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芳
綜合護理干預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孫秀芳
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60例肺癌圍手術期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觀察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焦慮自評量表 (SAS) 評分變化情況。結果 試驗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4.993、6.074、4.165、4.734、8.349、11.265, 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穩定患者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水平變化, 穩定心率, 平衡平均動脈壓波動情況, 抑制患者因焦慮情緒而引起生命體征的改變, 改善醫患溝通, 提高患者臨床恢復速度及治療效果, 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綜合護理干預;肺癌;圍手術期;平均動脈壓;焦慮自評量表
肺癌為臨床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性疾病,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工作壓力的增加, 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脅[1]。肺癌中以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及間質性肺癌為主, 發病率與長期大量吸煙有著密切關系, 經臨床大量試驗證實, 長期大量吸煙患者肺癌發病率為不吸煙患者的10~20倍。肺癌的病因較為復雜, 至今尚不完全明確[2]。目前臨床以腫瘤切除聯合放、化療治療為主,對患者身心及經濟造成巨大壓力。患者圍手術期可因情緒焦慮、恐懼導致心肺功能及生命體征波動, 使心肺功能的順應性降低, 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恢復速度[3]。因此, 為提高患者手術前后心肺功能順應性, 穩定心率及平均動脈壓, 臨床急需優質護理方案改善患者圍手術期情緒波動情況。臨床目前對肺癌圍手術期患者改進護理方案流程, 得到的臨床效果不盡相同。本院為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后康復速度, 在傳統臨床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 取得理想成果,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東港市中醫院外二科收治的肺癌圍手術期患者60例, 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21例, 女9例, 年齡58~77歲, 平均年齡(69.3±3.6)歲;試驗組中男22例, 女8例, 年齡59~78歲, 平均年齡(69.7±3.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案,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理化檢查,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對患者進行口頭健康教育,解答并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疑問及困難, 針對患者自身疾病臨床對癥治療, 根據醫囑應用相應藥物治療, 向經治醫生及時匯報患者病情變化。
1. 2. 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干預:完善患者入院后的各項理化檢查, 并對異常結果實時監測及復查。術前向患者交代疾病有關知識及治療流程, 消除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疑慮, 并介紹優秀療效病例, 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治療信心。增加每日醫患交流次數, 耐心傾聽患者的疑慮及困難, 予以心理疏通并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術前準備及手術室轉運過程由專護陪同, 輔助語言及肢體鼓勵,降低患者術前恐懼及焦慮心理, 從而穩定心率、血壓, 降低手術難度。②麻醉護理干預:指導患者以平穩深呼吸法消除緊張情緒, 避免過度通氣而造成血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改變, 轉移患者注意力, 平穩患者心率及血壓, 穩定平均動脈壓。③術后護理干預:術后陪伴患者蘇醒,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手術治療成果, 監督患者服藥時間、方法、用量, 陪同患者進行化、放療治療, 通過鼓勵消除患者情緒波動, 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適反應并及時應對, 指導患者康復鍛煉,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 以愉快的對話消除患者恐懼、焦慮情緒反應。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變化, 通過SAS量表對患者情緒進行評估,評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 60~70分為中度焦慮, >70分為重度焦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4.993、6.074、4.165、4.734、8.349、11.265,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 Hg) SAS評分(分)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試驗組30 58.37±10.28a61.24±9.70a80.30±10.19a81.19±9.97a50.23±4.17a37.21±3.69a對照組3072.54±11.66 79.71±13.5493.27±13.68 95.71±13.5261.33±5.9749.29±4.57 t 4.9936.0744.1654.7348.34911.265 P<0.05<0.05<0.05<0.05<0.05<0.05
肺癌發病率以老年群體較高, 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呈正比例增加, 其中以70~80歲為發病高峰[4]。在對患者進行肺癌根治術的治療過程中, 患者常因情緒波動及自身臟器功能衰退, 對手術效果及預后康復均增加難度, 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此, 為穩定患者圍手術期情緒及生命體征穩定, 臨床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從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入手,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療信心。傳統護理方案難以克服患者治療上的恐懼、焦慮心理, 提高了臨床治療阻力,患者常因心理崩潰加重心肺功能順應性降低, 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波動較大, 導致醫護人員對患者術前準備時間延長, 需要應用大量穩定心率、血壓及呼吸循環功能藥物, 增加手術難度[6-9]。術后患者因病痛折磨, 情緒焦慮、恐懼, 對治療及康復的信心不足, 傷口愈合速度較差, 嚴重影響預后水平。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方案, 增強醫患溝通, 建立并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轉移患者注意力, 穩定患者情緒波動, 降低圍手術期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波動情況,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鍛煉,縮短臨床治療時間, 提高臨床療效[10-12]。
本文選取自東港市中醫院外二科收治的肺癌圍手術期患者60例, 手術前后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方案, 觀察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變化。結果顯示, 試驗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4.993、6.074、4.165、4.734、8.349、11.265, P<0.05)。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可降低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 增強治療信心及依從性, 提高患者心肺功能順應性以穩定心率、平均動脈壓, 降低患者手術風險并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促進患者傷口早日恢復, 臨床療效優異, 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 謝靜. 探討舒適護理在肺癌手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0):211.
[2] 周玲. 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肺癌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效果. 醫藥前沿, 2015, 5(22):301-302.
[3] 張冬梅, 王天霞, 靳新愛,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4, 35(23):5290.
[4] 黃鳳萍. 質量反饋理論應用于肺癌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9):39.
[5] 雷又鳴, 白松, 石柔. 80例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研究. 中國護理醫學, 2012, 10(2):52-53.
[6] 曹爽. 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 臨床肺科雜志, 2011, 16(9):1483-1484.
[7] 靳海榮. 老年肺癌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原因分析及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0):1-2.
[8] 王燕. 探討優質護理在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13):256.
[9] 金萍, 朱阿珺. 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 32(22):3721-3722.
[10] 余淑賢, 袁云, 邱潔華.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肺癌圍手術期34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14):131-132.
[11] 尹俏俏. 肺癌患者圍手術期中人文關懷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4):112.
[12] 應愛仙. 肺癌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1, 18(17):2432-2433.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SUN Xiu-fang. Department Two of Surgery, Dongga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gang 1183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A total of 60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gimen.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chang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S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4.993, 6.074, 4.165, 4.734, 8.349, 11.265,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stabilize 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 level chang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stabilize the heart rate, balance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fluctuation, inhibit the patient’s mood changes caused by anxiety,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recovery rateand treatment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Lung cancer; Perioperative perio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82
2017-05-04]
118300 東港市中醫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