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勇 馬騰杰 潘明杰 葉 菁 黃依然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 杭州 311121)
城鎮化背景下的地方信仰與鄉村治理
——以浙江省淳安縣金峰鄉為例的考察
方慧勇 馬騰杰 潘明杰 葉 菁 黃依然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 杭州 311121)
地方信仰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文化,在當代民間社會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城鎮化則是現代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然而在城鎮化過程中,地方信仰由于種種原因,逐漸走上沒落的道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鎮化要堅持“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在城鎮化大背景下,針對地方信仰的鄉村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城鎮化;地方信仰;鄉村治理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堅持“文化傳承,彰顯特色”。所謂“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①
城鎮化從某些角度上講可以理解為人口的城鎮化,也就是農民進城轉變成市民的過程。新型城鎮化指出要在2020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隨著城鎮化的推進,隨之而來的是農村人口的大量轉移。城鎮化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已經成為重要的時代潮流。然而在城鎮化大力推進之時,問題也隨之而來。
民間信仰是指信仰并崇拜某種或某些超自然力量(以萬物有靈為基礎,以鬼神信仰為主題),以祈福攘災等現實利益為基本訴求,自發在民間流傳的、非制度化、非組織化的準宗教。②而地方信仰作為一個地方主要的民間信仰,是地方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民進城打工謀生,“空心村”“老人村”不斷涌現。很多鄉村,過完春節后,整個村落變得空蕩蕩,只剩下幾個老人還留在村子里。再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曾經活躍在鄉間的地方信仰也在不斷消逝。
浙江省淳安縣金峰鄉,有著豐富民間信仰活動,也是一個受城鎮化影響,民間信仰活動正遭遇挑戰的典型。本文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浙江省淳安縣金峰鄉為例,進行考察調研,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信仰與鄉村治理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民間信仰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以祖先崇拜最為廣泛,而恩人崇拜作為一個特殊地方信仰有著深遠的意義。浙江省淳安縣金峰鄉,地處淳安縣中部,東南至西南全線瀕千島湖,與千島湖鎮隔湖相望。該鄉民風淳樸,歷史悠久,分散著諸多不同的各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和地方信仰。其中以“接老爺”、“賽豬頭”特色文化在當地最為著名。
(一)“接老爺”與“滴水之恩”。“菩薩”與“老爺”在這里其實是一個意思,實際上是被神化了的,在當地歷史上有比較有影響的人物。在金峰鄉,幾乎每個村都有這樣的“菩薩”或者“老爺”,其中以蔣嶺上村最為著名。
蔣嶺上村座落于朱峰源,全村地域面積4.1平方公里,共有144戶,400多口人。在當地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落。全村信奉“蕭老爺”,每年正月初五,村中都要進行“搶縣官”的民俗活動。據當地傳說,明萬歷年間,蔣嶺上村因一起糾紛訴至縣衙,當時的知縣在未查明事實即判該村敗訴。村民雖然義憤填膺,卻久久不能洗脫冤屈。次年正月初五,村民得知新任知縣蕭元崗即將上任,便立即組織村中30名青壯年,以近乎劫持的形勢將蕭元崗的官轎至產生糾紛的山林,向知縣當場喊冤訴求,蕭知縣在詳細查看山林界碑及歷史資料后,天黑之際當場改判,平復了一個冤案。村民為了表達感恩之情,舉著火把,疾奔著將蕭元岡的官轎抬到村中宗祠,以最高規格感謝這位半路搶來的知縣,直至初十方將蕭元岡簇擁抬回縣城。四百多年來,蔣嶺上村村民以此“搶縣官”儀式,演繹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經典感恩文化。如今每年的正月初五“蕭知縣出巡”已經發展成為該村超越傳統春節的重要民俗文化節慶。③
在數百年的傳承中,當年的“搶”來的縣官,也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信仰來源。每年正月初五晚接完“老爺”后,直到正月初十,每天村民都會按傳統挨家挨戶到祠堂祭拜,祈求“老爺”保佑家人平安。在蔣嶺上村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蕭老爺”儼然已經成為成為村中的守護神,成為村民最重要的一個信仰,。
(二)“賽豬頭”與祭祀祖宗。所謂“賽豬頭”,顧名思義,就是比誰家年豬的豬頭大的一項比賽。這既是一項比賽,當地重要的一項鄉土文化習俗。金峰鄉朱家村的“賽豬頭”文化民俗可謂遠近聞名。
