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切實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為我省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思想輿論保證和精神文化支撐。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大政治優勢,發揮著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文化支撐等重要作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在恪盡職守中扎實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恪守高舉旗幟、引領導向之責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毫不動搖地把高舉旗幟、引領導向作為必須擔起的政治責任,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強化理想信念宣傳教育,著力推動廣大干部群眾對共同理想虔誠而執著,對“四個自信”至信而深厚。
堅定不移強化理論武裝。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好地把干部群眾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為龍頭,健全“述學、評學、考學、督學”等激勵約束機制,帶動各級黨組織學習網絡化、制度化、常態化。統籌報刊臺網理論宣傳,運用“三級三講”“微宣講”“理論欄目”等方式,開展對象化、分眾化的理論宣傳宣講。
堅定不移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嚴格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檢查指導、追責問責等工作機制,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目標管理。筑牢思想陣地,重點加強對報刊網絡、學校課堂、各類報告會、論壇講座的管理,旗幟鮮明批駁錯誤思潮和觀點,及時有效處置意識形態領域各種問題。嚴格逗硬問責,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實的跟蹤問效問責。
堅定不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立志、立德、立言、立信和志愿行動、慈善行動、希望行動、文明行動等宣傳教育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建黨、依法治市、文明創建、國民教育、行業管理”。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和未成年人“中華文化基因培育工程”,開展“遂寧志愿·攜手圓夢”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實施遂寧歷史名人研究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加強黨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
恪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之責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著眼改革發展中的大事、要事、好事,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大做強正面宣傳,發展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切實為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思想保障和輿論支持。
持之以恒營造發展氛圍。要著力提振發展信心,大力宣傳過去五年我們取得的輝煌成就,全力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擊鼓助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氣、提振信心。要著力凝聚改革共識,重點講清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統籌推進黨政群機構改革、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重大意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要著力展示良好形象,強化對外宣傳,辦好綠色經濟遂寧會議,做亮“創新創業城、生態花園城、觀音文化城”城市名片,為招大引強、提升開放合作比較優勢塑形象、增美譽、添助力。
持之以恒做好輿論引導。要緊緊圍繞穩增長、穩預期、穩就業、穩環境和經濟發展要進、創新驅動要進、脫貧攻堅要進、改革開放要進、民主法治要進、黨的建設要進開展工作。要引導好社會熱點問題,精準投放教育、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民生熱點宣傳內容,幫助群眾解疑釋惑。要引導好突發事件,堅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方針,發出權威聲音,占領輿論時機制高點、道義制高點、表達制高點。
持之以恒壯大主流媒體。要堅持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的原則,做到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臺都要納入管理,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實行準入管理。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以遂寧日報社、遂寧廣播電視臺為重點,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從相“加”邁向相“融”。要推動采編發流程再造,打造“中央廚房”式的融媒體中心,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高效整合和深度開發。要加強內容建設,創造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產品,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恪守以民為本、凝聚人心之責
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建設,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型升級為路徑,積極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以“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
矢志不渝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深化遂寧日報社、遂寧廣播電視臺等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探索建立文博圖美四館等聯合理事會,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體制機制。推動動漫游戲開發、廣告設計、文化軟件服務等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加快推進遂寧觀音文化產業園、射洪縣中華侏羅紀探秘文化區等文化與旅游、文化與康養融合項目和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文化產業區域布局。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基地,做強市雜技團、陽光藝術團等文化院團,推動綠色遂寧、中國觀音文化之鄉、曲藝之鄉、書法之鄉、詩畫之鄉等特色文化品牌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矢志不渝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向群眾開放。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民生工程,組織開展“文藝小分隊走進貧困村”“涪江文化藝術節”“幸福家園”等文化活動。加快建設市宋瓷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新建一批“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等,推動形成“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10里文化圈”,奮力補齊文化小康短板。
矢志不渝增強優秀文化產品供給能力。深入實施基層采風創作工程,推動作家藝術家深入基層、扎根人民群眾火熱生產生活,努力創作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精神、具有遂寧特色的文藝精品力作。推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反饋機制,開展“按需點單”服務,促進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有效銜接,防止文化產品低效化、無效化。深入實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名家工程,廣泛開展“書香遂寧”全民閱讀和全民藝術普及行動,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為文化強省建設貢獻遂寧力量。(作者系中共遂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編:裴佩)