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
版印青春
——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展
楊鋒
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季“時空留痕——開放的西美”共有13個教學單位參展,囊括了繪畫、雕塑、中國畫、攝影、藝術設計學、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等16個專業。其中版畫系共有畢業生100多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98人,博士1人。畢業季不僅呈現了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所得,更展現了各教學單位的教學理念與成果。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系主任楊鋒就學院教育、版畫藝術、青年藝術等話題與《當代美術家》展開了討論。
學院教育,畢業季,版畫,青年藝術

1李莉等比例放大插畫50cm×65cm2017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作品
《當代美術家》(以下簡稱“當”):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西安美院版畫系今年畢業展的情況。
楊鋒(以下簡稱“楊”):西安美院因為展覽空間有限,每年的畢業作品展都是分階段展覽的,剛剛結束(6月3日)的是研究生的畢業展,本科生還未展覽,博士的展覽這兩天正在進行。版畫系今年共有畢業生一百多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98人,博士1人。西安美院非常重視畢業生的作品展,展覽的時間跨度也比較長,今年的畢業展覽從5月9日展到6月20日,在這個階段有很多外校的師生以及社會上的藝術愛好者來看展覽,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
當:您覺得西美版畫系與其他美院版畫系的畢業作品是否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目前各大美院逐漸失去地域特征,作品趨同化,您對此怎么看?
楊:八大美院都有版畫系,直觀地看都各有特長。比如說從版種的角度來看,魯迅美院的銅版、四川美院的木版、天津美院的石版都很有特色。綜合版是我們西安美院比較突出的地方,但有時畢業生的創作也會有出人意料的表現,今年的木版表現得也不錯。另外我們每個工作室也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要求,表現在作品上也是豐富的面貌。以工作室制為教學單位的做法可以保持教學的多元性,有時這種教學的定位使各大美院的教學呈現趨同的感覺。比如以中央美院為代表的美院版畫教學體制基本都是工作室制,這樣似乎感覺大家有些趨同。另外,除了版種的特色,各學院的特色往往跟學術帶頭人有直接的關系,比如四川美院的康寧老師對川美的黑白木刻就有著重要的影響。
至于各大美院逐漸失去地域特征這個問題,有時候也是一個標簽,大家好像先入為主地認為各個地方就應該有某某風格特征,但細想起來,這個問題也是頗為復雜的。我覺得這應該不算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地域性總是和地域的限定有關,實質上還是因為人的緣故,比如一個藝術家開創了一種具有獨特性的風格,因為他身處的地域而被認定為是地域的風格。創造性的藝術家是最重要的,從宏觀的文化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能夠繁榮發展,最重要的精華就是交流,現代社會更體現出這一特征,信息的傳播與滲透,不要說地域問題,時空的問題似乎都不存在了。
對于學院教育來說,還有一個變化是生源的多元性。原來西安美院的招生范圍主要是陜西省內的學生,而現在是全國的。特別是這幾年,西安美院留下來的老師也來自全國各地,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讓畢業創作的風格和特點體現出地域性,似乎是困難的。因為美術學院是一個學術教研的機構,每個學院都有共同的人文背景,處在相似的環境當中,老師和學生除了課堂交流外,平時也總會有一些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活動,最終會建立一種文化上的認同。要說地域特征,還不如說是每個學校的學術品格來得具體。

2門珍伊此人·拾頁清古籍、木刻85cm×85cm2017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作品
當:您覺得今年西安美院版畫系的畢業作品有什么新特點和新趨勢?您如何評價今年的作品?
