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紅
(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900)
外科快速康復理念在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蘇曉紅
(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900)
目的 探討外科快速康復理念在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16例作為對照組,2015年1—12月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27例作為觀察組。觀察組遵循外科快速康復理念進行圍術期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出院時自理能力、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率、出院時自理能力、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將外科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能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促進患者康復。
外科快速康復理念;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
隨著骨科學以及手術技術的發展,髖關節置換術成為骨科常見矯形手術。外科快速康復(fast-track surgery,FTS)是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術期優化處理措施,以緩解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1],達到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目的。2014年10月,我院6名醫護人員赴丹麥學習外科快速康復技術,并將其應用于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16例作為對照組,2015年1—12月的127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應用FTS理念進行圍術期護理,見表1。
1.3 觀察指標

表1 觀察組圍術期護理方案
采用VAS測量尺評估術后疼痛程度,出院時評估患者自理能力,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出院時自理能力、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自理能力(分)65.23±3.58 82.25±3.46 2.56<0.05觀察組對照組116 127 t值P n 疼痛(分)4.86±1.25 3.34±1.12 2.91<0.05術后住院(d)16.51±3.35 7.21±3.56 4.56<0.05住院費用(元)23 116±3 648 21 275±3 016 3.06<0.05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3.1 FTS理念對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前的影響
患者由于髖關節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加之對手術預后及治療費用的擔憂,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研究表明,良好而詳盡的術前宣教能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使其積極參與到治療和護理過程中[2]。
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術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髖關節疼痛,我們采用超前鎮痛的方式,減輕患者疼痛,提高了治療及護理依從性。
術前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運動、直腿抬高運動、踝關節背屈運動,針對老年患者還鼓勵其行肺功能鍛煉,如吹氣球、咳嗽、咳痰。早期開展這些運動,可促進靜脈回流、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還可以鍛煉肺功能,預防肺部感染,為快速康復打下堅實基礎[3]。
術前禁食可加重術后胰島素抵抗,使血糖升高,而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延長術后住院時間的獨立危險因子[4]。術前2 h進水或碳水化合物,不僅可以避免術后發生胰島素抵抗,還可提升患者舒適度,減少低血糖及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有利于患者承受因手術打擊出現的各種應激反應。必須禁食者術前輸注葡糖糖注射液,以減輕術后胰島素抵抗。
3.2 FTS理念對髖關節置換患者術中的影響
研究表明,局麻和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效果好,其優點包括有利于保護肺功能、減輕心血管負擔、減少術后腸麻痹、止痛更有效等[5]。所以,本研究選擇硬膜外+腰麻的麻醉方式。術中盡量不放置尿管和引流管,以免引起尿路感染,增加失血及感染幾率。
低溫在復溫過程中會產生應激反應,有損害凝血機制及白細胞功能、增加心血管負擔等作用。術中及術后保暖具有減少術中出血、術后感染、心臟并發癥以及降低分解代謝、促進切口愈合的作用[6]。我們采用液體加溫、蓋保溫被等措施進行術中保暖,為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奠定基礎。
3.3 FTS理念對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的影響
臨床實踐表明,良好的鎮痛有利于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術后早期進食及鍛煉。因此,術后我們指導患者按時口服鎮痛藥,如西樂葆、曲馬多等,并加以冰敷。
FTS理念提倡術后早期進食,本研究中,患者病情平穩或麻醉清醒后飲水100~200 ml,若無不適,可在術后2 h恢復正常飲食,同時向患者說明飲食、營養對于促進切口愈合、機體修復的重要性。早期進食可改善術后高分解代謝狀態,維持腸黏膜結構,促進腸蠕動,盡快恢復腸道正常功能,避免因營養不良造成的機體免疫力低下,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促進傷口愈合[7]。
FTS理念認為,長時間放置引流管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影響早期活動,還可能增加感染幾率。因此,我們盡量避免放置引流管或在引流量<50 ml/24 h時拔除引流管,方便患者活動,減少感染機會。
FTS理念主張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本研究中,我們鼓勵患者盡早功能鍛煉:患者從手術室返回病房、麻醉作用消失前,在保證患肢外展15°~20°中立位的情況下,給予下肢被動肌肉揉拍及關節活動。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第一天,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踝關節活動及小腿肌、股四頭肌等的收縮運動;被動直腿抬高訓練,但屈膝、髖不超過45°;第二天行主動膝關節活動,協助患者在床上坐起、坐到床邊、床邊站立;第三天可使用助行器練習行走,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恢復肢體功能。早期功能鍛煉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少肺部并發癥,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8]。
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再次講述步行訓練的注意事項,即步態練習時必須使用助行器或雙拐,6周后改為單拐,先邁健肢,患肢跟進[9];避免重體力勞動,術后一個月內不蹺二郎腿、避免交叉腿站立,3個月不坐矮板凳、不盤腿而坐及行跪拜禮[10],為保護假體、延長假體壽命,禁止跑步、跳躍、爬山和舉重等活動,控制體重以減輕假體負擔[11]。鼓勵患者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類等含鈣較多的食物補充鈣質,多曬太陽增加骨密度[12],使用坐式便器,定期復診。
FTS理念將麻醉學、疼痛控制及外科手術方式等方面的新技術與傳統圍術期護理方法相結合,通過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一系列基于循證醫學的有效措施,使患者術后得以快速恢復。將FTS理念應用于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允許患者術前2 h進水或碳水化合物,可避免術后發生胰島素抵抗,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低血糖及術后惡心、嘔吐,有利于患者承受手術造成的各種應激反應;術中保溫降低了術中應激、術后器官衰竭及感染的危險;術后盡早恢復正常飲食能夠維持腸黏膜結構,促進腸蠕動,盡快恢復腸道功能,避免因營養不良造成的機體免疫力低下,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促進傷口愈合;術前術后運用多種鎮痛方法減輕疼痛,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情緒;在充分止痛、盡量不使用引流管的前提下,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及功能鍛煉,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朱軍麗.快速康復外科技術在高齡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48.
[2]袁敏,張文君.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全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25.
[3]安娟,梁曉燕.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應用及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2):67.
[4]劉道紅.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道腫瘤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2(5):39.
[5]Mattei P,Rombeau J L.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World J Sury,2006,30(8):1382.
[6]朱桂玲,孫麗波,王江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64-265.
[7]蘇秋妹,王清華.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影響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0):3405.
[8]華瑩奇,張治宇,蔡鄭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中華外科雜志,2009,47(19):1505-1508.
[9]成翠香,喬敏,巨寶蘭,等.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預防置換關節脫位的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11):28.
[10]熊劍秋,李昕華,丁麗,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9,16(3A):43.
[11]楊朝榮.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718.
[12]王玲.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8):75.
R473.6
B
1671-1246(2017)15-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