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

每一次對何殿倫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電影《村支書——何殿倫》展現了一個比以往文字記錄更加鮮活的何殿倫,與其說這是對一位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跡的深情刻畫,不如說是對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真實寫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不得不讓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潸然淚下的感動。
當我們大喊著為人民服務時,何殿倫早已身體力行,追趕在抗旱增產的田地里;當我們高唱著為社會主義奮斗終身時,何殿倫早已沖鋒陷陣,鏖戰在民生戰場的第一線;當我們嘻笑著為自己的應盡之責邀功請賞時,何殿倫早已默然離去,隱身在滿目蒼翠的大山中。堅持、倔強、忍耐,給保山人民鑄造了一位心懷大愛的村支書。無法想象,能夠這樣感天動地的,竟然是一位滿頭白發的黑瘦老人。
一
鏡頭組合一:何殿倫身體力行,為鄉親們致富尋出路。雖未找來水源,但其行為足以讓人感動,最終天降甘霖,峰回路轉,百姓脫離苦海。
雖然最后突如其來的暴雨讓人覺得有些偶然,但是,當很多偶然堆疊在一起時就成了必然。何殿倫從未心存僥幸地以為上天會在短期內普降大雨,為了掀翻持續大旱這道坎,他事事親力親為,帶領當地百姓作出了很多努力,可惜這道坎實在是太大了,人的力量已然不能左右,正當他準備為百姓厚著臉皮向國家請求救濟糧時,天空卻突降暴雨,這場雨滋潤著龜裂的大地,清洗著百姓臉上的愁容,大旱這道坎轉瞬間不攻自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信念,而何殿倫心中的信念源自于人定勝天,毫無疑問,這次正是這位“神”拯救了他,拯救了當地的百姓。
有時候,當我們付出了很多,覺得身心疲憊想要突然放棄的時候,只要再堅持一小會兒,興許我們將永遠不用去體會什么是前功盡棄。
鏡頭組合二:何殿倫知道鄉親們一時拿不定主義,用自己的土地栽茶樹給大伙示范,硬是把鄉親們領上改土種茶路。
時下,我們的部分黨員干部空喊了無數次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到頭來真正享受服務的卻是自己本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同海,人稱“許三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解放軍原海軍副司令員王守業等等。國企、政府、軍隊,無一不代表著國家的形象,無一不代表著人民的利益。或許,與何殿倫相比,他們的條件很優越,優越的資金狀況,優越的人脈資源,優越的服務平臺,只是最終還是沒能兌現為人民服務的諾言。
鏡頭組合三:何殿倫聽取志超的建議,為了從根本解決茶園的缺水問題,下定決心帶領鄉親們攔河筑壩,何殿倫不顧自己安危,寒冬臘月跳進剌骨冰冷的河里,建起了水庫,茶園從此不再有后顧之憂。
鏡頭組合四:何殿倫身為支部書記,事事為老百姓生活著想,把自己獻給了核桃壩村。
看著何殿倫書記這樣的村支書,不由得讓人思考我國一些官員貪腐問題。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國官員的腐敗問題根源是制度問題。只是,人類社會從對制度的轉變到接納必須經過時間的考證,十年、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用產品的生命周期作比喻,產品的導入期對應制度的出臺,成長期與成熟期對應制度的施行,衰退期對應制度的下架。最初的奴隸制到封建專制的易主是這樣,封建專制的消亡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亦是如此,然而,這期間無一不是以人的建設來帶動制度的建設,沒有人的作用,制度即便有天衣無縫般的健全,那也只是一紙空文。總之,不能離開人這一社會主體來空談制度,回歸社會本位,當下我們需要更多像何殿倫這樣的官員去引導、建立健全適合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制度。
二
由于電影時長的限制,一個多小時總時長的電影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有限的,電影中所表現的只是何殿倫先進事跡的冰山一角。
和眾多英雄式的電影不同,影片最終以何殿倫帶領鄉親們看著自己辛勤勞動成果,萬畝茶園郁郁蔥蔥的故事情節收尾,通過萬畝茶園來寓意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和人類改造自然的不竭動力,最終并沒有用煽情的鏡頭、文字去記錄何殿倫同志逝世的瞬間,我想這也應該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她大概是想給觀眾留下一個活著的何殿倫吧!
他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在他母親病情危重時,他顧不上許多,全心想著核桃壩村。他生前有一句話:“我這個村支書記是為核桃壩村人當的,不是給何家人當的。”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他是一個聰慧機智的人。為了節約水源,核桃壩村幾個組輪流灌溉,一天,兩個組為霸占水源而爭吵不休,村民聚集在田埂邊,場面混亂。何殿倫背著手來到兩位爭的目紅耳赤的劉隊長旁邊,劉隊長們問他,您說這個事如何解決?他慢條斯理地說,你們兩位置對調,你去當那個小組的隊長,他來當這個組的耿長。說罷走了。兩位組長面面相覷,隨后露出笑容。何殿倫的一句話,讓他們各自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從而互諒互讓。
他是一個單純執著的人。何殿倫平常沉默寡言,處事低調,但是他心里頭想很多事,看得也遠。為了鄉親們過上富裕生活,他帶領一幫年輕人改荒山種茶樹,一種就是幾十年。從他40多歲改造荒山,一直到他離開我們,那些苦和累就不說了,對老人來說,主要是孤獨和寂寞,他心中對于大亮山、對老百姓一定是有大愛的。還有一種頑童的個性,單純、執著,他想辦一個事情,就一定要辦成。他不會受外界的任何影響,外界的東西不會左右他。
何殿倫的故事,像他栽的茶樹一樣多。我們記錄和展現的,只是屈指可數的幾件。他幾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他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是基層村干部的優秀代表,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楷模。
學習何殿倫,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何殿倫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每個基層黨員就要像何殿倫那樣,始終保持黨的優良傳統,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始終把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當做工作的突破點,把維護農民利益、構建農村和諧當做工作的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和肯定當做前進的動力。
學習何殿倫,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何殿倫同志擔任村支書長達30年,但從沒有為家人謀過私利,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里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隨時做好長期扎根、全心投入的準備。
學習何殿倫,就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執著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把“我一定要鄉親們帶上致富路,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
何殿倫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煉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干。要保持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結語
雖然何殿倫已經離我們而去,可我們知道,每棵茶樹都看到了他為綠染核桃壩付出的艱辛,那藏在心里的層層疊加的年輪,是它們積攢下來的對何殿倫的深刻記憶。歌頌孔繁森的《公仆贊》中有這樣一句歌詞“你是一棵大樹,身后成長著萬畝森林”,用在何殿倫身上,同樣名副其實。一座大山,千棵茶樹,萬顆心靈,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