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通訊員 / 楊聰 黃欣 羅奧
安心駐村 放手干事
——銅仁市關懷激勵機制促干部在脫貧一線擔當作為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通訊員 / 楊聰 黃欣 羅奧
銅仁市對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在培養使用、表彰獎勵、待遇保障、人文關懷、撫恤救助、能力提升、創新創業、容錯糾錯八個方面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部擔當作為,凝聚昂揚向上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要以父親為榜樣,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7月2 5日,在德江縣中醫院骨科病房,泉口鎮豬場村村委會副主任田維濤已臥床2 0天,其子田茂松眼噙淚水,話語堅定。
田維濤,當了十多年村干部的老黨員。7月6日晚,他在騎三輪車如常給村民免費運物資回村途中不慎翻車,致右腳胚骨處粉碎性骨折。接報后,正在開會的泉口鎮全體干部趕赴現場,將田維濤送進醫院,并整夜守護在手術室前。各級領導干部也紛紛前往慰問、鼓勵。
事業之成、發展之興,關鍵在干部。為緊緊抓住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這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銅仁市對有貧困村(納入建檔立卡)的鄉(鎮、街道)干部、村干部、聯系幫扶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成員、農技人員等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在培養使用、表彰獎勵、待遇保障、人文關懷、撫恤救助、能力提升、創新創業、容錯糾錯八個方面強化正向激勵。此舉,激發干部擔當作為,凝聚昂揚向上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為事之要,唯在得心。一系列激勵制度,讓上萬名機關黨員干部爭到一線建功立業,提振了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信心和決心,讓他們敢于擔當奉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川巖村原支書張曙光,2 0年如一日,帶領村民修公路,綠荒山,戰貧困。去年9月,在幫助貧困戶修建房屋時,不慎永遠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4 8歲的張曙光走了,留下老父、病妻和兩個尚未成家的兒子,一家人頓時陷入困境。
銅仁市委主要領導說:“絕不能讓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流血又流淚!”
前不久,印江自治縣為張曙光父親張羽松安排一套保障房,讓其安度晚年,并一次性向其家屬發放撫恤金近2 0萬元、關懷救助基金5萬元,號召全市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其感人事跡。
脫貧攻堅任務重,鄉村干部不好當。過去,一些機關干部認為被派到基層是遭“打整”, 幫扶駐村往往只能派快要退休的“老實人”;基層干部想方設法調進城,農村能人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當“村官”。
黨組織對張曙光的認可、對其家人的關懷,激發了廣大身處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2 0 1 6年從印江新聞中心到杉樹鎮任黨委副書記的盧旭峰表示:“不為全鎮的脫貧攻堅干出成績,我決不申請調回城。”
“就算拄著拐杖,我也要走完剩下的脫貧攻堅路!”7月2 4日,萬山區下溪鄉高山葡萄園里,鄉組織委員、官田村“第一書記”張程正與村民商量今年的葡萄銷售。
今年1月初,張程冒雨騎摩托車替官田村一老人送低保救助申請書,不慎摔斷了腿。手術后,還沒有痊愈的他一瘸一拐又奔赴脫貧攻堅戰場。
對于張程這種在脫貧攻堅一線受傷的干部,銅仁市為其解決醫療費用。且由于張程在駐村工作中表現突出,萬山區選拔其擔任副科級干部。
優先培養使用,是銅仁關懷激勵機制的基礎,各級黨委、黨組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優秀干部的主渠道。
今年以來,銅仁對年度考核為“優秀”的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年終績效獎金在所在單位考核等次上浮1 0%;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由派出單位保障其學習培訓、食宿補助、交通費用、人身體檢、人身意外保險共計1萬元的駐村工作經費。

銅仁建立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正向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圖為松桃自治縣木樹鄉“干群連心·同步小康突擊隊”為煙農栽種煙苗。(松桃自治縣縣委組織部供圖)
關懷激勵機制,讓銅仁基層干部積極性更高,征戰貧困啃下“硬骨頭”信心更足。
7月6日,石阡縣向白沙鎮白沙村、龍井鄉貓寨村等8個村的村干部集中發放職業化考核首月工資。白沙村支書田儒軍拿到3 6 0 6元,他說:“我一定再接再厲,帶領白沙村、谷米寨村搞好集體經濟,確保兩村貧困戶早日脫貧。”
如今,該縣被納入村干部職業化考核管理的8個村都主動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村。
火熱的7月,萬山區謝橋街道龍門坳村,竹蓀基地、精品水果等產業遍地開花;德江縣桶井鄉金盆村,花椒、羅漢果、火龍果等產業豐收在望。
一個個為群眾帶來脫貧致富希望的產業,見證的是鄉村干部的擔當和作為。
擔任金盆、鳳凰、七里三村聯建支部書記的熊勁松是一名在讀博士,原本可以留在省城,或選擇到縣直機關。但今年5月,他主動遞交申請,要求到桶井這個極貧鄉最偏遠的村當村干部。
“干事創業環境好,再苦再累都值得。”雖然到村不久,熊勁松對三個貧困村的情況了然于胸,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帶領村民完善基礎設施,規劃產業發展,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前不久,他也被提拔為副科級干部。
在銅仁脫貧攻堅戰場上,像熊勁松這樣的一線黨員干部,受真情感召,得政策關懷,能夠放開手、放寬心,各展所長,在脫貧攻堅“大比武”中比出了精氣神。
沿河自治縣思渠鎮一口刀村,因偏遠、缺水、少地,已有近2 0 0戶通過易地搬遷扶貧工程遷至碧江城區生活,實現了“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但村支書朱永學等村干部堅決留下來,帶領未搬遷的村民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進企業、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種養業,決心和搬遷戶比一比脫貧致富速度。
為政之要,首在得人。銅仁市還出臺提升執行力、容錯糾錯、考核問責等一系列制度,為一線干部搭建干事創業平臺,提供更多服務與保障。
眼下,隨著《關于做好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關懷激勵工作意見》深入推進,既進一步拓寬了一線干部培養路徑,又提振了一線干部的工作信心和決心,形成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濃厚氛圍,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決勝之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統計,目前銅仁市各地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進行崗位調整、提拔使用、交流重用、破格提拔人數達4 6人;已定向招聘村支書、副支書,村委會主任、副主任人數2 6人;已考核聘用“一村一大”、西部計劃、“三支一扶”服務人員到鄉(鎮)事業單位2 4人;開展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培訓5 5 3期2 5 2 8 0人次;組織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健康體檢1 1 3 5 5人。今年“七一”表彰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中,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占8 8.6 4%。
(責任編輯 / 張蓓 王煥茹)
短評:
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關懷激勵機制值得關注
鄉村干部直接面對廣大農村群眾,常年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是農村產業發展、社會穩定的主心骨,任務艱巨,擔子沉重。
“事業興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導向。”要凝聚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要靠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干部,主要取決于激發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
為了讓鄉村干部安心扎根農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從生活上、工作上給予更多關懷,晉升上給予更多傾斜照顧,銅仁市推出的干部激勵機制,看得見、摸得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