朱家村全村以朱姓為主,據傳說是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朱熹的后代。傳說朱熹第四代曾孫朱澹為逃避元兵迫害,從當時祖家徽州婺源(今江西)遷徙到淳安錦坑源頭,見這里山巒疊翠,溪水清澈,景色優美,氣候宜人,便定居于此,始稱朱家村,此后朱澹為了不忘祖宗功德,從那時起,每逢過年都用豬頭祭祖,供奉祖先宋朝理學名家朱熹,漢室會稽太守朱買臣,這一獨特的民俗活動,使朱氏文化得以世代相傳,一直延續八百余年。每年的正月初六凌晨三時,銅鑼聲響破整個朱家村,這時各家戶主用挈盤提著精心打扮過的豬頭,集中到張燈結彩,燈火通明的朱家祠堂,擺放在朱氏祖宗畫像前,然后焚香點燭,燃放爆竹,躬身祭拜祖宗。④
在數百年的傳承演變中,“豬頭祭祖”逐漸演變為“賽豬頭”文化。如果在哪位村民家的豬頭最大,最重,那么預示著這家村民今年會大富大貴。因此,在這場豬頭大賽中奪魁也被村民視為新年伊始最重要的彩頭。“豬頭祭祖”儀式過后,誦讀《朱子家訓》環節,隆重而莊嚴。《朱子家訓》集近千年朱氏祖宗的才學與倫理,造詣博大而精深,集為人、品行、操守、古訓之精華,弘揚朱氏傳統美德,發揚朱子文化,極具警示教育意義,同時是對祖先功績的尊重和延續,對激勵朱氏后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社會政治制度或者經濟形勢的變化,往往會直接或者間接的作用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化變遷不僅反映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化,也反映社一個社會精神現象和社會心里的變化。城鎮化作為現代社會不可抵擋的潮流,對地方信仰的傳承、保護造成了巨大沖擊。一方面,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地方信仰的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另一方面隨著下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無形之中讓地方信仰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一)人口大量外遷,地方信仰傳承后繼乏人。淳安縣金峰鄉距離縣城千島湖鎮約10公里,經濟相對落后,以生產高山蔬菜和瓜果出名。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走出農村,踏入城鎮化的潮流。以蔣嶺上村為例,全村人口約140戶,85%的人家以常年在外打工為生。通過抽樣調查,近十幾年來,該村已經從以傳統農業為主完全轉變為外出務工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
表一

在調查的50戶村民中,在2005年之前,多數以務農為生,其中山核桃、柿子、板栗為主要收入來源,年收入水平較低。2005年后,外出務工人員大量增加,其中以木匠最多。外出務工人員中,多數從事與木匠相關的行業,并出現了一批通過承包工地發家的包工頭,年收入穩固上升,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外出務工也成為本村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
但在外出務工的過程中,有大量村民已經定居城市。通過抽樣調查的50戶以外出務工為主的村民中,全年長期定居城市的占30%,一年至少有9個月居住在城市的占45%,一年至少6個月居住在城市的占15%。
表二

由于距離千島湖鎮距離較近,隨著交通的發展,近些年來,白天在外工作,晚上和休息日回村的情況開始逐漸增多。但根據調查顯示,由于工作需要,長期在外定居的村民占多數。也正是這樣的因素引導下,空心村已經成為該村的真實寫照。
另一方面,新一代村民開始逐漸轉變為城市居民,這讓“接老爺”這樣傳承了數百年的地方信仰活動,更加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通過調查采訪,多數年輕人對于“接老爺”這項傳統活動雖然很認可,但真正愿意去承擔傳承眾任的少之又少。
(二)觀念轉變,地方信仰活動地位下降
人口的大量遷出帶來的現實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觀念的轉變對于地方信仰的沖擊是毀滅性的。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對當地的信仰文化從原來的不可或缺慢慢向可有可無轉變。而新一代年輕人對于傳統的地方信仰文化了解少、興趣小,地方信仰在新一代農村青年中的地位不斷下降。
表三

在隨機調查的50名年青一代村民中,對本村信仰傳說的由來完全了解的只15人,而能夠完整熟悉整套流程的17人,能夠完整參與整個“接老爺”活動的僅有13人。
除了年青一代觀念轉變外,許多村民對于“接老爺”的具體活動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喜丁酒”原本是“接老爺”的重要一個環節。據村中老一輩村民介紹,接完“老爺”后,吃“喜丁酒”是重要的一項環節。自正月初五晚到正月初九晚,每晚都會在村中祠堂徹夜擺“喜丁酒”,每家每戶都要派人去吃“喜丁酒”,并且是要通宵到天亮的。但是近幾年來,“喜丁酒”的形勢開始慢慢發生變化。首先表現在守夜的人數開始減少,過去一晚上七桌八桌變成了現在的兩三桌;其次是酒席變成了菜館味。過去承辦“喜丁酒”是一件大事,現在為了省事出現了從鎮上飯館定菜的情況。
觀念轉變對于一個文化的傳承是根本性的打擊。在城鎮化過程中,人們觀念的轉變又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協調這一對矛盾,是解決城鎮化背景下針對地方信仰的鄉村治理問題的突破口。
地方信仰是一個地方,人們共同的心靈寄托,也是一個地區,人們共同的心里牽掛。相比現代文明,它可能是落后的,但它卻像一根紐帶,將走向四面八方的人們都緊緊地綁在一起。地方信仰也是一個地區凝聚力的重要來源,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面對城鎮化沖擊,針對地方信仰的鄉村治理應該如何進行?
