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建梅
旅游業興起 古寨群眾過上新生活
文_劉建梅
打旅游牌、吃旅游飯,務川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依托旅游業發展,群眾過上了幸福新生活,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5000多元。
“漢磚”青瓦、柳絲高墻,迷宮般的石頭古巷、精致的鏤空雕刻、軒昂的申佑祠堂、神秘的寶王塑像……務川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龍潭古寨以悠久的歷史、精美的建筑及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游客。依托旅游業發展,龍潭村群眾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龍潭村距務川縣城12公里,其龍潭古寨古名“火炭埡”,是仡佬族發源地,已有700多年歷史,被列為全省20個民族文化重點保護建設村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護村寨。
近年來,務川強力實施“文旅引領”發展戰略,打造“仡佬之源·樂活務川”文旅品牌,構建“快旅慢游”體系,先后投入5億多元資金將龍潭村打造為旅游核心景區。
龍潭村變美了,100多個項目紛紛落地,聯戶路通到家家戶戶,智慧旅游大數據遍布每個角落,燈光照亮景區夜空,綠化工程讓景區變成了四季花海,生機盎然。
龍潭村變熱鬧了,背包客、攝影愛好者、文學愛好者、詩人、作家、旅游愛好者紛至沓來。他們穿梭在斑駁的石板路上,或輕輕扣響百年老宅木門聆聽久遠歲月足音,或記錄某院的故事,或拍攝朝陽中的洪渡河風光……
一大早,寨老申福進一家忙開了,頭天晚上有10多個重慶客人來到他家,希望在第二天能感受仡佬族的禮儀三 臺。為了讓遠方的客人感受到仡佬族人的熱情,申福進起床后立即給客人準備了仡佬族豆漿粉,隨后叫上客人一起打糍粑、舂米、推磨,體驗三 臺的籌備過程。
“現在進入旺季了,每天接待二三十桌客人,直到10月后才進入淡季。”申福進滿臉的喜悅。
旅游火了,人氣旺了,老百姓的思想也更活絡了。龍潭村前寨組的曾治修老人是制作仡佬族手工藝品的能手,去年6月,一位重慶游客買了他做的幾雙草鞋,感覺在夏天穿起特別舒服。隨后,這位游客打電話讓曾治修再做幾雙讓他拿去送朋友。這筆買賣讓曾治修的思路一下打開,決定專職加工草鞋、篾雞蛋、草登賣給游客。草登30元一個,草鞋50元一雙,篾雞蛋10元一個,年底老人一盤算,僅出售手工藝品就收入1萬多元。
打旅游牌、吃旅游飯,龍潭村共有4個組3100多人,其中2個組在核心景區。全村從事餐飲業的農戶有40多家、運輸業的有12家,其他的村民或在餐館工地務工,或當保潔員,紛紛實現就業。
“龍潭村成為小康村了!”村主任鄒林書介紹,依托旅游業發展,去年龍潭村人均收入達到15000多元。
(作者單位 / 務川自治縣外宣中心責任編輯 / 哈文麗)

龍潭村龍潭古寨一角。(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鄭德忠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