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春
【摘 要】《綱要》指出,幼兒園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本著立足于本園實際的理念,我們因地制宜,挖掘農家文化資源,使其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運動興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家文化;戶外體育;開展活動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戶外體育自選活動作為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它也成為貫徹實施幼兒體育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
我園地處城鄉交界,周邊有著豐富的資源:一望無際的田野、清澈的小河、茂密的竹林、快速發展的工業、第一中學、實驗小學名校……本著立足于本園實際的理念,我們因地制宜,挖掘農家文化資源,使其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運動興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一)全園總動員,充分挖掘農家文化可利用資源
積極向教師、家長、社區等宣傳利用農家文化資源的意義,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能被我們所利用的農家文化資源。
1.教師資源的發揮
每一位幼兒園老師都是收藏家,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的思考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因此在本次的課題研究中,我園教師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也帶動了其他資源的有效發揮。
第一,反復研討,交流可挖掘資源。全園教師分年段,分小組經過反復交流研討,羅列出各種可利用的農家文化資源,為收集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參觀取經。學園組織教師參觀姐妹園、美麗鄉村、特色農家、小區里的運動區、特色商店等的環境創設,借鑒其農家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經驗。
第三,結合本園實際,篩選可利用資源。在琳瑯滿目的農家文化資源中,篩選出適合本園利用的資源,為收集工作打好基礎。
第四,收集各種可利用資源。教師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開始著手收集各種農家文化資源。如,石磨、簸箕、扁擔、藥捶、軍用水壺、風鼓、魚網等。
2.家長資源的利用
第一,教師和家長交流討論可利用資源。我們有豐富的家長資源:有來自農村的家長,有來自工業區的家長,有自家經營農場、特產店的家長,他們能為我們收集各種各樣的農家文化資源。在教師的引領下,家長積極參與到農家文化資源的挖掘活動中。在和教師的交流討論中,他們推薦了豐富有趣的農家文化資源,如,水井轆轤、紡線、跳格子、走田埂、抓石頭等。
第二,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可利用資源。有了明確的收集目標,家長帶孩子一起到山上、田里、小河邊收集各種資源。如來自農村的家長為我們收集了竹子、籃子、扁擔、木頭、木樁、石頭等材料。在工廠工作的家長為我們收集了輪胎、毛線、布料等。來自農場的家長為我們收集稻草、麻繩、斗笠、竹筐等。這為戶外體育活動中材料的開發和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3.社區資源挖掘
幼兒園周圍也有著豐富的社區資源,如教師新村的運動區、實驗小學資深體育老師、五里街翁公祠白鶴拳傳人、美麗鄉村——大羽村等。幼兒園組織教師積極和社區互動,吸引社區支持并參與幼兒園農家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來。
(二)巧用農家文化資源,制作操作性強的運動器械
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來的材料比較零碎、種類繁多,我們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有自然地理資源、社會發展資源、人文歷史資源等,教師將這些資源分門別類,按計劃選擇有再造或再利用可能性的材料,制作操作性強的運動器械,投放到相應的區域中。
1.自然地理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巧用竹子、木頭、藤條、稻草、麻繩等自然資源,制作成竹轎子、竹籃、畚箕、簸箕、竹篩、扁擔、竹橋、竹梯、竹圈、木樁、平衡木、藤圈、藤繩、草繩、草盤等器械。
2.社會發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巧用輪胎、毛線、布料、線筒、紙皮等工業資源,制作成山洞、塔臺、球門、投籃、毛線繩、舞龍舞獅、紙箱汽車、紙坦克等運動器械。
3.人文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請白鶴拳傳人潘先生到幼兒園教老師和孩子學習白鶴拳基本動作。幼兒園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小舞臺供教師和孩子們練拳使用。在大班的早操中融合了白鶴拳,更加凸顯農家文化資源的利用價值。
(2)請實驗小學資深名師體育老師邱老師到幼兒園教老師學習早操、隊伍練習等的手勢、口令等的運用。邱老師還經常到幼兒園組織體育活動示范課,讓教師了解規范的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3)幼兒園創設了一個富有農家特色的區域——農趣小厝,將收集來的風鼓、藥捶、紡線車、土人、石磨、水缸……等各種傳統農具科學擺放。
山間田野,民間傳統文化……這是特定的地域環境蘊涵著的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
(三)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創設運動區域
結合《指南》中關于幼兒動作發展的領域指標,幼兒園將場地進行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創設出民間游戲區、輪胎區、負重區、觸跳、攀爬區、快跑區、跳區、球區、繩區、大型運動器械區等九大運動區域,讓孩子各項運動能力在各種區域中得到發展。同時在各區域配上相應的圖標,方便老師和孩子辨認和選擇。
九大運動區域的創設,從形式、材料、內容和環境等方面不斷優化戶外體育活動,增強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實效性,使戶外活動變得更豐富,幼兒更喜歡參加體育運動。45分鐘的戶外體育運動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活動。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J].考試,2015.10
[2]章從文.孩子的健身良法:戶外活動[J].幼兒教育2009.
02
注: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利用農家文化資源創設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15-36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