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艷 盧 峰
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壓瘡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袁文艷 盧 峰
目的 探討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壓瘡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護理照護。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記錄兩組干預后第4周末壓瘡發(fā)生情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情緒測評工具,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對情緒狀況進行評估;兩組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護理滿意度問卷測評。結(jié)果 兩組干預后淤血紅潤期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炎性浸潤期、淺度潰瘍期、壞死潰瘍期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滿意度為97.5%,高于對照組80.0%(P<0.05)。結(jié)論 引入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有助于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壓瘡發(fā)生率,且能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取得較為可觀的臨床效果。
靈性照護;心力衰竭;壓力性潰瘍
spiritual care;heart failure;pressure ulcer
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心前區(qū)不適感,導致患者被迫采取臥床體位,而老年患者的皮膚張力及抵御能力減弱,持續(xù)性骨突處的皮膚壓迫,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誘發(fā)壓瘡的發(fā)生[1]。持續(xù)性的心前區(qū)壓迫癥狀,將會進一步誘發(fā)個體產(chǎn)生強烈的生理情緒反饋。不良情緒可導致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使人體內(nèi)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多,引起血管痙攣收縮,將會為壓瘡的發(fā)生制造機會,甚至不利于壓瘡的愈合及修復。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將關注的重點聚焦于患者在軀體層面的處理,而忽視了其在精神心理層面同樣具有渴求護理的訴求,這往往使患者對自身所享受到的醫(yī)療服務評價不高[2]。有學者提出了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整體護理,即從患者的精神情感角度出發(fā),以靈性照護為視角,為其開展基于全方位的身心照護舉措[3]。本研究旨在以隨機、對照的方法,剖析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無肝臟、腎臟等重要實質(zhì)性臟器疾患;無認知功能障礙;無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癡呆;對研究內(nèi)容知悉并簽署同意書。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6.9±5.5)歲;心功能Ⅲ級22例,Ⅳ級18例;文化程度:小學12例,中學15例,大學13例;合并高血脂8例,高血糖6例,高血壓7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7.5±6.2)歲;心功能Ⅲ級20例,Ⅳ級20例;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16例,大學14例;合并高血脂7例,高血糖5例,高血壓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護理照護。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
1.2.1 微信輔助認知干預 每周定期召開1次患者座談會,召集所有納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同參與認知宣教。要求患者將本次調(diào)研過程中自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逐一記錄,并于會后每人根據(jù)所領會的知識要點向諸位予以復述,而護士和其他患者則耐心傾聽,并指出患者所遺漏的知識點和理解有誤的信息,復述時間控制在5min以內(nèi)。由護士新建微信群,要求每位患者在入睡前30min,以音頻的方式,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再次以復述的形式予以闡述。護士于次日,重新回顧昨日微信群的信息,登記完成復述的患者名字;對于未進行內(nèi)容復述者,護士則直接單獨聯(lián)系患者,要求其補發(fā)昨天的微信語音復述。
1.2.2 情景式場景演練 要求患者的直系親屬(要求與患者共同居住時間達6個月及以上)一同參與學習,先由護士將宣教動作逐一進行分解,再輔以解說以現(xiàn)場示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壓瘡護理的基本要點及常見措施,同時亦用手機錄制下護士的操作技能,從而幫助其構建系統(tǒng)及全面的認知體系。待現(xiàn)場示范完畢后,護士向患者及家屬提出一個具體情境,分別給予5min的時間進行情感醞釀,并做好角色扮演。由家屬和患者分別相互扮演心力衰竭患者及照護者的角色,而護士則全程用手機錄制下雙方具體的扮演情境。要求患者及家屬于當晚入睡前30min,重新學習所錄制的視頻,并重新開展1次場景演練。
1.2.3 全身肌肉放松訓練 為患者安置舒適平臥位,指導患者從面部肌肉開始,再逐步過渡至頸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雙上肢、臀部以及雙下肢,先進行肌肉收縮再行舒張。每個部位的肌肉收縮和舒張時間控制在2min。當患者將自身專注力集中于某個部位的肌肉舒縮時,要求患者在心中默念:我每天都要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患者在行肌肉放松訓練時同步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純音樂。
1.3 觀察項目