(一)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如今,城鎮化是我國大部分農村發展的一個趨勢。關于城鎮化,其主要觀點是指農民實現農村到城市的地域轉移,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化。在這轉化的過程當中,以地方信仰為主要內容的鄉土文化,卻很容易被忽略從而面臨丟失的危險。然而,科學城鎮化發展應該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過程,而非是消滅農村,以建設城市的過程。因此,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是保護地方信仰極為關鍵的措施。
具體而言,城鄉一體化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體制的一體;經濟的鏈接;空間的融合;社會的趨同。⑤針對淳安而言,其經濟發展偏重于旅游業,因此推動城鄉一體化則可以以旅游業為切入點。首先,深化城鄉旅游體制的一體化,其突破口則是與城市旅游體制相融合,縮小差距,使鄉村旅游的發展與城市旅游有同樣的發展基礎與發展動力。其次,則是使鄉村旅游業與城市旅游業兩者在經濟上形成聯系,使旅游經濟各要素合理有序地進行流通;例如城市旅游業為鄉村旅游業提供資金、人才、信息上的幫助,反之,鄉村旅游業為城市旅游業提供原料、文化等資源上的幫助,使兩者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循環圈。另外,空間的融合則需要政府在進行建設規劃時達到空間用地最優化,在城市與鄉村邊緣盡可能達到無縫過渡,同時在對鄉村旅游規劃時,要借鑒城市經濟發展的經驗,例如淳安縣獅城景區的建設則具有城市旅游發展的亮點,具有大量休閑運動旅游項目、豐富的民宿特色酒店以及將大量傳統文化類產品生活化、場景化,使其擁有像城市旅游業的豐富性與吸引性。最后,社會的趨同不僅需要上述所提及的物質上的趨同,在情感上也需要當地人民達到一個趨同;這也需要征服加強力度宣傳,鼓勵當地人民投入到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中,從而使當地傳統文化與城市新興文化進行交流融合,為其注入發展動力。
城鄉一體化不僅僅只從旅游業入手,在鄉村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旅游業發展為突破口,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兩者差距,使兩者更好地融合,從而使地方信仰不僅有“鄉村”為其提供源頭,也有“城市”為其注入動力。
(二)發揮地方信仰文化的經濟功能,挖掘地方信仰的內在潛力
發展以地方信仰文化為主的鄉村旅游,不僅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措施,也是當前城鎮化背景下地方信仰傳承發展的重要出路。如泰沂地區的“石敢當文化”通過積極開展搶救性的征集、整理和開發利用這一特色地方文獻資源,大膽創新,用集群的理念,建立基于知識服務的特色數據庫,打造泰山石敢當數字化文化產品,促進泰山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⑥
在淳安縣以旅游業發展為主的大背景下,當地立足于地方信仰文化,圍繞“接老爺”與“賽豬頭”等主要傳統活動開發一系列拓展性活動,大力發展當地鄉村旅游文化產業,開始嘗試挖掘地方信仰文化的經濟功能。
金峰鄉自2010年以來已經連續六年成功舉辦鄉村攝影節和攝影大賽,“視界金峰”的品牌也已聲名遠揚,并被杭州市文聯授予“杭州市攝影之鄉”的榮譽稱號。近些年來,當地政府通過攝影大賽與民俗文化的結合,打開了特色地方信仰文化的名聲,對于鄉村旅游的開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一方面,與攝影比賽結合的層次較淺,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有一定的抵觸情緒,認為這種結合使得原本的信仰文化喪失了本色。如何深入挖掘當地信仰文化的內在潛力,開發地方信仰文化的經濟功能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攝影大賽與地方信仰文化的結合,是對地方信仰文化經濟效益深層次開發的有益嘗試。但這樣的嘗試是否可以更多一些呢?針對當地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三條建議。一是以攝影大賽為突破口,打響特色信仰文化品牌。品牌不僅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重要的經營資產。⑦只有打響品牌,提升地方信仰文化的吸引力,才能促進以地方信仰文化為基礎的鄉村旅游的發展。二是對地方信仰文化的周邊產品開發。周邊產品是旅游業收入的重要來源。以蔣嶺上村為例,打麻糍是“接老爺”這項活動之前必要的準備,在“接老爺”那天,家家戶戶都要打麻糍,作為迎接村里最重要的活動的準備。當地手工打的麻糍味道純正,廣受好評。當地可以通過麻糍這樣的周邊產品的深入開發,將地方信仰活動轉變為經濟效益。三是民俗文化體驗。通過民俗文化體驗,一方面提高以地方信仰文化為基礎的鄉村旅游的層次感,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消費,開發經濟效益。