楊:這個問題其實也和版種有著特別的關系,但是我們系的特點是重視藝術觀念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教學上,過去老是關注形式方面的探索,現在各個工作室都開始重視藝術觀念的問題,強調作品的實驗性。這些新的趨勢與變化在今年的畢業作品中也有所體現。之前工作室主任匯報畢業創作的進度,三工作室一位同學做了一個有關尺子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另外一個學生從皮膚的形態入手,作品建立在傷痕縫合的概念上,作品給人感覺很銳利。這方面似乎本科生比研究生要更加開放,我還看到另外一個本科畢業生把透過孔洞的光線、影子的形狀刻描下來,形成變化多樣的造型。類似這種立足于觀念轉換的實驗性作品,作為教學來說,開始有了穩定的范式,過去好像認為藝術很難教,但從現在這種思路來看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我們知道,形式方面的東西有時很難教,因為形式探索的余地很小,形式的美感、優劣,要靠感覺,要有內在的感受與視覺經驗的支撐,只能讓同學們多看,多感受。但是有一種東西可以教,就是社會學的方面,讓學生做調查,在調查基礎上梳理,使藝術深入生活,與現實發生關系,從個人的經驗出發使作品具有一種可以辨識的風格。這個過程比較容易把握,具有教學上的可操作性。西安美院版畫系已經連續做了四次以項目為引導的教學活動,除了戶縣的項目還在進行當中,其他的項目教學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這可以說是西安美院版畫系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項目引導的課堂教學主要以歷史的方式、社會學的方式、圖像風格的方式來介入對現實社會的表現,從而讓學生立體地感受生活,目的是引導學生建立問題意識,使藝術的表現具有針對性。

3高詩蕓串聯插畫45cm×56cm2017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作品
當:在畢業展和青年藝術評選類展覽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青年藝術作品中常用的類似的創作手法、意象與元素,以及對國內外知名作品的借鑒或模仿,這常常被認為是思想的不成熟與創作上的復制。您認為青年藝術家,或者說畢業生是否應該刻意避免模式化的創作?您對這一現象怎么看?
楊:從我的個人的角度來看,先不要急于下判斷,對于年輕藝術家來說,模仿是起步與開端。其實不用在這個時候以反對借鑒與模仿的方式砍掉很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向他人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大家都認為藝術必須原創,但原創也是要有基礎的,在個人的藝術生涯當中,關鍵要看藝術家如何借鑒與學習。偉大的人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就了自己的藝術事業,比如魯迅先生非常經典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通過對果戈理小說的學習借鑒而產生的,而曹禺先生的《雷雨》也是模仿易卜生的劇作。一個藝術家的成長,我認為學習借鑒的過程不可避免,如果是為模仿而模仿,就是比較麻煩的問題;如果是以模仿來說自己的事情,表達自己對于生活的見解與認識,通過對別人作品的解構、重構,產生一件表達獨特主題的作品,那這就是屬于自己的作品。所以對待這個問題要持謹慎的態度。而且模仿這個東西也很有意思,一般的策略是隔代模仿,模仿同時代的作品就會讓人覺得是模仿,而隔代之后的模仿就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創新,這就要看藝術家的判斷力是否切入了時代的脈絡。
當:您覺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作品是否有著不同與側重?他們分別有著怎樣的特點?
楊:畢業作品的側重點一般來說和每個工作室的教學要求有關,但每一屆學生的個性也決定了作品呈現的面貌,如果把他們看作是藝術家的話,無論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是沒有什么差異的,但在教學的層面,必須按照個人的成長規律來進行引導。版畫系的教學,本科階段主要是基礎技法的學習與基礎藝術理論的學習,無論是技法學習也好還是理論學習也罷,在最初的那幾年,因為對材料與媒介的陌生感,同學們的藝術語言一般會直接達到其所要表達的基點上。通常在達到這個點之后,又會出現一個理性思考的階段,而且這個年齡段恰好在二十四五歲左右,正是研究生的年齡段,有了理性的思考,突然產生了要畫得更好的愿望。這個年齡階段是最有創造性的階段,但是所謂的“純真之眼”之前已經被用完了,接不起來,這正是研究生教學里比較困難的一個點,不能說學生的個人藝術素質有什么變化,不是這樣的,事實是進入這個階段學生已經開始不滿足于之前的創作實踐成果,開始思考求變,進入理性探索的階段。在教學上要處理好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差異,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來開展教學。我們看美術史,畢加索二十多歲畫了《亞威農少女》,正是他創造力最為旺盛的時期,他在二十多歲時就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一下子就開創了立體主義。但要持續保持這種創造力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畢加索有自己的方法保持對藝術的新鮮感受,我們發現他的嘗試是超越繪畫的,一會兒做版畫,一會兒做陶瓷,一會兒弄一個自行車的車座,這樣一種超越常規的探索。他屬于比較聰明的人,不會只是在一塊畫布上糾纏,只有再出現新鮮的形式,這個新鮮的形式完全不是畫家所熟悉的,他就會又達到當年《亞威農少女》的高度。
當:現在畢業季成了學院與社會對接、畢業生踏入社會的窗口,美術學院逐漸將畢業季作為推廣本校畢業生的平臺。西安美院版畫系否與社會上的藝術機構合作,給畢業生創造畢業后的發展機會?
