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永 郝斌 本刊特約記者 張婧
黨員群眾共創甜蜜的事業
樂永 郝斌 本刊特約記者 張婧
雅安——項目帶動集體收益模式
7月7日,火辣辣的陽光下,雅安市雨城區沙坪鎮中壩村五組村民桑作友汗流浹背。他小心翼翼地把蜂箱打開,里面蜜蜂“嗡嗡嗡”地叫。
桑作友面前的幾十個蜂箱,是當地貧困群眾甜蜜的事業。2014年中壩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時,產業為零、既無資金又無項目。2016年,當地結合雅安“黨建扶貧·雙百示范”計劃,以黨費入股蜜蜂養殖項目,以項目帶動集體收益,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產業,近一年來,有效實現了黨員群眾致富和集體經濟壯大的“雙豐收”。
據統計,2016年以來,雅安共有19個貧困村實行項目帶動集體收益模式,在結合實際發展產業中,每個村平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告別了“空殼村”的歷史。
“(左)3—新王剪翅,(上)71—新王剪翅……”桑作友一邊查看蜂箱,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數字代表箱號,每天檢查的情況,他都要記錄下來,以供參考。
蹲在一旁的村民桑世明,拿起一個采漿筐,仔細瞧著里面的蜜:“今年蜜蜂管理得好,蜂蜜產得肯定比去年多。”
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全村的105桶蜂箱,按每桶產蜜10斤-30斤計算,預計全村可實現創收3萬元。這樣的收入,村民在去年還不敢想。
“2014年中壩村被列為貧困村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28戶貧困戶,也沒什么收入來源。”中壩村大學生村干部陳亞娟說,村里平均海拔1100米,屬于典型的中高山村,山高路遠,村民期盼能摘掉“窮帽子”,但村里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青壯勞動力缺乏,如果新發展產業,最好是適合老年人和婦女參與的項目。
2016年,雅安市委組織部啟動“黨建扶貧·雙百示范”計劃,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每年重點培育100個具有“造血功能”、輻射帶動能力強和黨員參與度高的黨建脫貧示范項目,培養100戶帶動能力強和群眾認可度高的黨員脫貧示范戶,引領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產業基地。
何不結合黨建扶貧計劃發展項目?中壩村駐村幫扶工作組成員和村干部,廣泛收集了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初步篩選出蜜蜂養殖、果樹種植、竹編產業等備選項目。在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后,最終確定了產業發展內容——蜜蜂養殖,這樣既可以發揮中壩村自然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又能發揚當地的傳統蜂蜜釀造工藝。
項目通過組織部門審批后,雅安市“黨建扶貧·雙百示范”計劃給予村上2.2萬元專項幫扶資金,再加上整合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產業扶持周轉金、各級幫扶資金,2016年4月,中壩村成立了九巖養蜂專業合作社,包括黨員貧困戶在內的49戶村民,入股成為股東。村集體與合作社簽訂協議,整合投入幫扶資金5萬元,獲得50股股權,占35.3%,成為合作社的最大股東。
合作社成立了,村干部準備帶領村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但此時,從未有過“合作創業”經驗的中壩村村民,卻有了畏難情緒:蜜蜂管得住不,會不會飛走?蜂蜜賣得出去嗎?技術不過關,會不會失敗?部分交錢入股的村民,又很快申請退股。
村民積極性一下子掉了下去。為了消除大家的顧慮,被確定為項目黨員示范戶的王銀明,幫助大家算收入賬,帶領黨員群眾搭建3畝竹木結構生態養殖基地,新建100平方米的取蜜工房,硬化養蜂基地道路。
這樣的示范起到了積極作用,村民再次堅定信心,達成了“脫貧致富是等不來的,關鍵在知難而進;脫貧致富是靠不來的,關鍵在艱苦創業;脫貧致富是要不來的,關鍵在自力更生”的共識,自愿入股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請來專人定期教養殖技術,村民不斷學習摸索,按照值班計劃,精心呵護蜜蜂的成長,保護蜜蜂不生病,提高蜂蜜產量。
“天氣熱起來,就要及時給蜜蜂分桶;蜜蜂生病,就要及時高溫消毒。”貧困戶淳元會加入合作社后,通過實踐培訓,掌握了不少蜜蜂成長的規律。
2016年9月,是合作社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采集蜂蜜的日子,收獲提純蜂蜜50余斤;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再次采集提純蜂蜜150余斤,并很快銷售一空。村集體累計增收1.13萬元,實現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入股的村民也獲得相應分紅,人均增收300元。
為了增加蜜源,中壩村今年種植了5000余株甜柿子,并計劃借鑒蜜蜂養殖經驗,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壯大新產業,助農增收。
“有了蜜蜂養殖、甜柿子和林竹產業發展,今年中壩村就能摘掉貧困的帽子了。”王銀明對中壩村的發展信心十足。截至目前,全村剩余貧困戶1戶,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的目標在望。
實際上,不只是中壩村蜜蜂養殖項目,在雅安開展“黨建扶貧·雙百示范”計劃的過程中,全市2016年已落地100個示范項目,2017年100個項目也已啟動實施。其中,探索項目入股集體收益模式的19個貧困村,試點將“雙百示范”項目資金作為村集體入股本金,切實解決了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僅2016年,每個村平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
“黨建扶貧項目,切實把黨在基層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相融共進。”雅安市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黨建+產業”“黨員+群眾”,不少貧困村實現了找準一個項目、整合一組資源、扶持一批農戶、提煉一套經驗的目標。
據統計,雅安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示范項目的帶動作用,2016年共整合駐村幫扶部門以及農、林、水、交通、扶貧等涉農部門扶貧資金2038萬元,帶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自籌1525萬元,既有效解決了貧困村、貧困群眾生產資金難題,又解決了部分地區脫貧項目碎片化、資金零散化的問題。同時,通過在貧困村確定黨員示范戶,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專業大戶+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涉農企業+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等模式,巧借外力建立產業發展幫扶對子,為示范項目提供了人力、資金、技術等要素保障。
“今年的示范項目已啟動實施,我們將繼續圍繞雅茶、雅竹、雅果、雅藥、雅魚‘五雅’特色優勢產業,嚴格做好示范項目和示范戶的篩選確定工作,著力壯大集體經濟,放大社會效應、起到帶動作用。”雅安市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作者單位:雅安市委組織部/雅安日報社)(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