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虹,帖黎明
(中國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112)
醫學生人格特質與成長經歷相關性研究
修 虹,帖黎明
(中國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112)
目的 探討醫學生人格特質與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擔任班干部等成長經歷的關系。方法 采取橫斷面調查法,對中國醫科大學2015級477名新生進行16pf人格問卷(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和一般情況問卷調查,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獨生子女醫學生興奮性、自律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世故性、開放性等人格特質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醫學生。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興奮性、敢為性、樂群性、穩定性、支配性和聰慧性等人格特質得分顯著高于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結論 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擔任過班干部作為學生成長經歷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對其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的影響。
醫學生;人格特質;成長經歷
影響人格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著重探討成長經歷對人格特質的影響。學生成長經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參考內容,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養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長經歷具有廣泛性、具體性、持續性、感情性等特征,并對學生造成巨大影響。本研究采用16pf人格問卷了解醫學生人格特質,探討人格特征與成長經歷的關系,從而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促進、心理素質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
本研究選取中國醫科大學2015級496名新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整群抽樣方法,使用統一指導語對學生進行團體測試,共發放問卷496份,回收問卷477份,有效問卷416份,有效回收率為83.9%。
1.2 工具
1.2.1 16pf人格問卷 共187道題,分為16個維度: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興奮性、責任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開放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1.2.2 一般情況問卷 內容包括姓名、學號、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擔任過班干部等。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Epidata錄入計算機,以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1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醫學生16pf人格因素比較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在興奮性、自律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世故性、開放性7個維度,獨生子女醫學生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醫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見表1)。
2.2 擔任與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16pf人格因素比較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在興奮性、敢為性、樂群性、穩定性、支配性、聰慧性幾個維度,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或P<0.05);在憂慮性和獨立性兩個維度,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得分顯著低于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見表2)。
表1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醫學生16pf人格特質比較(±s,分)

表1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醫學生16pf人格特質比較(±s,分)
P值獨生子女t值維度 非獨生子女5.05±1.71 6.36±1.90 4.91±1.74 5.79±1.99 4.61±1.54 5.36±1.52 6.16±1.55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興奮性世故性開放性自律性5.42±1.68 6.73±1.82 5.31±1.86 6.39±2.06 4.98±1.57 5.66±1.51 6.61±1.43 2.138 1.975 2.169 2.882 2.333 1.990 2.931 0.033 0.049 0.031 0.004 0.020 0.047 0.040
表2 擔任與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16pf人格特質比較(±s,分)

表2 擔任與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16pf人格特質比較(±s,分)
維度 擔任過班干部t值P值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興奮性敢為性憂慮性獨立性4.59±2.27 5.34±1.69 6.69±1.85 5.25±1.83 6.35±1.99 6.10±2.08 4.93±2.12 4.98±1.79未擔任過班干部3.49±1.83 4.72±1.69 5.69±1.70 4.36±1.61 4.36±1.81 4.38±1.94 6.21±2.34 6.05±1.67 2.929 2.183 3.226 2.934 6.019 4.955 -3.530 -3.581 0.004 0.030 0.001 0.004 0.000 0.000 0.000 0.000
3.1 獨生子女醫學生與非獨生子女醫學生人格特質的差異性比較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家庭環境中缺乏同伴競爭和沖突,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及相對更好的教育,這些因素對其人格特質的影響始終未有一致意見[1]。本研究結果顯示,獨生子女醫學生興奮性、自律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世故性、開放性等人格特質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醫學生。說明獨生子女醫學生比非獨生子女情緒上更加興奮、活躍,較能自我克制、自我激勵,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聰明程度,對挫折的忍受力更強,能做到情緒穩定,更愿意支配、影響和領導他人,老練、靈活地處理事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適應程度更高。
3.2 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與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人格特質差異性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興奮性、敢為性、樂群性、穩定性、支配性和聰慧性等人格特質得分顯著高于未擔任過班干部的醫學生。說明前者情緒上更加興奮、活躍,在社會交往中更大膽,更愿意與人交往、待人熱情,對挫折的忍受力更強、情緒更穩定,更愿意支配、影響和領導他人,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聰明程度。產生本結果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有些醫學生從小擔任班干部,在工作中逐漸形成人格特點;另一方面,可能是其人格中具有這些特質,才更容易在學校擔任班干部,獲得同學和老師的肯定。這些特質都與領導力有一定關系,可以考慮在日后選擇學生干部時作為人格特質篩選的參考依據[2]。
[1]張伯華,齊冬梅,孫英新,等.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心理狀況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1999,20(4):251-252.
[2]王挺,沈永健.高校學生干部的人格特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103-105.
G455
A
1671-1246(2017)15-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