答:現在學校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我們學校的學生工作部門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學校在管理方面也有相應的政策制度。作為系的層面,一般重點在教學與學科的發展方面,對學生的指導就是教給他們比較務實的基礎能力,能夠讓學生有進入社會的技能保障。畢業后在就業創業方面系里也會有一些有限的指導,與社會上的藝術機構也有合作,但不可能照顧到全部的畢業生,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另外,我還有一個認識,就是作為教學單位也不能總是從培養技能的角度來要求專業性的藝術教育。最近有個說法,說是現在有的美國重點大學不愿意招中國的學生,原因之一就是許多中國的學生并不是出于個人的專業熱情來選擇讀大學,而是出于學歷、身份的考慮來美國留洋鍍金,為了回國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一個并不是出于個人的學術志業來選擇讀書的人,在美國的專家看來將學校的教學資源付出在他身上是一種浪費,我非常認同這個看法,不能一味以功利性的目的來指導教育,還是要考慮到藝術教育的本質,應該明確美術學院是以培養有藝術素養的人為主要責任。
當:美術學院的畢業展越來越開放,為學院和畢業生贏來了更廣闊影響力和機遇的同時,也讓更多市民有了近距離接觸藝術的機會。但在觀展時一些不文明行為也給作品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您對此怎么看?學校是否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楊:我覺得不妨這樣看,當下的藝術形態開放到了這樣的程度,學生的作品也經常顯示出實驗性的特征,然而有時候讓人覺得這些事情好像就是藝術家的自娛自樂,和公眾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作品總歸是要和公眾見面的,這樣藝術的意義才算完整,如果老是在精英立場來指責觀眾,就會認為藝術和公眾之間天然應該有距離。如果觀眾不能理解或者配合作品的展出,說明我們藝術家也有引導大眾的責任。從方式上講,我覺得就要做好這種準備,藝術與公眾的互動至少說明藝術在介入社會生活,而不是象牙塔的自娛自樂。再激進一些,要我看,對作品損壞倒是件好事,有人搶了西安美院的作品制造了事件,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還把藝術和觀眾隔離開,以博物館展覽的形式搞畢業展,實際上違背了藝術的初衷。至于發生不文明的觀展行為要如何處置的問題,可以拿扔煙頭這個行為做個例子。扔煙頭是不文明的行為,但我覺得以行政處罰手段,比如罰款來處罰,實際上更不文明,這樣的處罰有時候會激發更為惡劣的不文明行為,不排除有些人被處罰完還接著扔。我覺得所謂文明的行為應該建立在“善”的基礎上,比如同樣的觀眾,有人在隨地扔煙頭,但也有觀眾主動撿別人丟棄的煙頭,以這種行為去影響亂扔煙頭的人,而不是指責。這就變成很善良的舉動。我認為,藝術是處在最高層次的,為了保護藝術使用了完全“暴力”的手段——不文明的手段,這實際上傷害了藝術原本的初衷。藝術應該是這個樣子,在理解藝術這一方式上我們還缺少寬容度,只有寬容才能繁榮,如果沒有寬容,繁榮是無從談起的。
Printing Youth—2017 Excellent Work Collection of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Printmaking In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Yang Feng
2017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graduation season “ TIME MARK—OPEN XAFA” includes 16 majors and 13 teaching units, like painting, sculp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photography, artistic design, industrial arts, digital media art and costume design. There are 100 graduates in the department of printmaking, including 11 postgraduates,98 undergraduates and 1 doctor. Graduation season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s, but also manifests the teaching concepts and achievements. Yang Feng, head of printmaking department of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discussed with Contemporary Artists magazine, on the topics of academy education, printmaking art, youth art.
academy education, graduation season, printmaking, youth art

4何燕問家事獨立插畫300cm×112cm2017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