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梅
(上海市同濟初級中學 上海 200433)
上海市校園足球的發展研究①
沈少梅
(上海市同濟初級中學 上海 200433)
通過對上海市校園足球的發展研究進行論述,指出目前校園足球面臨的主要問題。建議:組織更加符合會員學校教練員需要的培訓和增加對教練員優惠支持;通過教練員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來提高每次訓練課的教學質量;利用科技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上海足球的教練資源,擴大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上海市 校園足球 一條龍
“校園足球、青少年足球、校園足球一條龍”等詞語頻繁見諸媒體,成為近幾年體育相關領域的關鍵詞,只要涉及到體育相關的發展狀況,校園足球就會不斷的被提及。找出上海目前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對于上海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很有必要。
1.1 研究對象
文章以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上海市校園足球會員學校的一線教練員發放問卷50份,實際回收46份,回收率為92%,其中有效問卷46份,有效率為100%。
2.1 教練員參加聯盟組織的相關培訓情況
通過對教練員是否參加相關培訓分析,由表1可知,選擇“經常參加”培訓的25人、占總選擇人數的54.3%;“有時參加”培訓的15人、占選擇總人數的32.6%;目前,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即理論培訓和實踐教學培訓,通過調查可知,以上培訓內容切實符合目前校園足球發展的實際,這樣的培訓內容貼近教練員自身的特點,得到了教練員的普遍認可。通過對會員學校教練的訪談了解到大多數教練員很樂意參加聯盟組織的相關培訓,但是聯盟組織的各項培訓、會議時間過長,而且相關培訓、會議次數頻繁,每學期參加聯盟組織的培訓與會議的教練員基本都是固定的,而培訓、會議的內容也大同小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練員參加聯盟培訓及會議的積極性。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首先,在以后聯盟組織足球相關的培訓時可要求更多的足球職業運動員及國外知名人士作為培訓講師,這樣一方面提高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其接受更為專業的足球培訓,以提高培訓質量,有利于校園足球的長遠發展;其次,考慮把參加培訓的時間算入教學時數里,激發教練員參與培訓的熱情,同時也要給予教師參加培訓的經費額度,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參加相關教學工作的培訓,進而提高各會員學校教練員的執教能力。

表1 教練員是否參加相關培訓情況(n教練員=46)
2.2 會員學校每周訓練次數情況
由表2可知,選擇“5~6次以上”的有9人、占選擇總人數的19.5%;選擇進行“3~4次”訓練的人有20人、占選擇總人數的43. 5%;選擇“3次以下”的17人、占選擇總人數的37%。而作為校園足球中的中堅力量小學參與聯盟的數量最多,結合足球強國日本青訓大綱的建議,這樣的訓練次數基本上能夠保證校園足球運動的科學訓練水平,但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會員學校在訓練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例如:由于教練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訓練場面混亂,訓練內容過于簡單,訓練質量沒有跟訓練時間成正比例,而且在實地考察中了解到,會員學校只注重足球技術的訓練,而忽視了與足球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足球相關理論是足球實踐課的補充,是讓學生在思想上和頭腦中建立起對足球運動的認知。

表2 會員學校每周訓練次數的統計表(n教練員=46)

表3 會員學校校園足球文化建設(n教練員=46)
2.3 會員學校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情況
政策的引導、行政力量的推動只是外力,文化建設是內在推動力。“沒有文化的足球是沙漠足球”,這些都說明了文化建設對于校園足球的重要性,校園足球聯盟的主要任務包括:弘揚優秀體育傳統積極借鑒足球強國的先進理念,建設具有楊浦特色的現代校園足球文化,創造和諧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從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的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還是僅僅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的傳統方式中,如,大部分會員學校還是通過組織校內足球比賽,參加上海市市級、區縣級別的足球比賽方式來進行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這從表3的數據統計相關比例可以看出。現代最方便、最受大家歡迎的新型建設方式如:校園雜志或報紙、明星進校園和電視臺采訪等比例合計只占比例的27.8%。從宣傳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并未組織開展系統性的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活動,多數學校將校園足球看作是一般性體育活動,選用的教育內容依然是傳統方式,沒有充分利用、發揮信息化社會網絡平臺的先進技術,影響力小,我們處在網絡化信息時代,應充分借用這一時代工具的影響力,在校內積極組織足球明星進學校、進課堂,在社會上加大校園足球在報紙或雜志、電視的“曝光率”,讓家長和學生主動參與到校園足球當中,特別是建立學生足球社團、興趣小組,以及加強與家長、社區交流互動不夠,沒有營造出以學校為核心,包括家庭、社區、社會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以吸引家長和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從而廣泛參與足球活動。使每一所會員學校都能實現“人人踢足球,班班有球隊,每個年級都有比賽,全校都有屬于自己的足球聯賽”,努力營造校園足球文化。
(1)聯盟應因地制宜地組織更加符合會員學校教練員需要的培訓,且增加對教練員在收入方面的優惠支持,進而增加教練員的積極性。
(2)在訓練次數滿足的提前下,通過教練員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來提高每次訓練課的教學質量。
(3)利用科技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上海足球的教練資源,擴大上海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1]上海熱線.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發展規劃[EB/OL].(2014-07-09).http://www.sports.online.sh.cn.
[2]賈珍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 2010,37(12):57-59.
[3]曾桂生,郁晶晶.上海市校園足球現狀的模型分析與發展建議[J].體育科研,2011,32(1):72-79.
[4]張曉賢.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發展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5,31(1):114-118.
[5]吳雄文.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2):113-115.
G807
:A
2095-2813(2017)07(c)-0098-02
沈少梅(1973,4—),女,漢,安徽合肥,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