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群
(汝陽縣中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71200)
?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張建群
(汝陽縣中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71200)
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擇汝陽縣中醫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1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5)與觀察組(n=36)。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變化。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治療有助于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廣。
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近年來該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1]。該疾病預后極差,據調查顯示50%~70%的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部分患者伴隨“偏癱、失語”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早期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對于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價值[2]。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擇汝陽縣中醫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1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5)與觀察組(n=36)。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43~77歲,平均(61.2±8.1)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3例,腦梗死1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7例,出血和缺血混合型4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44~77歲,平均(60.8±8.5)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4例,腦梗死1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8例,出血和缺血混合型3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3],排除嚴重肝腎疾病、精神疾病史、血液系統疾病、意識以及行為障礙等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主要內容包括降顱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抗凝溶栓、營養支持以及基礎疾病對癥干預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2.1 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時間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越早實施效果越好,腦梗死發病2~3 d、腦出血發作3~5 d即可開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采用Bobath技術進行運動功能鍛煉,訓練內容包括床上體位擺放、站位平衡訓練、坐位以及站位呼喚訓練等。同時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主要內容包括穿衣、吃飯、如廁、洗澡、刷牙等,訓練中根據患者的成果對方案進行調整,2次/d,30 min/次,1周訓練6 d,持續4周。
1.2.2 認知功能訓練 定向力訓練:指導患者按照要求講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天氣等;分析、判斷、計算能力訓練:要求患者將數字卡片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形式進行排列;推理訓練:準備各種動植物、食物等資料,指導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說出相互之間的關聯;分類訓練:準備一些不同類別的物品卡片,要求患者按照要求進行歸類;語言訓練:要求患者對發放的書籍或者報紙進行大聲朗讀,朗讀過程中可與患者進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回憶往事的方法,引導患者進行敘述。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544.8±4.548.9±5.1觀察組3644.1±4.270.4±6.2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具有“高發病率、致殘率以死亡率”等特點,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疾病治療有效率提高,但是據資料顯示,每年中國新增的腦卒中患者人數高達200萬,存活的600~700萬患者中致殘率可達75%,多數患者伴隨肢體障礙、認知障礙等后遺癥,生活自理能力差,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4-5]。
腦卒中患者自身高級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存在肢體以及感覺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治療中需要探索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全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當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得到深化,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在疾病治療的同時促使患者身心均恢復健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早期康復治療是以綜合手段為主的醫學治療方式,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具體體現,經實踐證實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將其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治療措施的制定均充分建立在腦卒中疾病特點分析基礎之上,且實施過程中充分遵循了個性化差異原則,保證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于患者積極融入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經分析主要原因如下:早期康復治療可通過一系列認知功能改善措施幫助患者恢復病灶邊緣的皮質神經細胞,減少神經細胞的壞死和凋亡,進而實現對神經系統的保護作用,減輕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另外康復治療能夠實現腦組織功能重組,形成新生血管以及促進神經細胞代謝,有助于改善腦循環;同時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幫助患者逐步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治療有助于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廣。
[1] 李宇輝.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7(2):215.
[2] 徐宏駿.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2(6):272.
[3] 李艷琴.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10,5(4):48.
[4] 王遂山.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22.
[5] 趙先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40.
R 741.0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111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