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文靜 董貝貝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流動人口對河南省區域經濟的影響
郜文靜 董貝貝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影響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涌現出了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流動人口,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按常住人口統計,2014年河南省總人口為9436萬人,位居全國第三。河南省一直背負著巨大的人口壓力,這使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長期以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河南省流動人口呈現出總體流量增多,比例明顯增大的現狀,這迫切要求河南省需要把人口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本文將研究流動人口對河南省區域經濟的影響。為后續研究的便利,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將河南省18個省轄市聚類為四類區域。再利用2010-2014河南省統計年鑒歷年數據分別計算常住人口勞動力、本地勞動力、外地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貢獻度。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勞動力要素對經濟發展對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具有重要影響;不同地區的本地勞動力和外來勞動力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相差懸殊。
流動人口;聚類分析;貢獻度
(一)流動人口研究背景
大量流動人口涌入城市,帶來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工作、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想要解決由人口流動造成的諸多問題,必須正確認識人口流動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文章結構
本文將分為四個章節,分別為:第一章引言,交待選題背景、文章結構等內容;第二章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將河南省18個省轄市劃分為四個區域;第三章通過測算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貢獻度來說明流動人口對河南省各區域經濟的影響;第四章則提出了河南省流動人口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
(三)概念定義及數據說明
本文的研究對象河南省流動人口指的是河南省省內流動人口。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河南統計年鑒》。在研究河南省經濟區域劃分時,所用數據來自于2015年《河南統計年鑒》中的各統計指標數據。最后,在分析河南省不同區域的勞動力增長對區域經濟貢獻時,所用數據來自2010-2015年《河南統計年鑒》。
考慮到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原則,本文選取了五個涵蓋河南省各省轄市綜合實力的評價指標,分別為:各市人均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到位資金;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運用《2015年河南省統計年鑒》的指標數據,使用SPSS統計軟件來做聚類分析,得到層次聚類譜系圖,觀察聚類圖,可將18個省轄市分成四大類,分別為:第一類:鄭州,產業經濟結構最為成熟;第二類:焦作、許昌、洛陽、三門峽、濟源,都是以工業為產業支柱的城市;第三類:開封、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漯河、濮陽,工農業經濟相持衡;第四類:信陽、駐馬店、南陽、商丘、周口,經濟支柱為農業。并隨機選出各區域的代表地市,分別為:鄭州市、洛陽市、濮陽市和信陽市。
由于區域經濟增長受諸多因素的制約,以下將主要從生產要素角度考察勞動力要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本文考察2010-2014年間河南省流動人口對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及其大小,主要采用要素分解法。測算時,用生產總值GDP來表示經濟指標,以從業勞動力來表示勞動力指標,具體包括常住人口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兩部分。本章節將以鄭州市為例來展示研究方法和步驟,從兩個指標說明流動人口對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分別是率貢獻和貢獻度。
(一)率貢獻和貢獻度的計算——以鄭州市為例
以下將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僅考慮勞動力數量增加來測算勞動力要素對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及其大小。
首先,假定2010-2014年間勞動力就業結構不變,并在此基礎上推算2014年三產業的產業的常住人口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已知鄭州市2010年三產業勞動力所占比重分別為0.215、0.338、0.446,2014年常住人口勞動力及本地勞動力分別為684萬人和539.54萬人。按照2010年就業結構可求出2014年常住人口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在三產業從業人數分別為147.06萬人、265.39萬人、305.06萬人和116.00萬人、209.342萬人、240.635萬人。
其次,在假定2010-2014年間勞動生產率不變的前提下,測算2014年生產總值即GDP的產出。根據2011年《河南統計年鑒》統計資料,2010年各產業勞均GDP分別為12327.79元、14293.25元、7857.73元。將該勞均GDP與以上測算的三產業勞動力數量相乘,得到2014年常住人口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在勞動生產率不變的前提下三產業的GDP產出分別為181。29億元、3794.99億元、2397.11億元和143.00億元、2993.49億元、1890.84億元。由此可得2014年常住人口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在勞動生產率不變前提下創造的三個產業的GDP總產出分別為6373.39億元和5027.34億元。
最后,在此基礎上計算僅由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根據相關數據可知,2010年鄭州市三產業GDP總產出為4040.89億元億元,2010-2014年GDP增長率為67.71%,那么2010-2014年間僅由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分布為:
常住人口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
本地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
由此可求得外來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
率貢獻=57.72%-24.41%=33.31%
貢獻度=85.25%-36.05%=49.20%
(二)流動人口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根據上述方法和步驟,可以求出在2010-2014年間河南省四個區域代表市常住人口及其本地和外地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率貢獻和貢獻度(見表3-1)。由此可以看出:
表3-1 勞動力數量增加對GDP增長的貢獻 單位:%
第一,2010-2014年間,鄭州市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了67.71%,而僅考慮勞動力數量增加使GDP增長了57.72%(率貢獻),約占全部影響要素總貢獻的85.25%(貢獻度)。總的看來,對鄭州市而言,勞動力對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影響其GDP增長的關鍵因素。同樣,對于以洛陽市、信陽市為代表的一類區域,勞動力也是影響其GDP增長的關鍵。但是,以濮陽市為代表的一類區域,勞動力要素對其GDP增長的影響程度就較小。
第二,就鄭州市而言,本地勞動力對GDP的增長比外來勞動力對其GDP的增長的影響小。本地勞動力數量增加使其GDP增長了24.41%,而外來勞動力數量增加僅使其GDP增長了33.31%。以洛陽市和信陽市為代表的一類區域也是如此。但是,以濮陽市為代表的一類區域中,則出現了相反的情況。這些區域中,本地勞動力數量增加對其GDP的增長更為突出。
第三,從整個河南省來看,勞動力數量增加是有利于河南省經濟增長的(均為正值)。只不過對不同區域來說,外來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對其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同。流動人口對河南省經濟的發展表現為正面影響。
本文主要從流動人口(外來勞動力)對河南省各省轄市經濟增長的作用及貢獻大小做定量分析,發現勞動力因素對河南省各區域經濟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分析結果中有幾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這些潛在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危及河南省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一,鄭州市流動人口占全省流動人口的34.9%,流動人口增長使鄭州市生產總值增長33.31%,高于本地勞動力對生產總值的影響。這會導致鄭州經濟對流動人口過于依賴,經濟增長受到的限制因素過多。由于流動人口是鄭州市經濟增長的支柱,在節假日時期,可能會導致出入城交通擁堵和空城現象的出現。這種情況對以洛陽和信陽為代表的區域而言同樣存在。
第二,以鄭州、洛陽和信陽為代表的區域都出現流動人口對該區域生產總值增長貢獻高于本地勞動力的貢獻的現象,這說明全省大部分區域的經濟增長對省內流動人口的依賴性較大。但是,為什么各地市不留住本地外出的勞動力以發展經濟,而要吸收外地的流動人口來彌補本地勞動力的缺失,這又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1]陳仁禹,閆國平.河南省人口流動特點及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J].河南科學,2003(2):122-126.
[2]段平忠,劉傳江.人口流動對經濟增長地區差異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03(3):62-65.
[3]王克亞.河南省農村人口流動及其對流出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09
[4]高靜.城市群人口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例[D].首都經貿大學,2014(5).
[5]董栓成.人口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4(10):23-32.
郜文靜(1993.12-),女,漢族,河南駐馬店,研究生在讀畢業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院就讀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應用統計方向;董貝貝(1993.2-),女,漢族,河南鶴壁人,畢業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院,就讀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應用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