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素,向秀清,陳紅
(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四川成都610100)
衛(wèi)校學生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
劉衍素,向秀清,陳紅
(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四川成都610100)
目的了解衛(wèi)校學生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方法利用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MPAI)及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對四川某衛(wèi)校學生進行網(wǎng)上調(diào)查。結(jié)果手機成癮組與手機未成癮組的MPAI總分及4個維度得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學業(yè)成績之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MPAI量表總分及失控性、低效性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1),戒斷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逃避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P<0.05)。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P<0.05或P<0.01)。結(jié)論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之間存在相關性,提示可通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來改善學生手機成癮狀況,進而改善手機使用對教學和學習造成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并促進身心健康。
衛(wèi)校學生;手機成癮;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中專學生的手機擁有率在99%以上[1-2]。在課堂上、自習時間、就寢前、課間休息等時段,在教室、圖書館、寢室甚至去上課的路上等地點,均可見學生打電話、發(fā)信息、打游戲、聽音樂、購物和網(wǎng)聊。換句話說,在校園隨處可見學生使用手機,這幾乎成了有些學生生活的全部。部分大中專學生由于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力差,從而造成手機的過度使用,即手機成癮。手機成癮又稱手機依賴,是一種行為成癮。這一不良行為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損害學生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3],并可能引發(fā)情緒的極端變化[4]。研究表明,上課期間使用手機將分散學生注意力,并影響信息的處理[5]。另外,手機成癮影響課堂教學、擾亂課堂教學秩序、阻礙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助長部分學生的逃課行為,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造成負面影響[6-9]。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完成學業(yè)任務所具有能力的判斷與自信。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判斷決定其對目標與自我表現(xiàn)差距的反應,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當感到個人表現(xiàn)與目標有差距時,會更加努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卻會減少甚至放棄努力。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個體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努力學習的可能性,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學習動機越強,越能取得較高的學業(yè)成就,即學業(yè)成績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P<0.05)[10],且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好[11]。
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言,手機成癮和良好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具有相關性,前者具有消極作用,后者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手機,發(fā)揮其良性作用,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知識獲取及心理健康等,避免手機成癮。既往關于防范手機上癮的研究主要從手機本身和教育兩方面入手[12],效果有限。我們推測,通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也許可以有效抑制手機成癮的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的程度。據(jù)此,本文通過研究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手機成癮的相關性,從而為改善學生手機成癮狀況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現(xiàn)介紹如下。
1.1 對象
以四川某職業(yè)學院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中專、五年制高職、三年制大專相關專業(yè)采用網(wǎng)上問卷調(diào)查方式,發(fā)放問卷1 070份,回收有效問卷1 03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6%。研究對象構(gòu)成:中專生248人(24.0%)、五年制高職生661人(63.9%)、三年制大專生125人(12.1%);男性65人(6.3%)、女性969人(93.7%);年齡范圍13~24歲,平均年齡(16.9±1.68)歲。
1.2 方法
采用香港梁永熾的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MPAI)作為本次研究的群體手機使用依賴程度的定量評價工具。該量表包含17個條目,每個條目有5個選項,即“從不”“偶爾”“有時”“經(jīng)?!薄翱偸恰保ê髢蓚€為肯定回答),分別按1~5分評分,得分越高表明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高。受試對象在17個條目中有8個為肯定回答即判定為手機成癮[13]。本研究采用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由華中師范大學的梁宇頌、周宗奎參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編制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中的有關維度編制而成。該問卷把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分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個獨立的維度。前者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順利完成學業(yè)、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yè)失敗的學習能力的判斷與自信;后者指個體對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標的判斷與自信。每個維度有11道測試題,共22道測試題(Coronbach’sα=0.89)。采用5級評分方式,分數(shù)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總分(即效能總和)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得分之和[1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相關描述統(tǒng)計、t檢驗和Pearson相關分析。
2.1 學生手機成癮、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及學業(yè)成績的情況
學生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MPAI)的總分為(41.9±13.2)分,范圍為17~85分。其中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4個維度的得分分別為:(15.9±5.3)分、(9.0±4.0)分、(8.9±3.3)分、(8.1± 2.9)分。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問卷的總分為(67.4±10.0)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為(33.5±6.4)分,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為(33.9±4.9)分。學生學業(yè)成績?yōu)椋?5.2±11.5)分。
2.2 手機成癮與手機未成癮學生MPAI得分、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得分及學業(yè)成績比較
