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陳香 王乙雅
達明安·赫斯特: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
翻譯:陳香 王乙雅

1達明安·赫斯特面具(左),芬尼克斯(右)攝影:審慎的卡明聯營?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DACS/SIAE 2017
達明安·赫斯特于1965年在布里斯托爾市出生,在利茲長大。他在金史密斯學院學習的第二年舉辦了一組名為“冰凍”的展覽,這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赫斯特運用各式各樣裝置、雕塑、繪畫實踐來探索藝術、美學、宗教、科學以及生與死間的復雜關系。自1987年至今,他已經在全世界舉辦過90多次個展;參與了300多個群展。由埃琳娜·熱那亞策展的赫斯特個展——“達明安·赫斯特: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在2017年4月9日至12月3日于皮諾私人美術館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開設的葛拉西宮和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兩個場館同時展出。
達明安·赫斯特,難以置信,展覽

2達明安·赫斯特從左到右:5個古希臘裸體,5個古老的軀干,古希臘裸體(三個版本)攝影:審慎的卡明聯營?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DACS/SIAE 2017
作為當今藝術品成交價最貴的英國當代藝術家之一,達明安·赫斯特藝術生涯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自那時起,赫斯特已運用了各式各樣裝置、雕塑、繪畫實踐來探索藝術、美學、宗教、科學以及生與死間的復雜關系。他通過其部分藝術創作審視并挑戰當代信仰體系,并詳細剖析了人心的不確定性。比如名為《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里那只被甲醛浸泡的標志性鯊魚,以及《對上帝的愛》(2007)(一件在真人頭骨上用8601顆鉆石鑲嵌覆蓋的藝術作品)。
赫斯特現于倫敦和格洛斯特生活、工作。自1987年至今,他已經在全世界舉辦過90多次達明安·赫斯特個展;參與了300多個群展。2012年,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與文化奧林匹亞共同舉辦了赫斯特主要作品回顧展,2013—2014年于卡塔爾博物館舉辦“多哈ALRIWAQ”;2010年佛羅倫薩維其奧宮個展、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個展;2008年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個展;2005年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Astrup Fearnley)現代藝術博物館個展;2004年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個展等。在1995年,他榮獲英國當代藝術大獎特納獎。
由埃琳娜·熱那亞策展的赫斯特個展——“達明安·赫斯特: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在2017年4月9日至12月3日于皮諾私人美術館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開設的葛拉西宮和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兩個場館同時展出。這次展覽也是赫斯特自2004年在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回顧展(“痛苦與狂喜”)后的首次意大利主要個展,由埃琳娜·熱那亞負責組織策劃(其策劃過的展覽還包括2013年藝術家魯道夫·施廷格爾個展和2016年于葛拉西宮舉辦的西格瑪爾·珀爾克個展)。該展覽用地5000平方米,且是葛拉西宮和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的兩個場館首次為一個藝術家同時展出作品。“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可以肯定是達明安·赫斯特迄今為止最有野心也是打造得最為精細的項目,它的制作過程歷時10年之久。除卻規模與范圍的獨特性,此次展覽還向觀者講述了一艘古代沉船——“難以置信號”(在原始希臘語中為Apistos)殘骸的故事,并且向人們呈現了在其珍貴貨物中的發現:Cif Amotan二世(生活在公元一世紀的土耳其人,曾是一名奴隸,在獲得自由并發跡后,成為一名藝術收藏家)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藏品——注定獻祭給太陽神廟。
該次展覽凸顯了藝術家與皮諾藝術收藏館間長期的合作關系。作為藏品的主要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的作品之前曾在皮諾私人美術館亮相(2006年在博物館的開幕展“我們要去哪里?”上展出,該群展的標題來源于該英國藝術家本人于2000—2004年間創作的作品《我們要去哪里?我們來自哪里?有原因嗎?》,他在用鋼鐵和玻璃制成的陳列柜內擺滿了動物骨架。達明安·赫斯特還參與了2007年“后波普時代的選擇”這一展覽。憑借“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皮諾私人藝術收藏館與這位英國藝術家攜手圓夢,他們同時開啟了葛拉西宮和海關大樓博物館兩扇大門,使得藝術作品在兩個不同展覽空間內建立對話成為現實。
這次赫斯特的2017年個展是主要當代藝術家專題展覽的一部分——費希爾(2012)、魯道夫·施廷格爾(2013)、馬夏爾·雷斯(2015)和西格瑪爾·珀爾克(2016)都在皮諾藝術收藏館中交替進行作品專題性展覽。

