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劉悅
亮拳頭產品 展貴州實力
——貴州首屆裝備工業博覽會觀察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劉悅
貴州首屆裝備工業博覽會簽約項目20個,涉及內銷貿易、進出口貿易、軍民用等領域,簽約總金額折合人民幣近56.3億元,拉動貴州省裝備企業達成投資貿易及產學研合作意向簽約573億元。
地空導彈、戰斗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極地全地形車、3D打印、機器人、載人航天飛行器關鍵配件......這些平時難以見到的高、精、尖產品,卻在6月28日至7月1日舉辦的“2017貴州裝備工業博覽會暨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云經驗交流會”上與廣大市民來了一個“親密接觸”。
此次貴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裝備工業博覽會,展廳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有260家參展企業,來自全省各地的1350件展品如數登場;共簽約20個項目,涉及內銷貿易、進出口貿易、軍民用等領域,簽約總金額近56.3億元,拉動貴州省裝備企業達成投資貿易及產學研合作意向簽約573億元。
山鷹教練機、發動機模擬試車臺、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分別獲得本次貴州裝備工業博覽會優秀展品第一、二、三名。

6月28日,2017貴州裝備工業博覽會暨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云經驗交流會在貴陽開幕。(貴州省經信委供圖)
為期4天的裝備工業博覽會,共接待觀眾26000余人。其中,來自德國、英國、捷克、伊朗、緬甸等國的客商100余人。市民們不僅近距離接觸到了高、新、精、尖的裝備工業設備,更是親身感受到了貴州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強大自信。
“媽媽你看,這個機器人會自己搬貨呢。”在貴陽國際會展中心的一號展館,來自中航電梯的搬運機器人吸引了大批觀眾尤其是小朋友們的目光。
博覽會上,像這樣的高端智能制造很搶眼。在智能制造展區,貴州億豐升華科技機器人有限公司帶來的機器人“小胖”一出場就成為了二號場館的“人氣王”。“來和我一起跳舞吧。”小胖伴隨這音樂上下走動,還擺弄著它的“小手”。
“這款機器人有商用服務型和家庭服務型兩種,集自主交互、遠程控制、娛樂、教育、服務多功能于一體,可廣泛運用于學校、銀行、商場、影院等范圍。”億豐升華科技的工作人員向來參觀的觀眾介紹道,“同時它還是小朋友的最佳玩伴,小學全科教育、名師名校輔導它都能行。”
“如果這個產品能廣泛運用,停車難的問題就能緩解了。”現場參觀的市民莫道洪對著正在展出的“智能停車庫”豎起了大拇指。
據悉,此次貴州航天南海科技公司展出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包括垂直升降、垂直循環、升降橫移三種類型,前兩種分別適合商業中心、老舊小區,后一種由于成本低廉,適用環境更為廣泛。同時,其智能停車庫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實現“無人值守”的產品。
“我們的‘智能停車庫’,運用大數據技術與‘云停車平臺’相連接,可以實現預約停車、預約取車、線上付費、車輛防盜等功能,省時省事,方便實用。”航天南海科技營銷總監袁文舉說。
在此次裝備工業博覽會上,貴州眾多科技公司帶來了他們最新研發的智能產品,包括工業3D打印機、V R游戲設備、民用無人機等,極大地推動了貴州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華麗轉變”,給貴州制造業增添了一朵絢麗的“智能之花”。
航天員楊利偉出艙時航天服配備的電池、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電池、神舟系列飛船使用的配套電池……這些在我國航天航空事業中扮演“電源心臟”的電池,都來自于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
此次展會上,梅嶺公司展出的空間站艙外航天服電池,解決了鋅枝晶生長、氣體鋅等多項未能攻克的技術難題,其技術一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市民楊宇民感嘆:“這樣用于航天設備上的電池從未見過,沒想到制造這樣‘高大上’產品的企業就在我們貴州。”
紅黃相間的外形,長長的“手臂”,來自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的工業裝備車一字排開,氣勢恢宏。
“這款無限遙控清障車是我們6月份最新研發生產的產品。”詹陽動力市場部部長王曉帆說。這款清障車能無限遙控操作距離2公里,連續續航能力達20小時,適用于交通事故、建筑物垮塌、火災、隧道搶險等災難現場的遠程無人應急搶救作業。
同樣帶給人視覺震撼的還有來自貴飛公司的鷂鷹系列民用無人機。它于1999年開始研發,2003年12月成功實現首飛,2007年4月正式交付用戶。“鷂鷹”無人機原是軍用產品,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是我軍裝備量最大的高科技無人機裝備。

貴州首屆裝備工業博覽會向全省、全國人民展示了貴州裝備工業發展的水平。圖為參展的森林滅火彈。(省經信委供圖)
在6月29日舉行的本屆裝備工業博覽會六大主要活動之一的民用無人機產品應用推介會上,“鷂鷹”民用無人機進行了現場交接儀式,貴飛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苗勇和貴州第三測繪院葉瑋院長上臺進行民用“鷂鷹”無人機的現場交接。推介會也借助這次全省無人機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交流平臺,促進貴州省無人機技術交流,推動貴州省無人機產業發展。
以“創新、融合、智造、協作”為主題的貴州工業裝備博覽會,其主要目的在于展示貴州在“三線建設”以后形成的裝備制造業的實力,以及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同時,通過裝備工業博覽會向全省、全國人民展示貴州裝備工業發展的水平,提振貴州工業戰線的士氣、勇氣及發展信心。
2016年,貴州成功獲批中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智造”迎來重要機遇。以智能制造為著力點,依托大數據優勢,貴州建設了工業云平臺,并將工業云作為全面實施“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的主平臺,幫助傳統企業借助該平臺實現改造升級。同時,在改造升級過程中,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重點示范項目,為貴州“制造”走向貴州“智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對此,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強表示:“‘十二五’以來,我省裝備工業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20億元,工業增加值389.8億元,增速達到24%,高于全省工業增速14.1個百分點,總產值在工業中的占比達14.4%,成為我省工業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貴州省裝備工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3家,國家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2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20家,省級重點實驗室5家,形成了較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希望貴州充分利用大數據產業優勢,進一步融入《中國制造2025》發展體系,壯大中國“智造”。
(責任編輯 /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