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胡莉
芝加哥當代美術館
編譯:胡莉

作為美國最大的當代藝術機構之一,芝加哥當代美術館擁有大量具有影響力的藏品。由著名德國理性主義建筑師保羅·克雷修斯設計的美術館建筑兼具審美性與實用性,是美術館亮點之一;而美術館為公眾呈現創新性的展覽、新銳藝術家作品和精彩紛呈的項目則很好地詮釋了美術館使命的精神內涵。
當代藝術,美術館,建筑,革新
芝加哥當代美術館(MCA)是一個藝術家啟動、觀眾參與的當代藝術美術館。美術館產生藝術和思想,在創作過程中形成碰撞和對話,無論在本土還是國際上,MCA都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引導者。MCA捍衛當代藝術極富爭議的一面,其極具革新性的展覽、行為藝術和引人入勝的項目帶給觀眾以啟迪與思考。
1964年,一群收藏家、畫商、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筑師因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芝加哥需要一個致力于探索新意的當代藝術博物館——而集結起來。該機構的創始者們,最初把美術館設想為藝術畫廊,或是非收藏的“藝術大廳”,為新興、實驗藝術家舉辦臨時展覽。
MCA自1967年開館以來,就以新銳藝術家的作品著稱。在策展人和藝術史學家簡·范·德·馬克的指導下,創始人和員工致力于實驗,“與今天多姿多彩的藝術表現實踐者的合作”,以充實帶有“講座、研討會、圓桌討論、電影和音樂表演”的革新性展覽。美術館一直致力于呈現所有媒介藝術家們新的、具有實驗性的作品,以及具有廣闊前景的教育項目。1974年,美術館擁有的永久收藏作品已達2000多件,而MCA著眼于未來,開始收藏和保護當代藝術。1996年,美術館在安大略街寄居29年后,搬遷到了現在位于芝加哥大道東220號的館址,給予收藏、展覽和項目廳更大的空間,以滿足21世紀藝術和觀眾的需求。
美術館建筑是由著名德國理性主義建筑師保羅·克雷修斯設計。簡單、開放、從容,注重建筑通透性與協調性,這些都是MCA建筑設計的標志性特點。
1991年5月,MCA選擇保羅·克雷修斯設計美術館建筑,而這也是克雷修斯第一次接受在美國的委任。保羅欣賞芝加哥建筑傳統,是此項設計任務的合適人選。
保羅·克雷修斯說:“作為一個對芝加哥仰慕已久的人,我感到完成MCA的使命是我最大的夢想。”
克雷修斯的設計,考慮到了建筑的功能性,還有其在芝加哥建筑歷史中所處的位置。美術館地處密歇根大道和密歇根湖之間的城市公園空地的延長過道中間,這是前國民警衛隊軍械庫所在地。周邊建筑高聳的圍墻象征著芝加哥建筑歷史的重要截面,激勵克雷修斯設計風格經典的美術館。克雷修斯以芝加哥城市規劃的網格為基礎維度,并讓這樣的網格顯現在建筑物正面和樓層的計劃中。

1-2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回顧展“章魚吃掉了自己的腿”現場,2017年6月6日—9月24日在芝加哥當代美術館攝影:內森·凱伊?MCA Chicago

3芝加哥當代美術館外觀?MCA Chicago
同時,克雷修斯將芝加哥建筑歷史中的元素添加至美術館建筑材料中,受到芝加哥學派建筑的啟發,克雷修斯為美術館正面的建筑材料選擇了一種結實、能喚起人感情的材質——鋁。他將鋁和溫暖的印第安納石灰巖底板融合在一起,期待這兩種材料都能抵擋住天氣的磨礪和歲月的洗禮。這種淺色、天然的MCA建筑基底印第安納石灰巖也與周邊建筑、標志性建筑水塔及其水泵站相互輝映。
而美術館最具標志性的特點當數正面的主樓梯,每年夏季,外地游客和本地人如潮水般涌向這里。這個前面出口的設計靈感來自雅典衛城山門,同時參考了由卡爾·弗里德里希·辛克爾設計的柏林阿爾泰斯博物館,該博物館中間也有一個相似的寬大臺階。MCA露天廣場是美術館功能的延伸,因此,在入口處的梯級上有兩個柱基,作為雕塑的底座。
克雷修斯以其詩意的理性主義理論著稱,試圖以簡單優雅的建筑,讓現代主義的玻璃盒子的功能學派審美觀活潑生動起來。他為MCA所做的設計正是出于這樣的理論基礎,其建筑集展示、保護藝術和教育娛樂功能為一體。在館內,他設置了臨時展覽和藏品展的空間、一個運用最高端技術的豪華300人座劇院、多姿多彩的雕塑花園。克雷修斯的多功能設計是對芝加哥現代建筑的傳統致敬,表達了一種清晰的結構性和革新的精神,與美術館的時代使命相得益彰。
MCA是一個富有革新性,又令人矚目的當代藝術中心,在這里,公眾可以感受現場藝術的藝術創作和思想,理解這個時代藝術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語境。
美術館大膽將展覽、表演、收藏和教育項目融為一體,以愉悅、激勵、挑戰和啟發觀眾,帶給創作過程更多洞見。
MCA鼓勵不同人群參與進來,并提供場地讓公眾思考、討論當代文化藝術和當前時事,以此營造一種團體歸屬感。
MCA是芝加哥城市里重要的文化中心,作為以觀眾為中心的美術館,它不斷嘗試各種新方法吸引公眾參與進來,時常輪換的藝術作品、表演和展覽吸引著觀眾來到美術館,使這座21世紀的一流美術館成為充滿活力與豐富色彩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無論身在何處,新穎便捷的溝通渠道,都可簡化對話方式、激發公眾想象力,增加參與性。

4芝加哥當代美術館梯子?MCA Chicago
MCA的項目初衷是讓觀眾參與到與現場藝術家的對話中來,其中包括有新銳藝術家作品的創新性展覽、煥然生機的永久藏品、輪番上陣的館藏展和美術館內的現場藝術家。這些項目讓美術館履行使命,成為兼具本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活力藝術中心,在這里大家齊聚一堂,分享藝術文化,探討思想。
MCA集合了人們分享的具有開創性的藝術和思想。拓展的教育項目包含了公共項目,培養教育者的青少年項目的啟動,為觀眾參與提供新契機——使之成為終身化的對話和分享。
MCA網頁的電子平臺,可與美術館實體相媲美。它為全球的使用者帶來優質、先進的設計與內容,呈現豐富的多媒體形式,包括藝術家采訪、策展人討論、深度的展覽微站點和銀幕背后故事的音頻、視頻剪輯,以及前所未有的欣賞美術館的渠道。讓人們足不出戶也可領略美術館的獨特魅力。
參考資料:
https://mcachicago.or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Compiled by: Hu Li
As one of the biggest art institute in Americ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owns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collections. The renowned German rationalist architect Paul Kleihues designed the museum’s building with respect not only to its function but also the aesthetic, which is iconic feature of the museum. Also, the innovative exhibitions, works of emerging artists and excellent programs interpret the mission of the museu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rchitecture, innov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