(1)記錄兩組干預后第4周末壓瘡發(fā)生情況。壓瘡分級標準以美國NPUAP小組所制訂的《壓瘡嚴重程度分級標準》[4]作為依據(jù),將壓瘡劃分為4級,分別為淤血紅潤期、炎性浸潤期、淺度潰瘍期及壞死潰瘍期。(2)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5]作為情緒測評工具,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對情緒狀況進行評估。(3)兩組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測評,該量表包含認知宣教、護理服務、環(huán)境狀況、護理技能操作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以封閉式答案作為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該量表Cronbach's a為0.834,KMO值為0.871,信效度良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干預后壓瘡發(fā)生率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干預后壓瘡發(fā)生率的比較 n(%)
2.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注:χ2=12.790,P<0.05
老年心力衰竭是一類較為特殊的疾病,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合并較多基礎性疾病,其機體耐受力較差,而一旦病情呈現(xiàn)出急性發(fā)作,導致心肌出現(xiàn)大范圍的缺血缺氧,使患者被迫采取絕對臥床體位[6]。由于老年患者營養(yǎng)狀況不佳,導致皮膚的彈力下降,若長期處于某一固定體位,軀體骨突處因局部重力作用導致血供不佳,引起皮膚出現(xiàn)壓迫性潰瘍,稱之為壓瘡[7]。壓瘡是一類極難治療的疾病,由于局部皮膚出現(xiàn)完整性破損,加之老年患者的愈合能力下降,導致創(chuàng)口易出現(xiàn)遷延不愈的可能。而老年患者的精神負擔較大,因疾病對軀體活動功能的限制,使其自我護理能力下降。因經(jīng)濟壓力以及陪同照護等因素的影響,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往往趨向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使患者誘發(fā)強烈的心理應激[8]。因此,關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壓瘡預防及管理其不良情緒,已成為該病護理的重點內(nèi)容。本研究旨在引入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突破傳統(tǒng)護理模式僅關注患者在軀體層面的干預,而將精神心理護理上升至同等重要層次,以確保患者獲得良好的身心照護。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其原因:(1)微信輔助認知干預,是在傳統(tǒng)健康宣教基礎上予以更新、改良的方案,借助新媒體工具,為患者之間的溝通提供平臺,使患者相互之間能共同提高,彼此糾錯,從而利于對壓瘡相關知識體系的重塑與構建。微信群又能拉近同類患者的距離,共同分享彼此在每天中的情感事件,有利于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2)情景式場景演練,是鞏固患者所習得的相關知識點的踐行策略。情景式場景演練一方面通過患者及家屬相互參與角色扮演,能促使雙方對即將到來的生活事件產(chǎn)生情景代入感;另一方面,通過角色扮演,能有效轉(zhuǎn)移患者的專注度,進而緩解其焦慮、抑郁情感狀態(tài)。(3)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是心理行為訓練方案在臨床上具體應用的呈現(xiàn)方式。由于焦慮、緊張狀態(tài)下患者的肌肉持續(xù)性處于痙攣狀態(tài),使患者產(chǎn)生疲憊感。因此,借助全身肌肉收縮及舒張鍛煉,使機體的肌肉運動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利于神經(jīng)元細胞合成及分泌一定量的組胺類物質(zhì),使機體產(chǎn)生欣悅感[9]。另外,借助肌肉鍛煉進程中患者專注度的調(diào)整,能有效將其從負性情緒中轉(zhuǎn)移出來,將專注力聚焦于肌肉的定位式收縮及放松狀態(tài),從而有效減輕患者的消極情緒。當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后,將能減輕消極情緒所致的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強現(xiàn)象,從而可減輕患者的血管痙攣狀態(tài),利于壓瘡的預后和修復,且能降低壓瘡的發(fā)生風險[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層面的靈性照護,有助于降低壓瘡發(fā)生率,且能緩解焦慮、抑郁等消極情感狀況,取得較為可觀的臨床效果。
1 湯春宜,王麗姿,鐘克丹,等.自我效能與教育干預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運動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4):489~493.
2 郝秋風,魏曉芹.對慢性肺疾病或心力衰竭病人實施家庭遠程監(jiān)護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9):2330~2333.
3 隋東明,張晶晶.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8~3329.
4 Black J,Baharestani M,Cuddigan J.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s updated pressure ulcer staging system[J].Dermatol Nurs,2007,20(5):343~349.
5 杜文東.心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6.
6 趙曉新,劉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yī)藥,2013,26(8):117~118,119.
7 高學葉.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生理健康及心功能的積極作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8):139~140,142.
8 劉力平,朱曉征,肖玉娟,等.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12):1409~1411.
9 胡敏,郭亮.聚焦解決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8):712~713.
10 丁彩霞.自我效能與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4):166~168,封3.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4.005
無錫市科協(xié)軟科學研究項目(KX15-B-22)
214011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袁文艷),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盧峰) 無錫
R541.6;R473.54
2017-03-02)
袁文艷,女,大專,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