3達明安·赫斯特惡魔碗攝影:審慎的卡明聯營?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DACS/SIAE 2017
2008年,一艘巨型古代沉船殘骸于東非海岸被發掘。這一發現成為Cif Amotan二世傳說的憑證。他是一位生活在第一世紀中期到第二世紀早期來自安提俄克的獲得了自由的奴隸。從前羅馬帝國時代,奴隸因常常參與其前主人與顧客間的買賣獲得了大量的機會來促進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Amotan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奴隸因為獲得自由積累了大量財富,在擁有了過剩的財富后,他開始著手建造一個收藏各種古代工藝品的收藏館,極其豪華奢侈。傳說中他的寶藏——傭金、手抄本、贗品、購置物和掠奪物——都被集中放置于那艘名叫Apistos(該詞在古希臘語中意為“難以置信號”)的大船上,準備運往神廟(由收藏家修建)。然而船沉沒了,最終那些價值不菲的收藏品也隨之獻祭給了神話王國,置換了該故事的野心與貪婪,光彩與傲慢。2008年,在一個靠近阿扎尼亞的古商埠(非洲海岸東南部)遺址發現這些藏品已在印度洋中淹沒了約2000年。挖掘工作開始后大約過了10年,這次展覽帶來了發現的重要歷史文物。該展覽展出許多鑲嵌有珊瑚或其他海洋生物的未經修復的雕塑,部分作品的呈現形式甚至已無法辨認。另外還展出了一系列發現藝術品的當代博物館復制品——想象出這些作品原始的、未損壞的樣子。
雖然中美洲居民和阿茲特克人(遺留)的日歷明確構造出一個高度復雜的宇宙世界觀,但人們至今仍無法完全明白其中含義。現藏于墨西哥市國立人類學博物的阿茲特克太陽石就是最好的佐證。學界普遍認為,當時這樣的圓盤石塊是人們用于預測重大事件的器物,包括即將降臨的重大災難。日歷石還可能曾被用于嚴格規范民眾的儀式日程與安排。正因其扮演著操縱機構的角色才引起了威廉·巴勒斯的興趣,他有一本于1961年引發廣泛爭議的書——《柔軟的機器》,講述一個男人通過一位墨西哥男孩的身體回到瑪雅時代的故事。巴勒斯利用時空穿梭之旅重排片段中的基序以及文本的建構性。假定西班牙征服西半球之前該事物已經存在,但目前對美洲大陸中部及南部起源于羅馬時代的殘骸仍無法解釋 。

4達明安·赫斯特卡蒂·伊斯塔¥o-landi的方面攝影:審慎的卡明聯營?Damien Hirst and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DACS/SIAE 2017
這件不朽的雕塑作品與古希臘成熟期的arkteia儀式有關,該儀式由數組模仿熊或舞蹈的雅典少女,表演獻祭。這種被大眾認可的野性行為是為了安撫狩獵之神——阿爾特,他幫助雅典人打敗熊。而arkteia儀式實際的目的是為贊揚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女性天生的獸性品質,這樣有些兇猛的女性形象顛覆了傳統紀念儀式中崇拜的具有內在美感的女神形象。這件雕塑還有部分現已被珊瑚植物所覆蓋細節——采用了失蠟鑄造法,這種鑄造模式延續了超過5000年之久。該技術需要先制作一個全尺寸模型,并創造出作品大概輪廓,再注入融化的金屬。早在公元前5000年中東地區就已經發明了失蠟法,早于許多其他獨立的地理區域,比如埃及、中國和秘魯。
達明安·赫斯特:
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
2017.4.9—12.3
展覽地點:皮諾私人美術館,葛拉西宮和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
Damien Hirst: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Translated by: Chen Xiang Wang Yiya
Damien Hirst was born in 1965, Bristol and grew up in Leeds. In his second year in Fine Art at Goldsmiths college, his group exhibition, ‘Freeze’ was commonly acknowledged as the launching point for him. Hirst has applied the practice of installation, sculpture, painting and drawing to explo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of art, aesthetic, religion,science, life and death. Since 1987, over 90 solo Damien Hirst exhibitions have been held worldwide, and he has been included in over 300 group shows. From 9 April to 3 December 2017, Palazzo Grassi–Punta della Dogana–Pinault Collection presents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curated by Elena Geuna.
Damien Hirst, unbelievable,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