1 034名被試學生中符合手機成癮判定標準而被判定為手機成癮者179人(占17.3%),其余855人(占82.7%)為未成癮者。手機未成癮組學生的MPAI量表總分及其4個維度的得分顯著低于手機成癮組學生(P<0.05);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及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兩組學生比較,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手機未成癮組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顯著高于手機成癮組學生(P<0.05);手機未成癮組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顯著高于手機成癮組學生(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MPAI量表得分、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得分及學業(yè)成績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MPAI量表得分、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得分及學業(yè)成績的比較(±s,分)
項目MPAI量表總分失控性維度戒斷性維度逃避性維度低效性維度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學業(yè)成績手機成癮組(n=179)62.75±7.344 23.16±4.162 14.73±3.771 12.81±2.164 12.06±2.088 66.18±12.018 32.03±7.597 34.16±5.567 63.47±11.304手機未成癮組(n=855)37.58±9.305 14.38±4.072 7.81±2.923 8.08±2.918 7.30±2.336 67.69±9.549 33.83±6.052 33.86±4.698 65.56±11.478 t P 39.685 26.115 23.112 24.902 27.138-1.573-2.979 0.665-2.22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17 0.003 0.506 0.026
2.3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MPAI量表總分及失控性、低效性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1),戒斷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逃避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P<0.05)。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P<0.05或P<0.01),見表2。

表2 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
3.1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手機成癮的影響
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兩組學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手機成癮組學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顯著低于手機未成癮組學生(P<0.05),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兩組學生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該結(jié)果表明:衛(wèi)校學生手機成癮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學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較低,也就是學生對自我學習能力的判斷與自信不足。但學生能否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判斷與自信對手機成癮沒有顯著性影響。
3.2 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
MPAI量表總分及失控性、低效性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P<0.01),戒斷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P<0.05),逃避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P<0.05),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P<0.05)。該結(jié)果表明: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容易手機成癮。提示通過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特別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有可能改善學生手機成癮狀況。
3.3 手機成癮、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
MPAI量表總分及失控性、低效性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1),戒斷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逃避性與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P<0.05或P<0.01),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P<0.05)。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總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P<0.05或P<0.01)。再次表明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學業(yè)成績越好,越不容易手機成癮。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特別是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學生越不容易手機上癮,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越好。因此,教育者可以利用手機成癮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之間的相關性來改善學生手機成癮的狀況,即通過心理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強化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自信,助其確立學習目標,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逐步縮短手機使用時間,改善學生手機成癮或過度使用手機的情況,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1]陸少艷,周王義,金華利,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3,27(2):89-92.
[2]郝峰,鄭鍇,劉仁慧,等.某高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8):93-96.
[3]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19(2):138-139.
[4]Toda M,Ezoe S,Nishi A,et al.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female students and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6(6):765-770.
[5]Kuznekoff J H,Titsworth S.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usage on student learning[J].Communication Education,2013,62(3):233-252.
[6]劉芳.大學生手機依賴對課堂教學的不良影響及應對[J].黑河學刊,2014(1):171-173.
[7]Kibona L,Mgaya G.Smart phones’effect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higher learning students[J].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4):777-784.
[8]Lepp A,Barkley J E,Karpinski A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phone us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 sample of US college students[J].SAGE Open,2015,5(1):215-269.
[9]佟亞輝,呂曉芳,劉秋月.手機對“90后”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學理論,2012(31):182-183.
[10]Khan M.Academic self-efficacy,coping,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2013,5(1):4.
[11]梁宇頌.大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24):4962-4963.
[12]賈悅.國外手機依賴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4-79.
[13]劉衍素,陳紅,向秀清,等.衛(wèi)生學校學生手機成癮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1):122-125.
[14]梁宇頌,周宗奎.大學生成就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0.
G526.5
B
1671-1246(2017)14-0143-03
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院級重點支持基金項目(2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