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管 益敏
湖南文理學院(415000)
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網絡FIES應用教學的課程研究
王晶管 益敏
湖南文理學院(415000)
在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模式應充分利用網絡FIES,并讓網絡FIES與城鄉規劃課程聯動教學,為城鄉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思路、更佳的方法。
轉型試點;網絡FIES;城鄉規劃;教學設計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成為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聚焦點。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就是對高等教育的宏觀結構進行優化,即通過對高等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匹配度的調整,有效激活教育對經濟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教育在提升國家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1]。縱觀歐美發達國家教育結構調整和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應實現由學科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向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轉變,實現學術性專業人才教育向職業性專業人才教育的轉變。學校在辦學方向上適時轉型應用技術大學,既是現實的要求也是理性的抉擇。面對轉型發展的新常態,城鄉規劃專業的教學也應該適時地更新,才能使培養的人適應現在及未來社會的需求。
轉型試點背景下,教學方法改革是必須也是必然的,研究性教學、項目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翻轉課堂、慕課等多種教學方法出現在高校教學課堂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互聯網為依托,遠程教學、網絡教學等正在我國迅速興起,一場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育觀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深刻變革正在悄悄地發生[2].城鄉規劃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越來越多地利用其他學科的新方法和新技術,于是借助網絡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應用到課程教學中。
網絡FIES的涵義就是學生在課程設計中通過網絡掌握知識的系列過程,即關注(Fllow)、啟發(Inspre)、建立(Establish)、傳播(Spread)。這四個方面有著較強的時序性和過程性,每一個過程都反映了學生技能素質的質的飛越。
關注(Fllow)、啟發(Inspre)、建立(Establish)、傳播(Spread)四個過程,其實是一個身份轉變的過程,是學生從被動學知識到主動求知識的一個過程。高中階段學生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高中要努力考大學,上大學以后就舒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極其片面的。在大學階段,學生學習的技能是直接和未來的工作崗位戚戚相關的,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對當今大學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試卷的高分不是學習的重點,也不是評判的標準,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是現階段高校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現在的學生學習的環境也不僅僅要求在課堂45 min就可以了,而是要求任何環境、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去學習。
目前,人人有電腦有智能手機已經是一種趨勢,這給了網絡學習一個很好的平臺。知識體系的拓展不能僅僅靠老師有限的課時教學,而應該發揮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的能力。
2.1 關注(Fllow)在潛移默化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繁多,大一第一學期周課時就達到了32課時,平均每天不少于6課時,這樣的學習任務勢必會讓學生覺得疲倦或是枯燥,那么課程外網絡FIES的教學就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這個階段就是關注(Fllow)階段,即學生通過關注微博、關注微信公眾號、關注QQ文章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專業課程或是與專業相關的知識。
大一課程中專業基礎課有建筑初步、手繪技能與表現等,這些課程是城鄉規劃專業教育中最基礎、學生最先學習的課程,是進行建筑學習的第一步。如果把專業的學習過程比作一座專業城堡,那么大一的課程就是城堡的敲門磚。這個敲門磚除了課堂教學外,網絡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介紹一些有關專業的微博和微信給學生關注,例如微博上可以關注一些專業大師,也可以關注一些團體機構如規勒個劃、普利茲克建筑獎PritzkerPrize、戶型庫、規劃中國、中國城市發展網官方、總建筑師、環球設計聯盟、中國城市中心規劃院、中國鄉建院、城市規劃雜志、城市規劃資訊等。微信公眾號可以訂閱鄉村與城鎮建設、建筑技藝雜志、中國城市規劃網、風景園林、日新建筑、CSUS智慧城市領航、清華同衡規劃播報、同濟規劃TIUPDI、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卓越手繪、景觀大設會、匠成設計、海綿城市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比較不錯的QQ專業文章、微信朋友圈文章,都可以點擊閱讀與轉發。
關注(Fllow)這個階段是受影響的階段,如果同學在疲勞之余去刷微博、刷微信休閑娛樂時,這些有關專業的微博和微信也必定會出現在學生的手機信息里,會從被動去看慢慢地變成感興趣再到主動去看。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成長不見得一定是成體系的,也不見得是立馬奏效的,但是它一定是潛移默化的,學生的腦袋中必然會有很多的“專業腦細胞在膨脹在傳染”。
2.2 啟發(Inspre)在慢慢滲透
關注(Fllow)階段讓同學們普及了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于是學生的專業學習也會受到啟發(Inspre),并且慢慢會取得質變的成效。
例如,城鄉規劃15級學生文巍通過微信關注了卓越手繪后,在剛剛進入大學不到3個月的時候,進入了卓越手繪的微信群,參加挑戰21天活動,活動期間每一天都必須完成一幅建筑手繪,上傳群里,群里的卓越教師進行評價指導。活動結束后,從來沒有美術功底的學生手繪水平大大提高,《手繪表現技能(一)》、《建筑初步》等課程中的表現技法進步明顯,也為后續的設計課程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學習到了很多的建筑景觀等方面的技能。
有些學生在經歷第一個階段后,開始對社會的現狀進行思索,例如城市里的舊城區如何改造更新、美麗鄉村如何建設打造、洪澇與景觀如何結合等。這些問題不僅是專業方面的問題,對于《住宅建筑設計》、《公共建筑設計》、《城市修建詳細規劃》、《鎮村規劃與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等一系列建筑規劃景觀設計課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學生對社會現狀的思索也是社會上大家關注的民生問題,同學們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責任、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2.3 建立(Establish)在悄悄開始
啟發(Inspre)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里后,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可以改變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于是,建立(Establish)這個階段讓學生開始把學習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例如,有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開始建立微信公眾號,公眾號有關于手繪學習的木汕手繪藝術實訓室、關于軟件學習的WSSD設計、關于城市更新的再營造。有的學生開始錄制教學視頻——優酷里的上上工作室。有的學生在朋友圈、QQ里發表專業知識的文章。
這些利用網絡建立(Establish)的過程讓學生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性,擠出時間學習,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一種責任、一種情懷。
2.4 傳播(Spread)在日積月累
網絡FIES的最后一個過程就是傳播(Spread),傳播的意義可以讓新生去關注,進入到網絡FIES的第一個階段,這對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更能夠聽懂老師傳授的知識,在建筑規劃設計方面也會有很多不錯的想法,還會去參加一些行業或是高校組織的設計競賽。
學生建立的微信公眾號已經有很多關注者,教學視頻點擊率不到幾個月就將近500了,不僅本校的學生去關注了,還吸引外校學生、行業專家以及非專業人士。大家可以在網絡里探討、可以將網絡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專業課程設計中,也可以參與地方服務,真正體現了網絡給社會帶來的便利。
教育家、作家馬卡連柯說過,每當我們給一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這影響必定同時影響集體。在新時代,借助網絡這個平臺個人可以從集體獲得更多的知識傳播,而集體的知識也可以影響到每一個個人。
[1]劉曉.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路徑選擇與機制保障[J].職教論壇,2015(22):30-31.
[2]鄒滿麗.互聯網與教育——論互聯網對教育之利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0):66-68.

本文系湖南文理學院2017年校級教改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