是目前在醫學界普遍認同的一種嬰兒喂養方式,對于產婦的康復、培養母嬰情感,特別是對嬰兒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產婦的身體情況將直接決定著乳汁質量,同時乳頭凹陷、皸裂等不良現象的出現,也會導致嬰兒無法正常獲得充足的母乳,產婦缺乏相關的乳房保健之時,將會導致其堅持母乳喂養的自信心嚴重不足[3]。
在該次研究中,就針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產前針對性乳房保健指導,結合產婦的文化程度與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開展了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工作,極大的提升了新生兒母乳喂養率。此結果提示在今后針對產婦所開展的產前宣教工作中,應重點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護理工作的“人性化”,這不但有助于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更加關鍵的是能夠使產婦理解宣教內容,真正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價值,從而提高母乳喂養率[4]。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產前孕婦開展宣教工作時,可采取針對性乳房保健指導措施,能夠顯著提高新生兒母乳喂養率,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