(三)加強地方文化保護,傳承地方遺產
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文化逐漸被人們忽視而走向衰亡。因此加強地方文化的保護,積極傳承地方遺產成了當務之急。在這其中,首先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通過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民俗文化體驗館等場所,為地方文化提供宣傳的窗口和交流的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能夠保存地方文化存在的基礎,還能加快地方文化“走出去”,不僅可以保護地方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發展,還能增強人們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其次,要發揮地方文化核心區對本區文化保護中的帶頭人的作用,在傳承中進行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第一要強化自身特色,充分發揮地方文化的地域特色,而不是在現代化背景下盲目西化。第二要在保持自身核心特色的同時,通過傳統舞蹈、戲曲、音樂和相關工藝等形式在民眾間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些地方文化,更認識到這些地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使地方文化有著更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使地方文化得到真正保護,悠久傳承。應積極做好地方文化的宣傳工作,使地方文化走向大眾。第三,要做好地方文化的傳承工作,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工作,使得這些文化能夠后繼有人。在借鑒其他地方已有的傳承人的認定和保護標準,結合本地區地方文化保護現狀,通過一定的宣傳和培訓,培養地方文化的傳承人,讓走向衰亡的優秀地方文化不斷傳承。
【注釋】
①新玉言編,《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問題分析——<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解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04,第264頁.
②周家瑜李玥瓊,《民間信仰與欠發達地區農村社會生活——以臨滄世居民族民間信仰為例》[J],黑龍江:黑龍江史志.2015(01),第227頁.
③杭州日報大視覺,淳安蔣嶺上村“搶縣官、火把節[EB/OL]http://www.xsee.cc/fore/album/topic/detail.action?id=5756.2016-02-12
④學術堂,杭州朱家村豬頭祭祖流程論述[EB/OL].http://www.lunwenstudy.com/wenhuashehui/29204.html.2014-07-04
⑤楊世河,章錦河,王浩.城鄉旅游一體化研究[J].經濟地理,2008,(01):142.
⑥李青.泰山石敢當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山西科技,2016,(04):11-14.
⑦劉丹.談品牌的重要性,[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1):21-22.
[1]新玉言編,《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問題分析——<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解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04.
[2]胡玉鴻主編,《城鎮化與城鄉治理:中國特色城鎮化研究報告:2013》[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12.
[3]周軍著,《中國現代化與鄉村文化構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0.
[4]王瑞軍,《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及作用機制研究——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角》[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12.
[5]周家瑜李玥瓊,民間信仰與欠發達地區農村社會生活——以臨滄世居民族民間信仰為例[J],黑龍江:黑龍江史志.2015(01).
[6]楊世河,章錦河,王浩.城鄉旅游一體化研究[J].經濟地理,2008(01).
[7]李青.泰山石敢當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山西科技,2016(04).
[8]劉丹.談品牌的重要性,[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